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

1

前些日子,微信群傳著一張照片,張小龍,馬化騰,雷軍,劉強東等十幾位牛人大咖,圍坐在一起,彈幕顯示著每個人的本科就讀學校,個個都是985院校……

看著這張照片透過屏幕散發出來的牛氣,不由人感嘆,師出名門,身出名校,人脈和發展的圈子,的確不一樣啊!

感慨之餘,不由想起了古代歷史上,也有兩位老師,他們曾經辦學帶過的班中,也有一個名相頻出,牛人云集的班和一個詩鬼詩奴詩囚同學的班,我們姑且稱他們為,史上最牛補習班吧。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

2

公元589年的春天,來得稍微有點兒遲,“東風不予陳郎便”,南朝陳主人陳叔寶,被楊堅取而代之了,後者成了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

既然號稱“文帝”,就要廣招人才,大興文化。於是,一紙詔書,天下遍傳,朝廷招賢納士,重用人才。

山西龍門,老王家,得知消息後,全家人熱血沸騰,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當官又博學的老爹王隆,最是興奮不已,自己多年注重家庭教育,現在吾家有兒初長成,也該讓他們小試牛刀的時候了。就讓十九歲的長子王通先出去試試鋒芒吧。

於是,懷揣治國濟世理想的王通,拿著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太平十二策》來到洛陽,拜見隋文帝。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致君堯舜上”,行仁政,明王道,解萬民於戰亂未平的水深火熱之中。

策論是真好,但這人,做帝王師,也太嫩了點兒吧,還沒有太子大呢!打量了一番王通,隋文帝開口說話了:“這樣吧,你先到基層鍛鍊幾年。”他被安排到了四川任一個小官。

什麼?大張旗鼓地求賢若渴,“賢”來了,卻這般怠慢敷衍!算了,若為謀生,家門口辦班就能過日子,何苦費心費力跑去四川?此處不留爺,爺回老家去。

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收拾好自己的作品和行李,回了龍門老家,在一個叫白牛溪的地方辦起了一座私塾。他家學淵源,又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儒學,學問精深,教學有方,早就是遠近聞名的優秀教師了。

果然,招生廣告一打出去,眾多慕名求學的才子蜂擁而來。經過筆試和麵試,王老師在招收普通班的基礎上,又特招了一個尖子班,所有的課都由他和年少仍然就學在家的弟弟兩人上。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

某天上課時,王老師隨口問同學們,你們有夢想嗎?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一個比王老師還大幾歲的年輕人,“騰”地站起來,鏗鏘有力:“老師,我的理想是要輔佐明君當宰相。”

“哦,有志氣,魏徵,你要好好努力。請坐。”王老師心頭掠過一種喜憂參半的情感,喜的是這小子和半年前的自己一樣,滿懷著豐滿的理想,憂的是眼下當局混亂,輔佐明君,明君在哪兒呢?

“下一個同學,你來說說你的理想。”

“老師,我要當御史,讓天下沒有被冤屈的人。”

“法度是行仁政的基礎,你很有抱負,但要一直記得你的理想。”也許擔心他名字中的一個字會淹沒了他的理想,王老師不由諄諄告誡這個名叫杜淹的學生。

同時在心裡不由嘀咕:你老爹也真是的,家國飄搖,風雨如晦,還給你和你侄子起的那名字。

杜淹的侄兒名叫杜如晦。他們的名字是有點不同,但叔侄二人的才華和未來成就,卻是王老師早就料到了的。

“房玄齡,你來說說你的理想?”

“老師,我要學習您的《太平十二策》,好治國安邦。”

王老師心一熱,眼窩一溼,“唉,如今這亂世,我的太平之策無用處啊!”

“老師,那有軍事才能,行不?”一個聲調不高卻很自信的聲音,從教室後面傳來。王老師循聲望去,是英氣逼人的李靖。

“現在這世道,不是才能的事,而是朝廷,它根本就不用你的才能!”王老師痛心疾首,欲說還休。

“軍事才能,安邦定國,智慧計謀,治國濟世,我要另尋明主,當國之重臣。”一個形容憔悴,面帶悲慼神情的少年,站起來擲地有聲。

眾人轉頭望去,原來是不久前父親被逼死,轉來插班的薛收。很顯然,他還沒有從喪父之痛中緩過勁來,顯得有些少年老成,滿目滄桑。

王老師心情複雜,目光憐愛地看著薛收,鼓勵安慰了一番,讓他坐下了。課堂氣氛一時有點沉悶,陷入了秒尬,但王老師很快就反應過來,不能再繼續談論理想這個話題了,現實傷人啊!

“下面我們請小王老師來給大家分享一首他的詩文新作吧。”王老師對學生們說,然後轉身走到教室後邊角落,默唸:三分鐘,調節呼吸、重新建設心理。

掌聲雷動中,小王老師輕快地走上講臺,提筆刷刷地在黑板上寫下了一首詩,課堂上的氣氛,在學生們的唸詩聲中,頓時又熱烈了起來。

誦讀環節過後,小王老師激情飛揚地講了起來。學生們沉浸其中,感覺老師的語言像豆子一樣,從高處落下,在地上唰唰生長。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種子落地生根的感覺。

剛才談理想而在大家心頭產生的陰霾,一掃而光。同學們的眼前似乎展現出了一片原野般遼遠壯闊的未來,春和景明,海晏河清……

都是這首詩帶來的效果!這首詩,就是開拓隋唐詩壇新氣象的No.1《野望》,作者就是講課的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小王老師,王績。他是王老師的親弟弟。

古代最牛補習班:宰相雲集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3

唉,人比人,活不成,這老王家,不知哪年燒得高香,墳上冒青煙,老虎不生狼兒子,從爹到兒,一個比一個厲害,後來的孫子更牛氣。

年紀輕輕,隨便出手,一篇《滕王閣序》天下皆知,名揚千古。讓當時死氣寂靜的文壇,揚波起濤,洶湧不已,餘韻歷經幾千年,還漣漪不止!

王隆,王通,王績,王勃,王質……從人才輩出的這一家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家學淵源,什麼是家教傳承,什麼是文脈昌盛,什麼是祖宗功業!

哪裡有什麼早燒高香,墳冒青煙,不過都是代代輩輩,勤學不輟,相伴相學,互相砥礪而已。這樣刻苦好學的一家人,辦學辦班,豈有招生之憂?不擠破門檻才怪呢!

這樣的老師,心中豈能沒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興奮和喜樂,豈能沒有“為國育材”的責任和自豪。難怪《三字經》中有一句:“文中子,及老莊。”這個文中子,就是王通,說他比得上莊子,可見,其品行和學養,厲害得不一般。

最後,來看看這一屆畢業生吧,杜淹、房玄齡、李靖,哪個不是在李淵李世民父子組合開創的基業中,功勳卓著,供像凌煙閣,出將入相的呢?

薛收更是李世民麾下“十八學士”之一,只是他未及拜相入將便英年早逝(33歲)。事後多年,李世民對他懷念不已,多次對房玄齡說:“收若在,朕當以中書令處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