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52)


一手一足

“一手一足”指一個人的手足。形容單薄的力量。

典故出自西漢經學家、禮學家商丘人戴聖編著的《禮記·表記》:“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天子親耕,粢(zī,古代供祭祀的穀物)盛秬(jù,黑色的黍子。古人用以釀酒)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子曰:‘下之事上也,雖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儉於位而寡於欲,讓於賢,卑己尊而人,小心而畏義,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聽天命。《詩》雲:‘莫莫葛藟(lěi,藤),施於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謂歟!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詩》雲:‘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子曰:‘先王諡以尊名,節以壹惠,恥名之浮於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賢。是故君子雖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於名也,故自謂便人。’”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的所謂‘義’,是說一個人無論身份貴賤,都要為天下作出應有的貢獻。譬如天子,雖然至尊至貴,也要親耕藉田,生產出集盛,製造出秬鬯,以祭祀上帝;所以諸侯也要勤勉地輔佐天子。”孔子說:“在下位的事奉在上位的,雖然有了庇護民眾的大德,也不敢有統治民眾的念頭,這是仁厚的表現。所以君子恭敬謙遜以求做到仁,誠信謙讓以求做到禮;不自己誇耀自己做過的事,不自己抬高自己的身價,在地位面前表現出謙遜,在名利面前表現出淡泊,讓於賢人;貶低自己而推崇別人,小心謹慎而唯恐不得其當,要求自己用這樣的態度事奉國君;得意時自行此道,不得意時也自行此道,一切聽天由命,絕不改變信仰以邀取利祿。《詩經》上說:‘茂茂密密的葛藤,纏繞著樹幹和樹枝。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走邪道把福求。’大概說的就是舜、禹、文王、周公吧!他們都有治理民眾的大德,又有事奉君主的小心。’《詩經》上說:‘周文王小心翼翼,明白怎樣敬奉上帝,得到了許多福佑。他的德行叫人挑不出毛病,最終得到了天下諸侯的擁戴。’”

孔子說:“大臣死了,先王給他加上一個諡號,以表彰他的一生。死者在一生中儘管做了許多好事,但在定諡號時,只節取死者一生中最突出的一點作為依據,其餘的都略而不提,這是因為恥於使名聲超過實際做過的事。所以君子不誇大自己做過的事,不吹噓自己的功勞,以求合乎實際;有了過失,不再重犯,以求待人寬厚;表彰別人的優點,讚美別人的功勞,以求賢者能夠居於上位。這樣一來,君子儘管自己貶低自己,而民眾對他卻十分尊敬。”孔子說:“后稷這個人,建立的是蓋世無雙的功業,得到他的好處的豈止是一兩個人?只是由於他想使實際做過的事超過名聲,所以自稱是一個懂得種莊稼的人。”

文中的“后稷”,姬姓,名棄,是黃帝的玄孫,帝嚳嫡長子。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嚳的元妃。《詩經·大雅·生民》說棄為兒童時,好種樹麻﹑菽,成人後有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教民耕種。堯聽說後,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善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他重要的歷史價值在於:教民稼穡,創建了光輝燦爛的農耕文化。舜帝表彰了他的功德,《史記》《詩經》都詳細記載和頌揚了他的創業精神。

由於《禮記·表記》說“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就有了“一手一足”這一成語。

例句:“這件事要辦好,卻需要時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需要努力,不是隨隨便便所能辦到;需要動員人民群眾,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所能收效。”(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的憲政》)“我們的父親死得很早,是我們的母親把我們姐弟兩人一手一腳撫養成人。”(郭沫若 《棠棣之華》第五幕) (3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