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機體“內亂”莫小覷,防治要一體

鶴壁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機體“內亂”莫小覷,防治要一體

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醫護團隊(市人民醫院供圖)

□鶴報融媒體記者 席蕊

“內分泌系統參與調節人體代謝、生長髮育、生殖功能等諸多生理活動,它一旦發生紊亂就會引起多種疾病,常見的有糖尿病、骨質疏鬆、肥胖、月經失調、不孕不育等。”9月17日,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德寬介紹,該院內分泌科自2008年成立至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內分泌領域堅持防治一體,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內分泌紊亂的危害並不小

談到內分泌疾病,不得不提的是糖尿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分鐘會增加10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目前已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尤其是糖尿病引發的肢體血管病更是讓人們飽受折磨。

“上世紀90年代,內分泌專科還屬於新興專科,接診的糖尿病患者也很少。我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進修時,接觸到了一些因患糖尿病導致截肢、癱瘓甚至死亡的病例,很受觸動。”劉德寬說,他身邊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但患者本人不以為意,等病情發展到不可控制的時候又無處求醫,於是他就萌生了從事糖尿病臨床治療的想法。

劉德寬介紹,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成立於2008年3月,科室成立初期只有3名醫生和7名護士,來就診的患者更是少之又少。

“我帶領大家到社區、鄉鎮、村裡進行義診,給百姓普及糖尿病的知識和治療方法,碰到糖尿病嚴重的患者我們再三勸他去檢查、治療。有些患者以為我們是騙他們做檢查的,很抗拒。”劉德寬說,他們經過努力逐漸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患者也配合他們宣講糖尿病知識,“目前,病源穩定了下來,醫護隊伍也得到了壯大,內分泌科擁有2名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2名住院醫師;2名主管護師、8名護師和3名護士”。

內分泌科護士長曹鳳菊說,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其發病率較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

“很多糖足患者來就診時皮膚已出現了潰爛,病輕的也需治療月餘,病重的甚至需要截肢。我們接觸的患者中,有人僅因甲溝炎而導致截趾,特別讓人痛心。我們認為,內分泌疾病若防患於未然,患者會少受痛苦,這幾年我們一直在管理患者和宣教上下功夫。”曹鳳菊說,令他們欣慰的是,這幾年糖尿病肢體血管病患者已經減少,很多患者積極參加他們組織的健康講座等活動,受益匪淺。

十年來堅持每週舉辦健康講座

據瞭解,十年來,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相關併發症的社會防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和糖友們每週都來參加劉主任組織的講座,醫生會為我們制訂每週的食譜,教我們怎麼做。”患者張浩軍說,通過系統學習,他知道了糖尿病的眾多危害,從而嚴格控制飲食,積極參加運動。

“劉主任下鄉義診時發現我患有糖尿病,當時他建議我去醫院測血糖,我覺得病不痛不癢的就沒去。後來,我還接到了醫生的兩個電話,也是詢問血糖的事,當時我還覺得他們想讓我過度做檢查呢!”張浩軍說,沒想到,後來他因為糖尿病併發症住進了重症監護室,這才意識到糖尿病的危害,“得知內分泌科每週二、週五下午是科內糖尿病教育日,他就準時參加,現在血糖控制得很好,精氣神兒也足了”。

“每個季度會貼出健康教育課程表,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聽講。”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任鶴民指著貼在宣教室門前的課程表說,課程表詳細列出了哪一天哪個時間段有哪一方面的講座,如“胰島素治療及正確注射胰島素技術”“糖尿病足病的篩查及護理”“糖尿病血糖監測識別和預防低血糖”等。

“另外,我們每週四在門診也舉行類似的講座,市民要是都聽了,就能掌握大部分的糖尿病知識。”任鶴民說,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預防往往比治療技術的提高更重要,事實證明近年來科室從這一目標出發,已經收到不錯的防治效果。

在宣教室裡,該科為患者貼心制訂了一週的食譜,詳細到每天需要攝入的飯菜種類及數量。“糖尿病還是吃出來的病,跟飲食有很大關係,很多人喜歡吃大魚大肉,很少吃粗糧。我們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算出每天需攝入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的量,食材也是平時吃的常見食物。”曹鳳菊介紹,為了方便患者在家注射胰島素,他們還專門為患者準備了腹部注射定位卡,中間這個圓圈對準肚臍,周邊的12個圓孔都是可以注射的部位,非常實用。

警惕內分泌性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的危害

“很多疾病能引起內分泌異常,而內分泌出了問題,也能引起其他疾病。作為內分泌科的醫生,必須像福爾摩斯一樣從病人細微的變化洞察到其他方面的潛在隱患。”劉德寬說,相對於糖尿病的認知率,在內分泌領域,不少疾病似乎很神秘,但是危害同樣不小。“若能早發現,可能幾片藥就能調節過來,一旦忽視後果會很嚴重。”劉德寬介紹,內分泌科還治療神經性厭食、巨人症、矮小症、垂體瘤、甲狀腺疾病、骨代謝疾病、性發育異常等內分泌疾病,“大家需要重視的是,內分泌性高血壓和骨質疏鬆這兩種代謝病”。

“年輕的高血壓患者,應篩查是不是內分泌性高血壓,特別是血壓在160mmHg/95mmHg以上的。另外,需要兩種以上降壓藥治療的患者,也要做內分泌疾病的相關檢查。”劉德寬說,這一類患者的特點是年輕、有家族史。

“有些時候,我們根據這些特點初步判斷是否需要做內分泌性高血壓方面的篩查,然後判斷其種類,而找到發病原因是治療的關鍵。針對病因採取對症治療,內分泌性高血壓可以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可以治癒。”劉德寬提醒,近年來,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如果不加以防控,它的社會危害性不亞於糖尿病。

“這類患者女性多於男性,特別是絕經後的婦女或老人,骨頭脆弱性增加,輕微創傷或無創傷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骨折。”劉德寬說,許多人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不知道自己已經患有骨質疏鬆,引起這類疾病的原因除了遺傳因素、酗酒、藥物與疾病外,還和營養有關,這類患者每年輸一次磷酸鹽,經過三五年的治療就能痊癒。

據瞭解,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於2018年9月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組成了“中原骨質疏鬆聯盟單位”,這類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專家的診療服務。

全院血糖監測系統讓更多患者受益

記者得知,近幾年,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開展糖尿病泵治療上萬例,動態血糖檢測600餘例,開展糖尿病足治療百餘例。同時,注重科室發展,醫護人員多次到上級醫院進修,與院內多個科室合作,提高了內分泌遺傳疾病的診療水平。

“近日,我們科增加了一套瞬感血糖監測儀,患者戴10天儀器就能監測其10天的血糖數值,並根據數據得出血糖狀況的分析報告,特別方便。”劉德寬介紹,除此之外,他們還率先增設了市人民醫院院內血糖管理系統,這意味著每名來就醫的病人若有血糖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該科室會及時與相關科室聯合治療,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每名醫生都通過微信、病人管理軟件管理著幾百名患者,並隨時解答他們的問題。”曹鳳菊說,目前,他們已經建立了內分泌管理系統,可為患者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並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跟蹤、隨訪。

“我們科室醫生的名片就放在護士站,只要患者需要,我們隨時可為他們服務。”曹鳳菊介紹,他們科室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受到省內外內分泌醫護同行的關注,每年都有同行來參觀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