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石泉:退耕還林二十載 青山金山獲“雙贏”

【媒體聚焦】石泉:退耕還林二十載 青山金山獲“雙贏”

石泉,因“城南石隙多泉、徑流不息”而得名,因“秦巴山水、石泉十美”而聞名。四月的石泉,暖風之中偶爾還夾雜著一絲絲的涼意,漢江從縣城緩緩流過,見證了這一條綠色長廊的形成,這一切應給退耕還林工程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見證退耕還林20年“革命”的林業人

“別小看這一根棍子,林中蛇多,山裡走要一路打打草皮,附近有蛇的話它就會嚇跑了。”4月10日,石泉縣林業工程師牟國安在前面邊走邊說。這是他20年來在實施退耕還林的路上走出的經驗。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走在東風村的路上,牟國安回憶:“起初,很多村民不支持,他們覺得退耕還林了,一家老小不知道該靠啥吃飯,種樹了肯定得捱餓。”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面對農民們的質疑,牟國安一遍遍解釋:“我們會留足你們一家的口糧田,退耕的主要是坡地,不適合種莊稼的地方,我們都會為你們規劃設計的,你看你們這兒土地貧瘠,廣種薄收,一下雨經常滑坡,這水土流失嚴重對大家的生活都構成威脅了呀。”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昔日石泉縣城

“剛開始宣傳政策不容易,村民們第一想法就是覺得我們要搶佔他們的土地,講的口乾舌燥也沒幾個搭理我們的,有些鄉親甚至想拿棍子攆我們!”回憶當初,老牟笑的有點兒無奈。一次不行就多跑幾次,設身處地的站在村民的角度著想,淳樸的村民們漸漸清楚了政策,明白了退耕還林是為他們生存和發展好的事情。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從1999年石泉開始退耕還林,牟國安每年都要在全縣各個鄉鎮跑上幾遍,規劃設計、技術指導、檢查驗收,20年來用一根樹棍開路,一支筆繪圖,走到哪將政策宣傳帶到哪,將正能量鼓舞到哪,將新思路開拓到哪,見證了退耕還林石泉人和石泉大地的變化。

退耕還林造就石泉“綠水青山”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20年前石泉縣城北環路的真實寫照,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北面坡餘家梁。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昔日餘家梁

“山上除了墳地就是雜草,再剩下就是裸露的亂石堡,下雨滑坡是家常便飯。”家住石泉縣城的沈桂榮這樣回憶以前的餘家梁。而如今,餘家梁已變身北辰森林公園,放眼望去一片綠綠蔥蔥,東起紅花溝、西至珍珠河、南至北環路、北至板橋溝分水嶺,森林公園面積達到3716畝。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以前也種過樹,但都沒有成活,這土質不行,全是紅石塊,現在成了這片林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石泉縣林業局負責在餘家梁施工的黃治平介紹,2002年為徹底改變“山是和尚頭,下雨泥石流”的北坡情況,石泉縣按照“一次規劃、分年實施”原則,做出了將北坡建設成林業生態建設示範樣板工程,徹底變一面荒坡為一道綠色屏障的決定。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要種樹,先換土。山上的紅石塊不行,那就從山下運適宜樹生長的土上來,按標準挖好樹坑,再填入新土植樹,前期試點20多畝的松柏樹成活率達到95%以上。2003年,北坡治理全面展開,栽植苗木近40萬株,並修通4條環山道路及水電配套設施,北辰森林公園成為閒暇日子裡的好去處。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山依偎著水,水映照著山,歷經變遷的石泉人才懂這青山綠水的柔情和對話。從1999年退耕還林面積試點2.9萬畝,之後逐年遞增並走向正規化,20年來,全縣退耕還林20.9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1.97萬畝、封山育林3.6萬畝,合計46.47萬畝,石泉森林覆蓋率由44.4%上升到75.8%。

林業產業促進“綠水青山”為“綠色銀行”

既要山坡的“綠被子”,也要農民的“紅票子”。近年來,石泉縣堅持行業引導、企業帶動、技術支持,通過建園造林,既為石泉山林增綠,也為農民口袋增收。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我種了6畝李子樹,還有3畝紅心獼猴桃,這個獼猴桃可肯結了,這一畝地差不多能產5000斤,市場價格也好,賣5塊錢一斤完全沒問題。”4月12日,正在地裡疏果的城關鎮珍珠河村三組村民盛全富介紹說,“以前種的包穀,一年下來就夠屋裡喂的雞子吃了,沒得啥收入,村上動員我們退耕種果樹時我還擔心虧本呢,現在看來擔心全是多餘的,隔三差五的給我們做技術培訓,我現在都成半個果樹專家了……”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與盛全富家一山之隔的珍珠河村五組梁成志正在打造一條通往園區的產業路,150餘畝的果園裡,僱了村上的幾名貧困戶正在噴藥、除草、施肥,“想到雲霧山鬼谷嶺景區要開放了,我們村是縣城通往景區的必經之路,依靠果園可以吸引經過的遊客,也可以帶動我們村經濟的發展。”這是回鄉創業的梁成志建園的初衷,現在園子裡的蜂糖李、青脆李、桃子已逐漸進入豐產期,林下種植了黃豆、花生、紅薯等,後期陸續發展民宿和農家樂,這片荒山已經在他的規劃中一天天的變化。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池河鎮譚家灣600多畝的李子園、饒峰鎮光明村600餘畝的核桃園、兩河鎮中心村500餘畝的五味子示範園、後柳鎮前鋒村200畝的香樟園、曾溪鎮高坎村500畝的黃精基地……一個個的產業園已建設得規規整整,百姓們疑慮的眉頭從綠了的山頭、紅了的果子中慢慢舒展開來。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近年來,石泉縣堅持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兩手抓,將退耕還林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建成特色經濟林15萬畝,並發展林下種植15.05萬畝,成功創建為安康市山林經濟示範縣,山林經濟綜合產值達15.68億元,真正實現了從“禿嶺荒山”向“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轉化。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注: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修改標題及內容)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審核:許 兵

習近平在陝西省平利縣考察脫貧攻堅情況

【共同關注】石泉改革大事記,值得收藏!(一)

【今日關注】歡迎抗疫英雄趙亭玲回家鄉!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紅”這樣倡導“吃”和“行”

【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媒体聚焦】石泉:退耕还林二十载 青山金山获“双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