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養孩子培養好就是你事業的巔峰

俞敏洪曾說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業。也確實如此,外面的事業做得再好,回家後看到孩子不省心,最後落得還是失敗者的模樣。

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到學校,交給老師,然後自己撒手不管,覺得要錢給錢就好。要是有這個觀念,那麼你將處於很“危險”的地步,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遠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隻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孩子長大後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和父母家庭教育觀是息息相關的,我曾經遇到不少“問題”青少年,他們都有同樣的情況,就是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目中無人,目無長輩,不懂得尊敬師長,更不懂得團結愛護同學,是什麼造成這個原因呢?是學校老師教導無方?我相信這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孩子在家肯定缺乏心理上關心,父母只知道物質上的關心,卻沒發現自己子女心理上的變化,更沒有從小培養良好的品質,以致於叛逆期提前,或者叛逆期來一次暴走,最後落得打罵不是的下場。

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人品應優先

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讀書好就行了,兒女回到家就應該去學習,其他不用管,完全就是一個學習機器,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們,父母覺得孩子不懂事,相互矛盾。我覺得父母應該把塑造孩子的人品、脾性作為優先級,你的孩子分數是好是壞,進北大還是進普通大學,沒有任何的本質區別,真正能把孩子一輩子距離拉大的,是與他為人處事有關係的人品問題。

作為父母的你們,更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然後關心他們的身心生活,而不去一味去追求成績,學校的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品行,更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他們只是輔助,你們才是真正的C位。

我出生於農民家庭,鄉下地方,我的父母學歷不高,初中已經是頂了天。但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優點,可能使我終身受用, 儘管不能大富大貴,但在社會上,我將有無形的財富,同時也受人尊敬。

把培養孩子培養好就是你事業的巔峰

應該怎麼培養孩子呢?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培養孩子呢?

我們分三步:

①培養孩子勤勞以及不議論他人

②要用鼓勵式教育,取代打罵或者填鴨式教育

③身為家長要改一改判斷成功的標準,我將介紹一種新衡量標準

來到第一步,首先勤勞和愛心,是人最根本的而且是最應該保留的本性

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積極性,比如他們放學後,幫幫父母做家務,給點小任務,比如你當父母的煮菜了,你應該對孩子說“爸爸煮飯了,媽媽煮菜了,那你吃完飯了應該做點什麼呀?”(同時指著吃光飯菜的碗碟),這樣分工合作,小朋友的積極性調動出來,還有周六日時候,如果你要上班,你就說,爸爸媽媽要去上班了,今天交給你個小任務,看看你能不能完成,回來給你獎勵,就是讓孩子掃一下地板、擦擦桌子之類的小事情。

再來說到背後議論他人,人之初性本善,為人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議論太多別人的事情,久而久之有樣學樣,孩子也開始“八卦”了起來,開始評頭論足。

我跟我老婆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我們議論東家長西家短,哪個人人品好,哪個人人品不好,哪個人小氣,哪個人不小氣。

結果有一次我女兒從學校回來,跟我講她們班哪個同學好,哪個同學不好,哪個同學小氣,哪個同學勢利眼。

我跟女兒說不能說同學的壞話,同學天天跟你在一起,她們身上如果有你認為的缺點,你放在心裡,更重要的是你要學習同學們的優點。

我女兒立刻反問一句:“你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不也議論很多叔叔阿姨嗎?我為什麼不能說同學的壞話?”一句話讓我無言以對。

第二步,要懂得鼓勵孩子,孩子某些地方天賦不好,比如數學,別的孩子考滿分,你的孩子才勉強及格,這時候不應該一味的責罵,要給孩子分析情況,同時要鼓勵孩子,給孩子增強信心,失敗一次你就鼓勵他一次,要有耐心,總不會每次都失敗吧?堅持下去會有進步的,要是孩子屢次失敗,可能他自己也開始自暴自棄,這時候你跟應該跟他說,沒關係的,我們不是還有機會嗎?

第三步,要把成功的衡量的標準改變一下,比如你的孩子考試屢次不及格,而且排在倒數第二名,這時候你要用上述的鼓勵法,然後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成功值降低,比如他下次分數有進步,排名靠前了,就是成功了。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要慢慢發掘,就像我以前足球顛球一樣,有的人可以顛球十幾二十下足球才掉下來,體育老師要求六下為及格,經過不懈努力,我才勉強及格,那麼你說我這是成功了,還是不成功?

在很多時候,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麼辦呢?成功只是相對的,看為人家長怎麼定義。

孩子是需要慢慢成長的,要把培養孩子作為終身事業。這項事業做好了,你就相當於攀爬到了人生巔峰期。

把培養孩子培養好就是你事業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