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自三月份以來,四川省開啟了合村步伐,不少地方的村莊被合併,被合併後的村莊名字將從此一去不返。


《晨播川渝人》發現,一些歷史名村,尤其是涉及紅色革命精神的村莊,也被一些村莊合併,這些村的名字也將成為歷史。


比如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大樹鎮連心村(原黃庭鄉連心村),達川區人民政府4月11日發佈的《達州市達川區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方案(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公告(以下簡稱“意見徵求公告”)顯示,將連心村、雙石村合併,設雙石村,連心村的村民從此將成為歷史。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據瞭解,為了保留連心村的名字,根據意見徵求公告的要求,部分村民向達州市達川區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交了保留連心村名的請求,但能否保留,還得看相關領導是否有保留歷史名村的意識。


2010年10月30日,達縣人民政府在連心村為金治平、王世倫、王仕德、黃光甫、黃光前、劉慶明、劉自安、劉自西、劉明輝9位革命先烈立了墓碑,以傳承和發揚優良的紅軍革命精神。


連心村村民在請求中寫道,在得知連心村的名字即將消失的消息後,他們感到很失望,也很遺憾,因為連心村是革命先烈長眠之地,有金治平等九位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革命先烈的公墓就在連心學校旁金家塝。每逢清明節,南嶽、黃庭的教師都會組織學生到此掃墓、祭拜,緬懷先烈。


連心村有優良的革命文化傳統,承載著幾代人的歷史使命,賦予了他們太多精神文化內涵。“連心”這個名字用它自身的力量詮釋團結和偉大,把全村人民的心緊緊拴連在一起,他們團結一致,不懼艱苦,並肩前進,幾代人都以用這個村名為傲。


如今連心村的名字即將消失,他們感到有些愧對先烈,愧對他們用鮮血打拼出的這片熱土,愧對他們用鮮血捍衛的這個名字。


外出務工的人們,每次看到身份證的時候,就知道家在連心村。它就像一張優秀的名片,展示著達川優秀的革命文化傳統。


他們希望上級領導能重視群眾的呼聲,保留連心村的村名。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對於部分村民的呼聲,相關人士表示,他們的心情能理解,說明他們愛自己的家鄉,但需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村幹部人員結構、辦公條件等。

以下是革命先烈金治平的 歷史檔案


金治平,男,漢族,四川達縣黃庭鄉連心村人,出生於1899年,犧牲於1930年08月10日,年僅31歲。


他出生於普通農家,學生時代勤奮好學,思想活躍。自梁山(今梁平)縣中學畢業後,回達縣黃庭本村教書。


1926年隨蔡奎到萬縣,經共產黨人朱德等人的幫助,入楊森“第二十軍軍事政治培訓班”學習。結業後,受聘南嶽鄉小學,教授三民主義、圖畫、音樂課。


1927年到梁山虎城鄉小學任教,受共產黨人石子安、石輕塵的影響,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教育研究會”。不久,與袁樹森等人一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爾後,在虎城和達縣南嶽一帶從事農民運動,建立遊擊武裝,發展農會會員1000餘人。


1929年6月,與蔡奎一起在南嶽迎接曠繼勳的起義隊伍,並帶曠軍攻打虎城貓兒寨和尚巖來下。繼而成立了“南嶽人民抗捐大同盟”,多次率領數千農民上街遊行示威,停場罷市,不納捐稅,向團總、地主借積穀,“破倉分糧”。


1930年夏,與蔡奎一起率數十名游擊隊員前往向家咀開會,與敵遭遇,被困連心村的聯心寨,苦戰七晝夜。


解圍後,同年7月28日,金治平奉命率領所屬遊擊中隊同虎南地區600餘名武裝隊員一起,到梁山縣龍沙鎮,與太平、龍沙兩支武裝匯合,於次日進至忠縣黃欽壩,成立了“四川工農紅軍第三路游擊隊”,擔任第一大隊第二中隊中隊長。


接著,率遊擊中隊執行中央“飲馬長江,會師武漢”的命令,一路征戰,越石寶寨,渡長江,於8月10日到石柱縣西樂坪,被強敵包圍。金治平率第二中隊和第一大隊一起奮力從敵左側發起反攻,以掩護總指揮部撤退,不幸腹背受敵,與第二中隊絕大部分游擊隊員一起壯烈犧牲。

如今,金治平、唐伯仕、王仕德等九位革命烈士公墓在連心村學校旁金家塝。


以下是達縣人民政府在連心村為9位革命先烈立的墓碑: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四川達川大樹鎮黃庭連心村有紅軍故事,有9位革命先烈在此長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