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浦東30年丨姜建清:無抵押和擔保,我給開發區批了貸款

CFIC導讀

◆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紀念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以陸家嘴、金橋、外高橋、張江四個開發區為切入點,採訪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參與者、執行者,講述那段浪奔浪流的進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創業史,更為今天的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一個大歷史視角。

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金偉良 攝

2020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紀念日。

三十而立,浦東告訴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如何書寫一座城市新的傳奇。中國奇蹟的密碼,是浦東三十年來的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是一代人的艱辛探索和奉獻。

三十而立,浦東的崛起,不僅是嶄新城市天際線的立起,更是中國昂首走向世界、擁抱世界的步伐。

上海的浦東,中國的浦東,世界的浦東。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以陸家嘴、金橋、外高橋、張江四個開發區為切入點,採訪了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者、參與者、執行者,講述那段浪奔浪流的進取故事,致敬那段激情似火的創業史,更為今天的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一個大歷史視角。

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澎湃新聞 王亦贇 製圖

口述:姜建清採訪:謝黎萍 郭繼 孫寶席整理:孫寶席時間:2019年12月27日

2020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也是中國工商銀行浦東分行成立30週年。當年,我作為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辦公室主任,受組織安排擔任浦東分行籌建組副組長。在我的人生歲月中,浦東開發開放那個激情四射的歲月籌建浦東分行的點點滴滴至今歷歷在目。

應勢而謀決定進軍浦東

1990年5月份,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就成立了浦東開發領導小組,由毛應樑行長任組長,主要目的是研究工商銀行參與浦東開發的思路。當時我是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辦公室主任,兼任浦東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其中有一項任務就是起草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支持浦東開發的戰略思考和具體政策要求。

7月5日,毛應樑行長帶隊到北京向工商銀行總行彙報參與浦東開發的總體思路。去之前,我們向黃菊同志專門做了請示及情況報告。

7月9日,張肖行長代表總行黨委做出了工商銀行支持浦東開發的八條政策。第一條就是工商銀行總行決定在5年之內,給予浦東50億元人民幣的信貸資金支持。1990年一年的全部新增貸款只有66億元人民幣。這個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條是一次性撥給浦東分行開業資本金2億元,決定浦東分行的級別為副局級單位。

第三條是五年向浦東提供2億美元的外匯貸款,1990年上海市分行一年新增外匯信貸僅1114萬美元,總行一下子宣佈五年支持2億美元外匯貸款,可見支持力度之大。其他幾條的內容主要是,支持浦東基礎設施建設,參與金橋、外高橋、陸家嘴三家開發公司的投資參股,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支持浦西企業東遷和浦東老廠改造等等。

北京彙報回來後不久,大概在8月初,當時我正在廣東參加總行會議,突然接到上海市分行的一個電話,要求我立即回上海,專職任浦東分行籌建組常務副組長,著手組建浦東分行。籌建組組長由時任上海分行副行長王玉春兼任。

百日籌建體現浦東速度

接到通知後,我非常激動。當時我年紀也輕,剛37歲,正是幹事創業的好時候。工商銀行浦東分行籌建組成立於1990年8月16日,至當年12月5日浦東分行成立,僅用了100多天。

最初,我們籌建組的辦公地點是在南蘇州河路的上海金屬供銷站的五樓。那裡原來是1986年成立的上海市資金交易中心所在地,後來這個地方空了出來。8月16日,我們籌建組成員就到那裡去上班了。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工行上海市分行從分行本部和市區各支行抽調了10位骨幹,如金介予、姚慶兒、孟祥捷、陶昌和、嚴俊偉、羅仁飛、田永治等,還招聘了首批95名職工,這樣,我們的工作隊伍基本搭建起來。

首先要解決的是在浦東的營業和辦公用房問題。當時在浦東陸家嘴地區,想租一個合適的營業和辦公用房,真是很難。要麼是危棚簡屋,要麼是工廠廠房,唯一外觀較好的位於浦東南路上的東昌大廈,也早已被一些大公司租借一空。後來我們找到了嶗山東路150號東昌電影院旁的小裙樓,上下兩層,大約五六百平方米,經過多次協商談價格,我們最終將這座兩層小樓租下來。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裡,這座小樓成為工行浦東分行總部辦公樓,每個部門一大間,行長們也共處一個辦公室。即使這樣,辦公場所明顯不夠,我們又把緊挨著的東昌路菜場的一部分房間也租了下來作為臨時辦公室。

解決好辦公場所問題後,就要解決營業大廳問題。我們找來找去,發現浦東大道有一個居民樓的底樓正好是工行黃浦區辦事處的一個營業所,但是很小。不得已,我們租下隔壁緊挨著它、位於浦東大道435號的楊浦區集管局下屬的一個三產飲食店,與黃浦區的小網點打通連接,就變成一個大一點的營業場所,然後進行比較現代化的裝修。

浦東分行及營業廳的裝修改造,充分體現了“浦東速度”。因為是百日籌建,所以,很多人幹到晚上就在單位裡休息。就這樣一直忙到開業當天。我記得很清楚,12月4日晚上接近12:00的時候,我到營業廳去查看,發現他們還在裝修,我當時就著急了。我說現在已經快晚上12:00了,明天早上9:00要開業,你們現在還沒有裝修完,這怎麼能行呢?後來,他們幹到12月5日凌晨5:00,終於把最後一塊瓷磚貼上去,宣告完工。這個經營廳令人耳目一新,比較現代化,是按照當時國際通行的低櫃檯、開放式的辦公樣式來裝修的。

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開業後的工商銀行浦東分行營業大廳 新華社資料圖

12月5日上午9點,浦東分行開業儀式準時舉行。浦東分行成立時,行長由市分行副行長王玉春兼任,我任常務副行長,主持浦東分行日常工作,金光鴻任副行長。1993年1月我任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兼浦東分行行長,擔負起了參與支持浦東開發的歷史重任。

克難攻堅銳意創新

開業典禮結束後,張肖行長說想到外高橋去看看。我們就沿著泥濘的小路開車過去,到那裡已經很晚了。我們一行人,就蹲在荒涼的黃浦江邊的一座小石橋上,聽時任外高橋開發公司總經理阮延華同志介紹相關情況。當時外高橋什麼都沒有,阮延華就拿著一張地圖描繪著保稅區的美好遠景,儘管冷風習習,但每個人心中都熱火朝天。

工行浦東分行也一樣,雖然營業大廳、辦公場所都有了,但要實現我們提出的“全面的服務、全能的設施、全新的形象”的市場發展戰略,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我們主要面臨“三難”:通訊難、吃飯難、交通難。通訊難是在最初半年多時間裡最讓我們煩惱的。當時想辦法從陸家嘴拉了一根電話線,因缺乏足夠容量,我們只有五六條分機線路的小總機時時佔線,有時三四十分鐘打不進一個電話,真急人。再說吃飯難,由於辦公場地有限,無法開辦職工食堂,開始分行員工每日自行帶飯,但很不方便,後來紛紛外出找地方吃飯。工行浦東分行附近的招遠路上,有人開了家“蘭州拉麵”小鋪,簡陋的桌子條凳就放在人行道上,那裡每日中午擠滿了銀行員工,當時浦東管委會的領導趙啟正、黃奇帆、胡煒,也經常在那裡吃午飯。據說,拉麵鋪的老闆賺得盆滿缽滿,還成為我們在浦東新設的保管箱業務的首批客戶。最後就是交通難了,特別是來往浦東浦西之間的交通難,花費時間是最長的。

當時工行上海市分行在包括黃浦、楊浦、南市區部分地區、上海縣小部分和川沙縣在內的浦東,只有少數幾個分理處和1個川沙縣支行,力量分散、覆蓋面小。我們通過機構整體劃轉,分別成立了陸家嘴支行、高橋支行、周家渡支行及川沙支行,又新建了金橋支行、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和張江支行,同時,將原上海市分行按行業信貸條管理的上鋼三廠、滬東造船廠、上海船廠、高橋化工廠、上海港機等一批地處浦東的大企業的業務,劃歸浦東分行管理,浦東分行的機構框架搭建起來,業務能力得到增強。到1991年年末,浦東分行人民幣各項存款為16.7億元,貸款26.4億元。

工行浦東分行建立後,我們大膽創新。我們最早給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家開發公司各200萬元的啟動資金貸款。我們大膽發放了當時鮮見的無抵押和擔保的信用貸款。我們率先推行了信貸、存匯業務部門本外幣業務一體化經營、營業網點本外幣業務、綜合業務一體化服務。再比如,當時浦東開發開放後引進了大量外資企業,我們應需而變,建立了專職為外資企業服務的信貸科。大量跨國企業都成了浦東分行的新客戶,我們積極為這些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期間,我們最具有創造性的舉措,是籌措銀團貸款,幫助上海廣播電視局解決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建造資金難題。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開始計劃總投資5000萬美元,其中4000萬美元原考慮使用外國政府提供的混合貸款。不過後來國外貸款變卦了,為了建成這個浦東的標誌性工程,上海市廣電局領導龔學平大膽提出自籌、自建、自還的思路,決定用融資的辦法來解決,並多次與上海市人民銀行和各商業銀行的領導洽談這個事情。後來,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領導為此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資金解決方案,與會商業銀行就提出了利用國內銀團貸款來替代國際融資,經過一番爭論後這一方案被認同了。

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通過銀團貸款籌資建成的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作者供圖

經過動員,當時有12家金融機構參加,工行浦東分行和建行浦東行聯合牽頭,並由工行浦東分行擔任外匯銀團貸款的主牽頭行和代理行。巧得很,我與浦東分行信貸部經理到北京出差時,在王府井書店看到幾本國內少見的講銀團貸款的專業書,當時真是喜出望外,全買了回來,認真學習。我們加班加點學習理論,查閱大量國外資料,終於把這個銀團貸款的文本給拿了出來。

有意思的是,當時對東方明珠的財務分析中,分別按登塔門票每人每次5元、8元和12元測算,得出貸款還期分別為12年、7年及5年,當時中長期貸款的最長期限為8年,倒過來推算每人登塔的門票要高達12元,很多人不相信旅客會接受這價格。我們思考再三,最後出於對浦東開發前景的信念,通過了這筆貸款。4年後,東方明珠歸還了這筆貸款,登塔門票也增至60元。這是工行牽頭主辦的第一個本外幣銀團貸款。它的創新作用和示範意義超過了項目本身。

後來,1993年浦東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資金短缺日見嚴重,當時浦東新區在建設“七路”工程,指同高路、汾河路、濱州路、東徐路4條新建道路和源深路、龍東公路、上川公路3條拓建道路工程。時任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趙啟正很著急,他和當時的副主任黃奇帆專門找我談融資的事情。當時開展基建要有基建規模指標才可以,這需要國家計委批准指標並下達。浦東曾向中央提出過要大規模基建單列的設想,但中央在批覆的時候沒有給予明確。我想到當時外匯貸款是沒有規模限制的,可以嘗試用外匯貸款來搞建設。

我們找16家外資銀行開個會,趙啟正在會上作介紹說明,最終組織16家外資銀行分行,組成三個共1.5億美元的銀團,幫助浦東新區建成了七條主要幹道。之後浦東新區的銀團貸款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內環線浦東段、浦東國際機場、軌道交通、“上海中心”大廈、上海迪斯尼、富都世界、前灘項目開發等都通過銀團貸款方式籌措資金。這些大規模的開發建設,使浦東新區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們還對一些技術、管理好的中小型企業,在其創業初期給予鼎力扶持,如振華重工,當初快59歲的管彤賢到浦東創業,製作港口吊機。當他把產品做出來接到國外第一單生意,出口需要保單時,我們分行沒有覺得他的企業太小太普通就拒絕,而是經過認真分析給他開具了保單,開創了工行對小企業開立涉外保函的先例。我們就是從最早的那麼一單一單給他支持,伴隨支持它成長為全球港機第一,我們也分享著他們成功的喜悅。

據統計,1990年到1994年,浦東分行年均存、貸款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50%,幾乎月月都有工行貸款支持的大項目開工,令人倍感興奮,我們十分珍惜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

1999年我離滬去北京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餘,經常會回憶起工商銀行浦東分行開辦初期的往事。那真的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大家都在沒日沒夜地工作。欣喜地看到浦東新區天天在變化,浦東開發最初幾年在浦東的工作生涯,成為我人生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本文標題為編者所加,刊發時有刪節)

口述浦东30年丨姜建清:无抵押和担保,我给开发区批了贷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