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管理對於孩子是門難學的課程

孩子的情緒就像夏天的天氣一樣,時不時下暴雨,時不時豔陽高照,偶爾還會遇到颱風。孩子的情緒說爆發就爆發,總是沒有徵兆。

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不但沒領情,還越哭越大聲,又或者有時候和別的小孩子玩耍不小心弄傷別人,孩子也會忍不住委屈,嚎啕大哭。爸爸媽媽面對情緒化的孩子也會經常手足無措,無法跟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

情緒孩子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畢竟孩子對於情緒都尚且沒有充分的認知,又怎麼懂得如何控制呢?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為什麼?

孩子常常情緒化其實是有原因的,這背後的根源並不全是因為孩子嬌氣、無理取鬧,而是面對情緒的到來,孩子儼然成了一個"被支配者"。

首先,孩子不懂得怎麼控制情緒並做到收放自如。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有時候並不需要經過大腦的複雜反應,它是被一件事或一個人所直接觸發的反應,是最直白明瞭的表達自我的方式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就比如孩子的糖果被人搶走了,孩子的委屈會立馬通過哭泣釋放出來,孩子年齡還小,不懂得怎麼在事情發生後冷靜思考對策,就算要思考,孩子也要等情緒釋放完了才會願意重新面對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在一個問題發生後要對孩子進行長時間的耐心開導,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恢復冷靜,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其次,孩子分析問題不夠深入全面。孩子之所以會被情緒掌控,其實是過分關注自我。孩子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所以通過情緒的爆發來保護自己。就好比別的小朋友想要跟借孩子最喜歡的玩具,孩子通常會緊緊地護著玩具,甚至還會流眼淚表示自己對玩具的喜愛,不想借給別人。

因為太過於注重自我的想法,孩子才會常常受到情緒的掌控,無法及時考慮他人想法,照顧到大局,也不能深入地看問題。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再者,就是孩子心理承受力低。這一點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如果家庭裡經常發生爭吵,或者父母對於孩子太過於冷漠,沒有及時給孩子關愛,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普遍較低。心靈不夠堅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產生情緒的波動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鐘擺效應",意思是人的情緒就像鐘擺一樣,不論是從左至右還是從右至左,擺動的幅度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鐘擺擺動的兩個方向視作情緒的正面和負面,一個人有正面情緒,自然也有相應程度的負面情緒,這些都是我們所要接受和消化的。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所以,想要情緒化的孩子變得只有正面情緒是不可能的,孩子必然會因為委屈、緊張、恐懼而陷入負面情緒,家長應該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更寬容地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把鐘擺的運動幅度降低一些,讓孩子做一個情緒的主人

怎麼引導孩子走出情緒的控制?

第一,正確認識情緒來源。

孩子在陷入一時強烈、複雜的情緒時,是很容易陷入迷茫的。就像我們大人在發怒的時候,總是會說出一些平時說不出口的話,這就是情緒在我們的大腦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正確認識情緒,就是給了孩子一個控制情緒的基礎。在讓孩子認識情緒的時候,光說不一定能起作用,而是要在孩子切實經歷過某次情緒波動時,及時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就比如孩子今天在學校被老師或者同學誤解,回來以後覺得委屈不適,跟家長哭訴。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瞭解情緒來源,那就是孩子在與人交流的問題上存在衝突,被人誤會了,所以孩子表現出"委屈"、"不滿"這些情緒。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家長也更容易與孩子產生共情,為親子共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第二,幫助孩子消化情緒,並控制情緒。

一個人在情緒的掌控下不能夠冷靜思考,那麼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先走出情緒的困擾。讓孩子哭泣完之後及時冷靜下來思考問題,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衝突。

孩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的話,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產生這樣的表現,接著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對於情緒的掌控能力,並且要告訴有些事情哪怕哭喊得再大聲都是無濟於事的。

幫助孩子消化情緒的關鍵,就是帶孩子回顧問題的前因後果,這樣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恢復理性,擺脫情緒的困擾。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第三,學習管理情緒,教孩子怎麼進行有效溝通。

關於情緒管理的問題,只教孩子一次肯定是不夠的,而是要讓孩子在每一次經歷情緒的巨大波動時,都進行原因的分析以及反思。情緒只是我們釋放不快和壓力的一種方式,可以排解心靈上的焦慮,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所以,家長更應該教孩子怎麼用溝通解決問題,要試著多考慮他人的想法,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有多和他人進行共情,才會更明白衝突的具體來源

文末小結

情緒管理不僅影響著我們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更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孩子來說,情緒的管理更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因為情緒是孩子認識自我、他人、環境的最好方式,懂得情緒管理的孩子不僅遇事冷靜,也會擁有一顆更加理智的大腦,從而巧妙地面對生活中的衝突,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

每天分享育兒身邊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經驗,可以關注我 ,每天為您分享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