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反對自由主義》

一、創作背景

本篇寫於1937年9月,最初載於1942年4月10日延安《解放日報》。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日救國的中流砥柱,既要領導全國人民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艱苦搏鬥,又要同抗日陣營裡的國民黨頑固派、投降派鬥爭,鬥爭極其複雜。

要肩負這樣的歷史使命,必須有一個團結統一具有堅強戰鬥力的無產階級政黨,而我們黨長期處在分散的農村遊擊環境,黨員中大多數來自農民小生產者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因而帶來了許多自私自利,散漫的自由主義傾向,這對保持黨的高度統一團結完成艱鉅的歷史使命妨礙極大。為批判和肅清這種錯誤傾向,毛澤東發表了這篇文章,對自由主義的表現、性質、危害、產生的根源和反對自由主義的重大意義等都作出了極其深刻的分析和論述。

二、中心思想

如何在自由主義與集體主義之間找到平衡

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自由主義的表現有哪些?

對熟人、老部下所犯的問題不做原則上的爭論,不徹底解決問題,一味求和解。有害於團體與個人。

不負責任背後批評,不積極的向組織提建議。開會不說,背後亂說。無集體組織原則,放任自流。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但求無過。

不服從組織紀律,只向組織提要求

不是為了正確解決問題而爭論,只是單純人身攻擊,洩私憤。

對不正確的議論不爭辯,不報告,恍如無事。

對發動群眾工作不積極,不關心。表現為不鼓動,不宣傳,不演說,不詢問,不調查,不反饋,不糾正,不改進。

對損壞群眾利益的行為不作為,聽之任之。

辦事不認真,工作無計劃。做事敷衍,得過且過。

擺老資格,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愛做。行為散漫,學習鬆懈。

對自己採取自由主義。自己知錯,但拒絕改正。

2、集體組織中的自由主義危害有哪些?

(腐蝕隊伍,脫離群眾,紀律渙散)

喪失團隊凝結力,使內部關係鬆懈。

使工作變消極,意見分歧

使革命隊伍失掉組織性、紀律性,使政策不能徹底貫徹。

使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發生隔離。

3、自由主義的來源

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性

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過於抽象,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句口號,只是扯起來的虎皮,不會應用於實踐

機會主義的具體表現

4、如何客服自由主義?

堅持革命利益至上

經常下基層走訪,將馬克思主義應用於實踐,而不是停留於口頭

關心群眾生活,為群眾辦實事

團結黨內同志,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多實行批評與自我批評

個人方面多進行思想與行動上的鬥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