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广告形式

各位从事房地产工作、以及热爱房产的伙伴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开展的课程,是简单聊一聊房地产的硬广软广


贾语村言,不必较真。

在大多数情况下,硬广是和软广相对应两种稿件形式。

硬广大家相对都比较熟悉:

  • 在马路边的广告牌上看到的“一府含天地 洋房藏美境
  • 在汽车广播中收听到的电台广告“首付十万住皇姑!华润最新力作,众望加推。80到110平精装高层……
  • 在网络上看到的“金廊智慧大宅生活 H6#观景大宅 倾城加推


房地产广告形式

这些都是硬广,简单、清晰、直接

但是呢,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见识越来越广,对传统广告几乎完全免疫了。


没有新奇的感觉,更多的是抵触的心理。

而且,很多媒介投放的价格之,是普通百姓完全想象不到的。


比如说,上面图片里面,黄河北大街的户外广告,投放一个月的价格不会低于6位数。

而渠道商往往还要求合同至少半年起签,投一次广告,就烧光一套80平的两房。

你开车听到的广播,只有十几s,你还没有听清楚说的是什么,就已经结束了。

再想仔细听听是售楼处电话是多少,没等听到下一轮,就已经到家下车了。


这样的语音广告,你投放一周,电台会收你至少5位数。

收费贵一点的,你若连续投它半个月,一辆轩逸就烧没了。

像是近两年在电台高频率“霸屏”的XX近视眼镜,不知道花了多少广告费。

还有传言说,有的听众实在是听烦了,还把人家商家投诉了。

这种广告,95%的商家是烧不起的。

商场里的饮品店,一杯奶茶要你30块,你无论何时去,都得排上一个小时队。

这么火爆的买卖,你若让小老板投上一块广告牌,那两年就白干了。

只有极大的公司,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经得起如此的消耗。

像是开发商,车企,小罐茶。

价格如此之高,但是效果嘛,却并不明显。

那为什么企业还愿意花钱去做呢?

因为现在硬广起到更多的作用,不是“宣传卖点”,而是“加强存在感”。

什么样的存在感是最强的?

就是你不用去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你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当你有一天真的产生相关的需求时,脑子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它。

不是真的需要你知道我在卖高层还是洋房,多大的户型,带不带花园,中式的还是英伦的。

我只需要你知道“保利是做房地产的”,就ok了。

基于此,我们可以很快的分析出,所有媒体提供给你的统计数据,都是虚假的。

不是某一家,是所有,任何一家,都是虚假的。

假如有一天,你坐上了一家企业的高层,某个广告渠道商找到你,说:

“王总,投放我们这块广告牌,转化率非常高。上个月我们和某某开发商合作,售楼处统计至少1500次来电,270组有效到访。”

你要知道,这些数据,全部都是虚假的。

因为即使是统计者,也根本无法有效的去识别这组客户的获知途径。

你会回想起你是哪个月的哪周,在全市的哪块广告牌上,第一次知道这个楼盘吗?

只有刚看到广告,马上驱车前往的急性子,才可能是真实有效的。

那为什么有的企业明知是虚假的,还愿意投放呢?

一方面原因,是我们刚才说的品牌构建必须的存在感。

而另一方面,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rake-off,这里就不多提了。

大部分硬广的形式以及作用阐述完,我们来说今天的主角——软广

软广相对于硬广而言,精妙之处就在于一个“”字,好似绵里藏针,收而不露。

它追求的是一种对市场的吸引力和对客户的说服力。

举个例子,中海和金地都是不错的房地产开发商,相比较金地,中海的央企品牌是很大的优势。

如果我是中海,硬广的表现形式会是这样,简单明了。

央企中海,实力钜献

但是软广,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买中海,因为中海是央企”。

它会写,《这家央企盯上大沈阳,豪掷百亿意欲何为?

你会在阅读的不知不觉中,从央企了解到中海,再被央企的品牌实力灌输,了解到央企中海正在沈阳布局的某个楼盘,而且即将加推,央企责任,价格非常合适。

如果说硬广的作用,是生硬的,生硬到你想回避却回避不掉,成为你生活背景的一部分。

那软广的作用,就是一种自卖自夸的“艺术”,用你发现不到的形式,精准的捕捉你。

最开始的软广,很简单,就是把我的卖点,清晰的,一条一条的列清楚,供您审阅。

但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任何一种广告形式,见的多了,身体里自然就会产生抗体。

所以软广也是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打动客户,打动市场。

你讨厌我滔滔不断的给你讲央企,好,那我来做一场公益,给你看公益报道。

你讨厌千篇一律的精修照片,好,我来拍摄一段抖音。

你讨厌我给你列应该购买的12345点理由,好,我找个V来教你买房技巧。

你以为我是在做公益,不,其实我是在做品牌。

你以为我是在拍抖音,不,其实我在宣传我的精装修。

你以为我在教你买房技巧,不,其实我是在给某个楼盘打广告。

商业行为是复杂的。

在外行人眼里,房地产投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知道它,找到它,掏钱购买,坐等升值,然后就完事了。

但是在内行人眼里,我们的逻辑是倒过来的,我们不光要清楚怎么买,更要清楚开发商是怎么卖的。

这样我们对于房地产这件事,整个卖出买入环节才会形成一个闭环。

做的时间久了,经验足了,才能反思清楚自己在哪里犯了错,在哪里丢了钱。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哪种广告是最有用的呢。

是字字斟酌的软广,还是熟视无睹的硬广?

其实是信息量更少的硬广。

因为硬广的信息是更真实的。

硬广表现出的信息,往往是在不违反广告法的前提下,开发商经过精挑细选,保留下来的最核心的信息

等你卖出时,大概率当年硬广上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卖点,依然还在。

而软文呢,是经过加工的,人为刻意摘捡的。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有必须要买的情怀,有不得不说的感动,有言之凿凿的分析,有理性大胆的预判。

严重干扰投资者的心绪,不成熟的投资者,极容易被打动,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

如果你就是懒到不能亲自去踩盘,但还想要了解这个楼盘的大概情况。

怎么做?

找找这个楼盘的硬广,看看它在说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也就这么回事了。

但是对于地产从业者,你最应该学会的,其实是软广。

硬广只需要你掏钱就行了,知道怎么打软广,客户才能精准,领导才能欢喜,前途才能明朗。

好了,下课。祝大家发财。

房地产广告形式

2020.4.24

对于文中的观点,欢迎质疑,希望探讨。

一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多个人思维的碰撞会延展每个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希望能够结识更多热爱讨论房产的朋友,分享成长,房患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