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让你感到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

兰台挥麈


“太阳神鸟”!

简直太漂亮了,很难想象如此美丽的文物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古人之手。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的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

从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残留的痕迹分析,它的加工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先用自然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包括太阳及光芒和四只鸟),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

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

商周人采用怎样的工艺制作出的太阳神鸟金饰我这个外行人不懂。但是,在金沙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这件文物之时,被它似剪纸艺术般的线条所吸引,中间如太阳般的火球,和外圈展翅欲飞的神鸟,构成了一幅极具活力的图画。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它被安放在金沙博物馆的主展厅最中间的位置,走进主展厅的所有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它跟前,近距离观察。

虽然厅内其它的文物都极具价值,但是耀眼夺目的太阳神鸟吸引住了所有的目光。

学术界认为,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外层的4只飞鸟极似神话传说中的“负日金乌”,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所以其主要寓意了古蜀时期的有关“日、月、鸟、象牙”崇拜等宗教崇拜。

另个,“太阳神鸟”含有的历法等科学知识。

“太阳神鸟”中飞鸟和太阳芒纹的数量分别是4和12,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们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外层4只逆向飞行的鸟,每只鸟对应3个月牙,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恰好说明每只鸟代表一个季节(3个月),4只飞行的神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也说明古蜀人已经有了四时的概念。它内层的12道旋涡状光芒,既象一根根象牙,也象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4只飞鸟与太阳及12道月牙运行的方向相反,也形象地显示出岁月的流逝,四季轮回、年年月月周而复始。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悠然阅读


说说“博物馆中让你感到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

今天看见了这个题问,于是又勾起了考古路上的一段岁月回忆。汉景帝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在我国西汉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文景之治”时代,其中主要说的就是这个汉景帝刘启的故事。

在这个陵园里,有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数以千万计的各种质地文物被陈封在深厚的黄土地下。公元一九九零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建了汉阳陵考古队。对景帝陵园展开了大规模的发掘、文物修复工作。笔者主持了汉阳陵考古队的修复工作及现场出土土遗迹象的化学保护、青铜器、铁器除锈的技术处理。

汉阳陵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绝大部分都是笔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主持汉阳陵考古队修复室修复的。那里的文物件件都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写照,是华夏历史的真实反映。

汉景帝阳陵一瞥

反映文景之治时代,六畜兴旺的景象。

阳陵出土瓦档,“千秋万岁”字样

、出土的青铜器

发掘清理现场

发掘清理现场原貌

修复室一瞥

出土彩陶

陵园一角

出土的裸体男俑

汉景帝阳陵是刘启与王皇后的陵冢,远远望去两个高大的封土堆,反映了皇帝与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制度。

刘启象


风雨人生3293


抛开研究价值和世俗偏见,我认为最让人大吃一斤的文物是它,列位,上眼!

咦!这个看起来怎么像一根。。。没错,请相信您的直觉,它就是一根屎!

它还有自己的名字叫Lloyds Bank coprolite...出土于1972年的英国约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过最大的人类粪便化石。

它的年龄1200,长20厘米,直径5厘米,通体黝黑,手感光滑,值得一盘!

约克的古生物学家安德鲁·琼斯博士对这根巨型便便进行了高度评价:“这是我见过的最令人兴奋的一件大事,它和皇冠上的宝石一样有价值”。

皇冠:受不起,受不起,您自己戴头上。

由于它出生于英格兰,故大胆猜测,这是一根男便。

列位继续,我要去吃饭了。



0号使徒


这件玉壁的出现以及他背后完整的青铜齿轮告诉了我们在三千年前,老祖先已经学会青铜齿轮的制造,并且将这块玉壁与某个器物已经结合,进入使用的阶段,具体是什么样的器物现在已经无从查证考证了,但是仅仅从这件青铜齿轮的造型上,能看得出那个时候制作的工艺是相当的标准,要知道在当时铸造年代出现的时候,很多东西的精度和完美程度,是很难制作出来的,但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的确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这件玉璧的解释也很简单,就是一张说明,介绍它是一个齿轮型跟一块玉璧附在一起,具体的功能和作用,由于考古现场的状态已经无法复原,也无法推测出它在哪一个器物上的具体位置,我们只能看到这块青铜的齿轮和这块玉璧结合在一起,可以想象他一定是组件中的一个重要设施,至于做什么用的和有什么功能,可能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去挖掘和探讨吧。


玉见沈华


本人喜欢旅游,喜欢跟传统文化有关的东西,一般我每到一个地方,如果时间允许,有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个是富含市井气息的农贸市场,另一个就是博物馆了,这些年累积下来,也去了一些地方,从开始的新奇,到震撼,再到司空见惯的麻木,算是经历了一个心路历程,不管什么样的文物,都脱离不了华夏文明的范畴,见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直到我去年到三星堆博物馆看到那些出土的文物,似乎又找到第一次看到兵马俑的感觉。

这是三星堆三个镇馆之宝之一的青铜神树,树高约为3.95米,青铜神树在《盗墓笔记》里多有提及,说是用来祭祀的礼器,你站在树下凝视着它,会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你会惊叹先民们居然有这样高超的冶炼技术、制作工艺,当时的政治、军事及平民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据说三星堆现在不敢深入研究下去,因为涉及到文化的传承,至于真相如何,就不是我们吃瓜群众可以揣测的了。

其实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与历史,博物馆是首选,它能最直观地向你展示这个地方的过去、现在与将来,而博物馆也是一个收藏及传播文化的所在。我们常说传统文化,其实这是个很笼统的词汇,何为传统文化?是诗词、是音乐、是国画还是儒释道?而博物馆里所陈列的文物,就是展示传统文化的一种介质,一种物质化、形象化的东西。当我们站在先人创造的文化瑰宝面前,当历史的那股沧桑气息扑面而来时,心里有一种难言的喜悦与满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饕餮162341108


【8000年制瓷工艺的最高峰——瓷母】

故宫中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而让我最震惊的是陶瓷馆中的一件很特别的瓷器。它的全名应该是各种釉彩瓶。它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瓷母。关于这件瓷器,让我震惊的大致有两点。一是辣眼的视觉效果,再有就是高超的工艺水平。


先来说说辣眼的视觉效果:

这件各种釉彩大瓶使用的17种釉彩,青花、珐琅彩、胭脂紫、松石绿、仿哥釉、金彩、青花缠枝莲、仿钧窑的窑变釉、斗彩、粉青釉、祭蓝、粉彩、仿官釉、珊瑚红釉、仿汝釉、酱釉。但凡有的色釉花纹差不多都用上了,就像一个有钱人把貂裘首饰全戴身上了,你觉得这还能看吗?

马未都曾说“做出这么‘矫情’的事情,一定是丰衣足食之后。”不过当听说要做这事儿的人是乾隆爷,咱们也就不觉得奇怪了,毕竟人家有钱、任性!可这事儿不是光有钱就能做成的。瓶身上有17种釉彩,有的是高温釉,有的低温釉。烧成温度不同,再加上清朝时还没有温度计,完全是靠经验控制温度,你想想这得多难!瓷母的成功烧制充分展现了我国制瓷的最高工艺水平

有专家粗略估算,瓷母的烧造成功率只有0.23%,连小概率事件都算不上,那又是谁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事呢?我们就得说说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唐英是一位集艺术品味与制瓷管理经验的督陶官。也是各种釉彩大瓶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只是不知老先生对这件作品如何评价呢?


纳兰品朝花夕瓷


九霄环佩


梅老板12138


被河南登封县一个山民采药时捡到的武则天除罪金简:为什么会出现在登封县的一个荒野山上的石缝里?





巴山蜀水69092992


战国水晶杯[呲牙]



水困了变成冰


我所参观的博物馆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大概有十个左右。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泸州市泸县的宋代石刻博物馆。为什么这座博物馆会给我留下这麽深的印象呢,这还得说到里面有一件给我以深深震撼的文物。

这件文物是用整块石头为基础,采用高浮雕技术雕刻而成的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朱雀。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会记得它很久。

让我久久无法释怀它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这种奇特的造型是我没有见过的,就感觉像是才学画的儿童胡乱拼凑而成的一个形象,然后再经别人雕刻出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种造型实在是太新奇了。

第二点,非常佩服古人的想象智慧和精湛的雕刻技术。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敢想,一个敢做。也很想知道这种造型是不是在那个年代就是很符合审美需求的艺术品。

第三点,这件文物保存得非常的完整,没有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而且画面性很强,甚至连上面因为雕刻而留下来的刀痕也十分的清晰。

距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件文物,已经过去三年的时间了,因为它给我留下的深深的印象,所以我才会清楚地记得它这麽久,也才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