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二傳,作為一支球隊攻防轉換的組織者,其狀態的好壞以及能否穩定發揮,往往對球隊的勝負起著無可替代的關健作用。姚迪作為天津女排長期培養的二傳手,在魏秋月退役以後,自然承擔起了天津隊主二傳的職任。國內聯賽中,姚迪得益於天津女排的一點攻模式,以及揚藝的一傳和綜合保障能力,看似發揮順風順水,實則是因為國內聯賽各參賽隊伍實力參差不齊所至。

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點攻模式給天津女排帶來了榮譽,卻也給姚迪的全面發展帶來了嚴重製約。那麼,何為一點攻呢?姚迪又因何受到了嚴重製約?一點攻說白了就是以某一人為主的打法。此人在場上只需心無旁騖,集中所有精力,專心打好進攻便可。其於五人將圍繞此人做好所有的保障和攔防等工作,往往一場比賽打完,一人得到的球權超過了其於五人的總和,由於球權過於集中某一個人,所以,此人的得分,往往也是隊內最高的。

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因何姚迪又會受影響了呢?同樣是因為一點攻。天津女排的一點攻是以李盈瑩為主的,而李盈瑩在天津隊是打大主的,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四號位,所以在比賽中,姚迪的傳球大部分都是傳向四號位的,傳二、三號位的球其實是很少很少的,偶爾傳一、二次,都會出現失配現象(和王媛媛尤為明顯),這就養成了姚迪只要一上場就有傳四號位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肌肉記憶,自已想改都很難。

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當一名二傳不能根據賽場上瞬息萬變的態勢,充分發揮自已的主觀能動性時,那麼這名二傳基本就沒有了自已的思維,沒有了主動求變的慾望,她在場上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在機械地執行教練在賽前制定的程序而己。還記得去年世俱杯以後,陳友泉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得不回家休養,接任的王寶泉在指揮比賽的時候,就曾在場邊、或暫停時多次大聲怒斥過姚迪:傳四號位,傳四號位,你不傳我把你換下來讓別人上去傳。此話聽起來有霸道總裁的味道,實則就是限制了姚迪能夠根據場上變化,做出正確調整和自由發揮的空間,想想姚迪當時的笑必定是很尷尬的,甚至是略帶苦澀的。

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由於在天津女排養成的習慣,姚迪到了國家隊,也是難以從往日的習慣中自拔出來。即使聯賽結束以後每年都能參加國家隊的集訓,但國家隊的集訓時間畢竟不長,再加上各人的領悟能力並非一樣,當國家隊傳授的新知識、新理念還沒來的及消化吸收時,國內聯賽的開始,再一次摧毀了那顆還沒來的及生根發芽的種子,如此循環往復,造成的結果就是八年來,國家隊年年培養,而姚迪卻年年沒有修成正果淪為終身替補,如今不得不以28週歲的尷尬年齡,接受來自刁琳宇和新人梅笑寒的挑戰,以她們倆人的年齡優勢,姚迪能否得到繼續培養也很難說。

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如果僅僅是年齡的尷尬也就算了,畢竟二傳在三十歲時仍然是可以老當益壯的,但姚迪的腿傷(膝傷)和頸椎的傷情才是最致命的隱患。一支球隊二傳只有二人,一人若受困於傷情,另一人勢必會受到牽連,奧運會的女排比賽也只是短短的幾天,一個人要面對接連不斷的高強度對抗,恐也很難。相信郎導在確定奧運最終人選時,不會不考慮這些因素的。當然,我們希望姚迪能夠儘快地好起來,用優異的實力來證明自已,能以29歲的實際年齡,參加一名運動員一生中最重要的奧運會。

換個角度,看姚迪因何八年未能修成正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