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却可以换来很多东西

勤劳却可以换来很多东西


你想完美做事吗?你想有所成就吗?这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勤奋,不懒惰。

人难免会有惰性,在处理事务过程中会有想要停下脚步、偷懒一下的念头,当下心里的旁白大多是:“不过就是偷懒一下,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但事实是,偷懒并不能换来轻松,相反我们的情绪会因此陷入负面,负面情绪又会


加重懒惰行为,势必让即待解决的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以回复信件为例,你是否发现自己经常在信件的开头写下这样的话:“真对不起这么久才给你回信”或者“很抱歉拖了很久才回复”?本来当初接收到邮件时,一下子就可以很愉快、很容易做回复,可是当你因偷懒拖延了几天、几个星期之后,众多的邮件积累在一起,你的思路就会混乱,回复时间变长。

偷懒毫无意义——短暂的逃避之后,工作依然要做。

是第一时间利索、漂亮地完成任务好,还是经常因为时间过于紧迫,草草交差好?一目了然,很明显前者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嘉奖、信赖和敬佩。回想一下,你有没有懒惰的时候?比如,本来计划出去慢跑锻炼身体,却犯懒选择躲在被窝里虚度光阴;本该兢兢业业完成一天的工作,却放下工作,选择在悠闲中度过一天的时光……

如果有,那么你该做出改变了!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环境、机遇、天赋、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使平凡变得伟大,使庸人变成豪杰。那些做事完美的人并非没有惰性,但他们能克制自己偷懒的思想,逼着自己肯下苦功夫,最终用勤奋书写下生命的辉煌。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是“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记者问帕格尼尼:“您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帕格尼尼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勤。”这里的“勤”,指的是勤奋,帕格尼尼就是以勤奋而闻名的。

勤劳却可以换来很多东西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小商人,但他非常喜爱音乐,尤其是小提琴。在帕格尼尼刚满七岁的时候,父亲为他聘请了一位在剧院拉小提琴手的老师。在同龄的小伙伴耽于玩乐时,帕格尼尼要每天早上九点钟开始在家练习拉小提琴,一直到下午五六点钟才结束。年幼的他艳羡小伙伴们能自由玩耍,但他知道要想拉好小提琴必要勤奋,所以告诉自己坚决不能偷懒,要继续坚持练习,以至于就连做梦他都在拉琴。就这样,帕格尼尼练就了娴熟的小提琴演奏技法,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

之后,帕格尼尼开始跟着许多不同的老师学习,包括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他依然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隐居了起来,但并没有停止创作,先后完成了《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等六首小提琴。功成名就之后,帕格尼尼大可在家享受生活,但他对待事业的勤勉丝毫没有消减。他往来于欧洲各地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1828年的奥地利维也纳,1831年的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1839年的马赛,然后去尼斯,这些演出均引起世界性的轰动,奠定了他国际演奏大师的地位。

勤奋不是一时,而是一生。帕格尼尼50年如一日地勤练小提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最终印证了爱迪生所说的“成功=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勤劳却可以换来很多东西

也许现在的你的确很平凡,但只要你能积极地行动起来,勤奋不懒惰,你就能快速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使一切变得井然有序起来,进而迅速地朝着优秀迈进。逼自己勤奋一点,再过五年你将会感谢今天发狠的自己,那时候的“狠”其实就是一种“爱”,一种对自我负责的无言大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