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在自然界会装死的动物有很多,它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强直静止”。而这是种防御策略,广泛地存在于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身上,“死法”更是千姿百态。而正因为动物假死太常见了,反而成就了一批所谓的动物“催眠大师”。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假死在动物界里并不罕见,哺乳类、鸟类、爬行动物、鱼类和昆虫中的许多物种都掌握这项“骗术”,它是应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行为。在动物准备进入假死状态的时候,它们会像被点了穴一样直接倒下,全身僵直,有些昆虫甚至不惜从高处直接跌落。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处于假死状态的动物不仅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有的还减缓呼吸的速率、降低代谢。不过,这些看似瘫痪的家伙们大都保持着头脑清醒,假如捕猎者此时慢慢走开,它们也会瞅准时机,一骨碌翻起来逃掉。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有种名叫“彩鹬”的珍稀鸟类,将自己的家安置在了四川南部县。国内发现彩鹬在川东北进行繁殖,还属首次。动物学教师李建国听说彩鹬幼鸟遇到危险都会装死,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他趁着大鸟离巢时,偷偷靠近了幼鸟。果然,幼鸟突然就不动了。“我用细枝轻轻地拨动它,还真是一点反应都没有。”他笑着说,遇到危险时,大多数动物的伪装本领是很常见的,而这次他亲自见证了这一幕。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在自然界有很多会装死的动物,它们装死多半是为了逃脱敌人的追击。猞猁装死的原因也是如此。你可能会疑问,猞猁这只大猫不是连狼都可以打过吗?还用得着装死?事实上,猞猁虽然和其他食肉动物一样凶猛,但限于没有老虎和豹子那样更庞大的体型,所以常常被其他体型更大、力量更强的食肉动物欺负。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猞猁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猫科动物,体重在30千克左右,皮毛较厚,四肢又粗又长,尾巴较短,耳朵很尖,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广泛分布。和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猞猁有一个“独门秘籍”,那就是装死。那么,猞猁为何要装死呢?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猞猁的天敌实在太多了,这其中还包括几位猫科动物的“大兄弟”。在亚洲北部,猞猁的天敌猫科动物有东北虎和东北豹;在北美洲,猞猁的天敌猫科动物是美洲狮;除了这些猫科猛兽,一些犬科动物和熊科动物也是猞猁的天敌,例如灰熊和狼。可以说,猞猁是活得“最委屈”的大猫了。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猞猁喜欢在密林深处和偏僻的地方游走,一旦遇到了危险,它就会迅速爬到树上躲起来。爬树逃生对不会爬树的犬科动物很管用,但对同样会爬树的猫科动物和熊科动物就作用不大了。所以,猞猁还学会了装死的技巧。一旦危险来临而又实在逃脱不掉的时候,猞猁就会就地“死去”。一些天敌对死去的猎物不感兴趣,所以就会弃猞猁而去,猞猁就这样逃过一劫。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遇到潜在威胁时,动物脑海里会立马出现两个信号——“战”或“逃”,也叫战斗或逃跑反应。这就像是大脑已经写好的程度,你会二者择其一,让身体会迅速做出反应,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但事实上,在“战”不过,也“逃”不了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还可以能会陷入第三种状态——僵直不动。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当被近距离的接触或感受到即便被攻击时,被捕食者的强直静止就可能会被触发。但这种状态也并非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策,反而是种非自愿的防御机制。它们是真的像被点了穴一样身体僵直,无法动弹。但其脑子仍在飞速转动,对周遭环境的变化也保持着警惕。

遇到危险立马“装死”,有些动物的演技要打“满分”

小时候常常会听到狐狸装死骗小兔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骗人不可取。那么,现实中的狐狸会装死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狐狸作为一种“狡猾”的动物,天生拥有装死技能,在被猎狗咬住脖子后一动不动,就像死了一样,逃过一劫。

欢迎点击上方红色的“+关注”——老头炸言

更多精彩内容后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