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战”疫”前线铁汉-陶磊

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哈尔滨2月20日讯(记者 王吉珍)冠状肺炎疫情容不得半点马虎,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的严峻形势,哈尔滨市各区、县(市)基层党组织、党员突击队等一线党员干部为主要载体的立即组织行动起来,坚决遏制疫情的蔓延,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哈尔滨战”疫”前线铁汉-陶磊

陶磊,1980年10月17日出生,40岁,中共党员,是哈尔滨市巡特警支队特警一大队二中队民警,1998年7月入党,本科学历,科员。2001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原单位哈尔滨市巡特警支队特警一大队二中队民警,2018年调至道外区公安局巡逻辅警大队二中队。从警20年的他,当兵的时候参加过98年抗洪抢险,从警后还完成过抗击03年非典及08年汶川抗震等艰巨任务。

主动请缨不叫苦


哈尔滨战”疫”前线铁汉-陶磊

2020年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春佳节的和谐与宁静。面对疫情,陶磊同志带领巡警二中队主动请战,欣然接受危险工作安排。由于此次疫情的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潜伏周期长、社会影响力大,作为中队长的他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觉得能在此紧要关口,担此重任而感到无尚光荣。

接受任务后,陶磊同志马上组织全中队十六名辅警同志召开勤务布置会,宣布任务,明确职责,安排编班,讲授防护知识,强调工作开展注意事项等。会议结合,他主动与责任医院对接,了解当前情况,展开工作。

在执勤医院,陶磊同志每天执勤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防护措施,而这一穿就是24 小时,穿着密封的防护服靴子,带着口罩帽子,本身体态偏胖,爱出汗,这一天工作下来,他的脸上勒出的都是一道道深深的印子,他的身上不知出了多少次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深知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更是一名党员,党和人民哪里需要就应该出现在那里,这也是责任和义务。也是入党和从警时他立下的誓言。

关心战友情意暖

执勤医院防护装备紧缺。因为身上穿的防护服是一次性的,脱下来就不能在使用,本着不能给国家浪费的原则,陶磊基本一天都不出执勤区域,吃饭休息都在执勤区,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最长的一次一套防护服他穿了24小时才更换。勤务刚开始陶磊发现出勤的同志们心里都存有顾虑,有几名同志都不敢在医院内喝水,吃东西。感觉桌椅板凳都存有危险。作为中队长的他,不紧能给大家起带头表率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出勤的同志们的关心和负责,为了消除同志们的顾虑,陶磊认真向医院防疫部门的同志了解防疫工作中必要的注意事项,认真学习个人消毒的方法和步骤。每天在上岗前,第一时间给同志们检测体温,仔细检查防护装备是否穿戴齐整,并逐个给同志们进行全身消毒,经过几天的工作下来民警们已经适应了环境。同时,陶磊心里十分担心战友们的身体,由于勤务要求监护点位每天都要有一名带队干部在岗,正赶上跟陶磊同志一起带班的教导员得了很重的感冒,已经带病坚持工作一天了,陶磊担心这样下去会使战友的病情加重,就主动提出替他值班,让他不要担心这面工作,多休息几天把病养好在继续工作。他从来没有一丝抱怨,因为他知道这次疫情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性,为了能更早、更快的战胜疫情,国家和人民无不为之而努力,而自己能成为这千千万人中的一员,感到内心无比的光荣,想到这里这点疲惫又能算的了什么。


哈尔滨战”疫”前线铁汉-陶磊

躲避女儿显真情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陶磊只回过两次家,他担心战友的安危,让大家排班轮换休息,而他自己则放弃休息,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当问起他家里情况的时候,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露出了温情的一面。说起家人,他心里满是感慨和愧疚,感激是因为每次接到任务,妻子虽说抱怨几句但总能无条件支持他,愧疚是因为他因此陪伴照顾家人的时间更少了。年前答应女儿去滑雪,因为这次紧急任务他又一次食言了。以前,他每天回家都要陪五岁的女儿玩耍一会,这也成了他和女儿的固定项目,可自从陶磊接到任务后,女儿发现他的爸爸很奇怪,那么多天没回家,回家也不跟他玩,而且直接把自己关进小卧室。幼小的女儿哭着跑到卧室的门外,用小手一遍遍地拍打房门,让爸爸陪她玩。但这次,陶磊却用命令的口吻告诉女儿说,爸爸累了,你自己快去睡觉吧。陶磊跟我说,我难得回趟家,真想亲亲姑娘,抱抱她,女儿在门外不停地拍门,我在门里不停地掉眼泪。因为害怕家人担心,他没有向家人说明目前的工作性质,回家就把自己关到小卧室里,谎称值班太累想多休息一会,轻易不和他们接触。时间长了,多年的默契,让陶磊的妻子明白了这次任务的艰巨性和保密性,只是让女儿不要打扰爸爸休息,把饭菜和换洗的衣服都送屋里,还告诉他要多注意点身体,家里有她,不要担心,安心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看到爱人对自己的工作如此理解和支持,陶磊同志只能在心中默默在说: 媳妇,谢谢你,你辛苦了!待到疫情消失,人民安康之时,他们一起和伟大祖国欢庆。


3t3{����\u00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