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人生海海》是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沉澱8年後推出的最新創作。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形容人生像大海一樣複雜多變,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

關於這本書,麥家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讀《人生海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找到生活的勇氣。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每個人都活在別人的嘴裡

爺爺的外號是老巫頭。巫頭是指那些愛用過去講將來的人,用道理講事情的人。

“爺爺就是這樣的人,愛搬弄大道古理,愛引經據典,愛借古喻今,愛警示預言,愛見風識雨。享著太陽,看著人來人往,聽著是是非非,爺爺經常像老保長講下流話一樣,講一些高深莫測的大道理。”

在很多的村莊中,都有爺爺的存在。

他們傳承著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鄉土智慧,是傳統倫理道德的奉行者。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他們不畏懼貧困,不畏懼勞苦,也不畏懼暴力的欺凌,卻畏懼村莊中那些殺人於無形的流言蜚語。人言可畏,他們是人言的創造者,也是人言的受害者。

爺爺最後的結局也正是因為村民的流言蜚語,他將生命交給了自己的褲帶,吊死在豬圈裡。

對於爺爺來說,他以為自己是道理的主人,其實卻是道理的奴隸。

他明白很多道理,可能只是自己以為明白了,他沒有想到,雞姦犯只會讓家族得到嘲笑,而叛徒會危及家族的存亡。

很多人都活在爺爺嘴裡,爺爺也活在別人嘴裡。

最終,爺爺受不了別人口中的自己,而選擇了自殺。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每個人都可以活成自己的英雄,做最體面的那個

上校是小說的主角,一生命運多舛,受盡磨難。

他曾立下赫赫戰功,被人稱為“上校”;曾作為軍醫救人無數,被人尊稱為“金一刀”。

在上校的傳奇生涯中,存在很多秘密,最大的秘密,是他曾淪為一個日本人的玩物,並在下腹處,被紋上她的名字。這是他最大的恥辱,永遠不能被他人知曉的終極秘密。

即使如此,他依然熱愛生活。他養了兩隻貓,將生活的優雅寄託在貓的身上,用香皂給它們洗澡,用木梳給它們梳毛,用金子小剪刀給它們剪趾甲,買鯗給它們吃。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但在瘋狂的年代,小瞎子的父親要當場扒掉上校的褲子,揭露他的終極秘密,為小瞎子復仇。

為此,上校瘋了。

上校經歷了那麼多的傷害、屈辱、欺凌、誤解,他那麼堅強,怎麼可能會瘋呢?然而,他確實瘋了,他並沒有像英雄一樣,打敗生活。

但是,他不是失敗者,他找到自己熱愛的生活,他像孩子一樣畫畫,在圖畫中,修改掉自己小腹處的刺字。

他的頭腦,一定生活在另外的世界,他想要的世界。就像林阿姨對主人公說:“他變成了自己想要的人。”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這本書是我看過的,對羅曼羅蘭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另一個角度的精彩的解釋。

《人生海海》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對人性命運的把握和傳達

人生就是一場波折起伏的旅行,只有在你投身進去並經歷了人生苦海之後,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百般滋味,在時間的淘洗下獲得真正的解脫。

無論是命運、生活、愛情都不會一帆風順。

得非所願的,求而不得是生活的主體。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人生海海,沒有更好的選擇,只有與之握手言和。而所謂的英雄主義,不過只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深深的熱愛它。

人生海海,茫茫無際,但總有燈塔,總有彼岸。

希望所有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這本精裝版不到40元一本的書,也許只是你假期省下的一張電影票的錢,卻同樣可以體驗人生百態、悲歡離合。

《人生海海》:即使我們都要活在別人嘴裡,也要做最體面的那個


不同的是,你可能會後悔看了一場電影,但絕不會後悔看了這樣一本書。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