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中枪”的《囧妈》,怎样走出她的束缚

《囧妈》播出有一段时间了,收视率很高,倒不是全部因为它免费,而是无数网友惊呼:“这不就是我妈”? 无数妈妈也感叹:“自己巴心巴干为了孩子,到头来得到的是什么?”

囧妈引起了万千家庭关系的深思,特别是囧妈卢小花呈现的种种弊端表现,现实生活中,囧妈的普遍存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躺中枪”的《囧妈》,怎样走出她的束缚

“囧妈”三宗罪

  • 爱吼叫。一说话就爱吼叫,这是囧妈跟孩子的基本沟通方式。囧妈卢小花爱对着伊万吼叫,“你的膀胱需要排水、你们什么时候生子、你需要吃小番茄”等等。囧妈卢小花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家长权威姿态,用吼叫的语言,对待孩子,而她自己恐怕未知。

这种吼叫式教育的结果,要么是培养出一个自卑懦弱的孩子,要么是逼出一个像伊万一样叛逆、同样爱吼叫、以暴制暴的孩子。

  • 严控制。囧妈在控制孩子方面也有一套,伊万已经成年,妈妈还要严管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生育问题,比如应该吃几块红烧肉、接不接电话、婚姻应该怎样过等等,全然不顾已经成年的儿子的感受。囧妈一直以打造幻想中的理想儿子,来试图一直控制儿子伊万的所有。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不放手、孩子长不大。我们越是希望控制孩子,孩子越会像紧握住的沙子,在不经意间偷偷溜走。

  • 总怀疑。囧妈总是喜欢怀疑,怀疑父亲、怀疑孩子。这是一个在婚姻生活中的大毛病——疑心病。为人妻时,她怀疑丈夫,为人母时,怀疑儿子。夫妻之间的沟通不畅、感情不顺,造成父亲爱醉酒,造成感情梳离。她的这种疑心病迁移到儿子身上,她不相信儿子能够生活自理、不相信儿子能够婚姻幸福等等。

囧妈的种种体现,反映着这个时代妈妈们的囧态,他们一方面出于抚养责任,承受着相夫教子的压力;一方面又在自我疗愈、亲子相处的道路上艰难摸索。

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指出:父母是人不是神,他们可能会迷糊、犯错或者情绪化,他们总是被指责,而非受训练。

虽说,我们养育孩子不是持证上岗,父母教育看似容易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家庭最难的功课。

如果你有一个囧妈,可以试试这样做。

1、试着原谅她

曾经看过有位网友控诉父母,说父母给自己的童年造成了多少阴影,成年后自己也无法原谅父母,甚至很多年都不愿回家、无法释怀,还要求父母必须要给他道歉。

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外人尚且如此,何况自己的亲妈。

心理学家陈海贤曾经提到过,我们原谅他人的本质,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缠,去发展你自己。

所以,为人为己,你可以试着原谅,这是放下之道。

2、控制能控制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改变他人这件事,是很难的。

自己刚生了孩子的那段时间,特别累、心情不好。妈妈出于好心来帮忙煮饭、做家务。可是,相处久了,就出现了囧妈一样的情景,妈妈爱叨唠,爱控制。这让自己感觉陷入了受控、被指责的泥潭,一方面希望妈妈帮忙,另一方面又害怕和讨厌这样的妈妈。

为此,我们吵闹了很多次,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后来,我终于学会了一招:沉默。

不是因为我受气能力增强,而是,我承认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原谅自己对不可控事物的无能为力。妈妈是爱我的,但我不能改变她。为了继续相处下去,我只能控制我能控制的。后来,当她唠叨的时候,我选择沉默,实在受不了,就写心情日记。

后来,我不跟她顶嘴了,发现她似乎也没那么麻烦,每天她做好家务后,其他时间我鼓励她去打打牌、跳跳广场舞。我不搭理她,她有爱好了、也不爱唠叨了。我们的关系竟然慢慢和谐起来。

不要变成下一个囧妈

囧妈的结局是美好的,通过反思、磨炼,最终,囧妈卢小花站上了俄罗斯大剧院舞台,做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光芒万丈。

通过这些天的相处磨合,囧妈最终认识到儿子是独立的个体。

儿子伊万也重新思考自己的婚姻和人生。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人生课题,彼此有联系,但不能成为相互受制于对方的理由。

《囧妈》里面的一句台词说的特别好:“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与尊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原生家庭,你的孩子也一样,所以,试着努力,不要变成下一个囧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