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我把人生看透了》:看透人生算什麼?凡事努力才是真

張恨水《我把人生看透了》:看透人生算什麼?凡事努力才是真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你一定聽過這首《新鴛鴦蝴蝶夢》,但你知道中國小說還有一個派系叫做鴛鴦蝴蝶派嗎?

鴛鴦蝴蝶派是中國近代小說流派,是當時廣受歡迎的以才子佳人情節為主的市民小說,始於20世紀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得名於清之狹邪小說《花月痕》中的詩句"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

說起新鴛鴦蝴蝶派,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中國作家張恨水,他所創作的小說《金粉世家》就是鴛鴦蝴蝶派的其中代表作之一。

張恨水是安徽安慶人,生於1895年,原名張心遠,筆名取自“人生長恨水長東”。張恨水以小說聞名,但散文雜文功力也頗為深厚,散文有情致有情調有情趣,其雜文犀利幽默洞見不凡。

關於朋友,他說人換一個階級,就會換一班朋友;關於事業,他說大丈夫做事,有所為而來,有所懼而行,有所法而定;關於文化,他說物質文明到了極點,往往令人意志頹廢,所以精神文明更加重要;關於生活,他說一個人家若是因窮而鬧,必定又因鬧而窮,結果是越窮越鬧,越鬧越窮。

看透人生而不消極,歷經世事更加努力。張恨水的這種人生態度,在《我把人生看透了》這本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把人生看透了》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寫了他對於人生、事業、文化、生活等的一些看法和見解;第二部分寫了他對於自己寫作生涯的回憶,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的。

張恨水《我把人生看透了》:看透人生算什麼?凡事努力才是真

一、對於做事:看得定,拿得準,便放手做去

為人做事,也必須有個自信心。談起當年為何寫作,張恨水說這完全是出於少年時的虛榮心,也可以說是他自信的表現。

張恨水曾經有過一段非常落魄的日子。在故鄉,他遭遇著鄉人的譏笑,認為他是一個無用的青年。甚至有人說,讀書如果讀得像他那樣,不如讓孩子們看一輩子牛。

那個時候的張恨水,內心深處的失落感可想而知。果真一事無成是書生嗎?他不相信。除了讀書,他還可以寫作,寫小說。看到自己寫的東西印在書上,別人看到,自己也能看到,他覺得心裡很滿足。

張恨水那時雖然窮,但也知道靠稿費活不了命,所以起初的稿子,也不為盈利,只為滿足自己的發表慾。他寫小說,當初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寫,所以就認準了這條路不管不顧的一路寫下去,這一寫就是一發不可收拾。

從最開始因自己不滿而未完成的《青衫淚》,到後來發表在報刊上的長篇小說《南國相思譜》,他一直堅定自己所想,並努力付諸於行動,這才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優秀文學作品的問世。

張恨水《我把人生看透了》:看透人生算什麼?凡事努力才是真

二、對於挫折:偶爾落魄,這是不足齒的事

張恨水19歲那年,他所就讀的學校解散,他沒有錢,不能做考第二個學校打算,於是回了老家。找工作,他還太年輕;務農,他又沒有力氣,所以就只能天天在家裡待著。

好在還可以讀書。他打掃了一間屋子,終日坐在那屋子裡面看書。除了看書之外,他還寫作。其實,與其說是寫作,不如說是解悶。因為當時有些鄉下人的眼光是非常勢利的,對於那些一無所成的人,非常的瞧不起,甚至當面加以嘲笑。

在這種情況下,張恨水抵擋不了別人的非議,只能靠寫作來解悶。在這裡他寫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青衫淚》,雖然這部小說最後因為他自己覺得不夠水準而放棄了,但也對他後來創作長篇小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張恨水23歲時,窮途潦倒,跟著朋友到淮安去謀事。途中因為前路有軍事發生,不得不往回返。但他們只有來的盤纏,卻沒有回去的路費,只好搭乘一隻運鴨的木船。

木船上的這段旅程,是張恨水一生也難以忘卻的記憶。木船上雞鴨屎腥臭難聞,蚊蟲到處飛舞,船頭悶得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上海,張恨水寫了一篇沉痛而又幽默的長篇遊記,叫《半途記》。可惜這篇稿子後來丟了,不然我們也可以從中感受一下在那樣落魄的環境中,張恨水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度過這一個晚上的。

張恨水說:偶爾落魄,這是不足齒的事。的確,每個人活在世上都難免會遭遇挫折,我們要以一顆平靜的心去從容面對,把挫折當做自己前進的動力。在落魄中,不慌不忙地努力。

張恨水《我把人生看透了》:看透人生算什麼?凡事努力才是真

三、對於努力:知道自己所學的太不夠,要多讀,多看,多跑

可以說,張恨水的一生都與努力兩個字是分不開的。他的努力,在閱讀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他7歲開始入學,光念《三字經》就唸了整整半年,隨後念《論語》和《孟子》。

張恨水10歲在父親朋友的家館裡唸書,他對那些帶圖的書非常感興趣,看圖就能夠略懂書上的意義。11歲,他開始閱讀小說。先生的書桌上常擺一本《三國演義》,先生不在他就偷著看,看得津津有味,這本書幫助他長了不少的文字知識。

13歲時,張恨水在兩個月之內看完了同學家的《西遊記》《封神榜》《東周列國》《水滸傳》《五虎平西南》,又把自己家裡的上半部《紅樓夢》和一部《野叟曝言》一股腦兒全給看完了。他沒日沒夜的閱讀小說,尤其愛讀風花雪月式的文章。

閱讀給了他文學上莫大的啟發,他從中學會了許多寫作的文法。

這個時候,他讀小說,已經脫離了故事的消遣,而成為文藝的欣賞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日後創作優秀的文學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恨水說人當努力於大庭廣眾中之事業。一面工作,一面也就是學習,世間什麼事都是這樣。他是個小說家,也是個新聞工作者,所以除了寫小說之外,他還寫新聞稿。

在新聞工作上,張恨水成日地忙,除了駐京記者辦事處之外,還擔任了兩份新聞專責。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五六點,他很少有空閒的時候,每天的新聞文字,要寫好幾千字。為了養家,他成了新聞工作的苦力。

張恨水一輩子筆耕不綴,對家庭,對事業,都勤勤懇懇,孜孜不倦。這世上沒有任何一種工作是不辛苦的,唯有努力,才能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如果你還不是很瞭解張恨水,可以來看看這本書《我把人生看透了》,一定能讓你受益匪淺。看透人生不算什麼,重要的是看透人生後,我們還能更努力積極地去對待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