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老罗还是那个老罗

我是听着老罗录音长大的人,当年他是新东方的老师。

但大家可能只知道被剪掉干货后的段子录音,却不知道老罗当年在东方讲的那门课,全国内能讲得好的老师,五个手指头数得过来,老罗便是其中之一。

别问什么课,说了你也不懂。自学你也学不会,首先词汇量就不过关。

后来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星巴克,西门子,方舟子,手机,电子烟,再到昨晚的直播,一路看来,其实老罗,还是那个老罗。

今天看到很多人评老罗,多数认为老罗的直播带货不及格。

他们不懂,最起码,事情还有几个可能。


可能一:自成一派

你看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坐在那里带货,没错,他真的是心不甘情不愿。

因为这里只是他的驿站,距离他的梦想重点还很远。

肖申克的狱友们,都以为安迪要的是一把锤子,但只有安迪自己知道,他要用这把锤子挖出一条隧道,穿过黑暗,挣脱牢笼,抵达光明的远方。

普通人会觉得能成为大主播,成为网络红人搞点钱就很不错了,所以大多数批评的声音也是从这个维度出发,以主播的角色为终点,从而反向来论断老罗的表现。

但大多数人的渴望,世俗标准中的那种成功,老罗在十多年前就实现了。所以你们只能看出老罗好像累了,但你们没看出老罗可能真心觉得这事儿没劲。

毕竟他是那种自我挑战,不安于现状的人,这是基线(baseline)。

我还真怕,老罗变成了刻板印象中的主播。

幸好,老罗还是那个老罗。


可能二:刻意为之

我特意腾出一个晚上,看完了全场的直播。发现每每到了产品介绍的环节,老罗会说,萧木,你来。

或者就让他的产品经理来介绍。

说好的带货呢?怎么都让旁边的人来?

我在想,如果这不是懒得说,而是刻意为之呢?

为什么要这么做?细思极恐。

老罗随意拿出过去十年任意一场演讲的十分之一水平,即可碾压绝大部分主播。

为什么不这么做?

那就是他想证明一件事:我不卖,也能卖。

因为只有这样,在商业上才是行得通的,这才是资本爱听的故事。

老罗能带货是意料中事。而老罗带的人能带货,却更有商业价值。

有可复制性,才可能规模化,才能保持增长率。

对整个行业来说,老罗这次在直播中的作用,就是只完成消费者的聚集。

而几乎什么都没说,是为了说明,我就坐在那什么都不说,也能卖出那么好的成绩。

这才是让奋力吆喝的主播们诚惶诚恐的。

老罗还是老罗,彪悍的产品,不需要我来解释。


可能三:深谋远虑

纵观之前老罗这些年的经历,他的办事风格是,一旦上场,火力全开。

这次反而一改常态,给了自己足够的进步空间。

所以我想,如果真投身到直播带货行业中,老罗必然深谋远虑,会考虑到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点:


1)注意力

说段子虽然能吸引人,但也会影响注意力。

如果我是商家,我更希望,大家来看直播的初衷是因为我需要买货,或至少是老罗这边有性价比的好货,而不是我来免费听段子。

讲段子很可能会影响有限直播时间内的变现能力,至少是降低变现效率。


2)成长性

要让用户看到自身成长,和用户一起成长。

一开始火力全开,万事俱备,反正你们总会挑剔,还不如让你们看到我逐步改进。

其实你们的建议,我们早想到了。但参与感嘛!好让你也提供建议,好让你认为你也参与了建设。

当然,不排除一些好建议也最终来自于用户。

集思广益,兼听则明嘛。


3)弱传播

老罗首播获得空前成功,看起来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新闻。

只有老罗太弱了,老罗说错话了,老罗又搞砸了,才是好新闻。

越是弱,越能传播。传播的辐射面更大,更广。

你想啊,这次直播后,是不是本来只认识薇娅,只认识李佳琦的人,现在开始认识老罗了。

如果你非要说直播失败,那是你没有营销的视角,也没有长期思维。

从营销的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至少,成功入圈了。

要看你在行业里多成功,先要看你和谁一起,被相提并论。

你是不是没想到前面这3点呢?

作为操盘过资产过亿公司的老板,你猜老罗有没有想到?


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是我们来思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你会有落差感呢?会给出人云亦云的差评呢?

因为你的参照系也许是别的网红,或者你的参照系是过往的老罗。

你正期待着一场像以往老罗发布会一样的,笑声不断放大,认知不断提高的直播。

所以,如果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那就是以老罗的大脑,应该能为一次直播,创造更多的记忆点。

记忆点可以是某个段子,介绍产品时候的一句话,甚至是搭配一大波美少女主播。

但话说回来,商家给了坑位费,抖音给了曝光,老罗出境站台,已经尽职尽责。

大家能以优惠的价格买到自己所需,也算是称心满意。

又没有额外给一笔费用,老罗的营销创意岂能免费。

毕竟,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不会有自家的孩子好。

你要我帮你带孩子,还要让我视如己出,那给钱吧!

不,给钱也不干!

因为老罗,还是那个老罗啊!


另外通过这次的直播带货,我还有几点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鄙视是一种多余的情绪。

如果一件事情,我自己从没有做到过。我从不敢去鄙视,因为我没有资格。

哪怕人家做到而做得不够好,我也无法单凭想象,去估算这件事的困难和阻碍。

而且,很可能,所谓的鄙视,不过是一种嫉妒。吃不到的葡萄永远是酸的,有人还会因为自己吃不到,还诋毁人家的葡萄是烂的。

嫉妒,就是自以为是,是学习和眼界的最大阻碍。

如果一件事,我已经做到了,就更没必要鄙视了。

因为已经做到了,所以对事情本质更了解,对正在做的人更有包容心,鄙视便没有发生的前提。

所以,个人的经验是,往往你的鄙视里,总隐藏着一个你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不然它就不会那么刺眼,那么能挑拨你的内心。

下次鄙视出现时,不妨看看,它能不能给你带来什么?最起码是对自己更深一层的认识?

没准你能发现,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二,防止偏见有一个办法

之前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你们这些意见领袖啊,就是对什么都有意见。

我不同意,说:与其说有意见,不如说是有异见。

为什么要有异见?

因为这是让自己保持清醒,防止偏见的一种有效方法。

异见是异于大多数人,也异于过往的自己,更异于自己的预设立场。

这些”异于”,从前往后,一个比一个重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的很多认为,都是基于先入为主,基于预判,而非基于逻辑和推理。

所以,我们的想法,无论对错,正反,是非,好坏,很可能都只是是个人和主观的偏见。

不掉进偏见陷阱的方法,就是:永远多想一个可能,永远寻找和自己脑袋中相反的声音,永远思考不同观点的合理性。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合理性”不同于“合理化”。

合理化更像马后炮,就是找一个借口或理由,来让自己之前的荒诞行为显得合理。

比如,你买了一台10万块的电视机,然后你会觉得它特别高清,高清到连自己的近视都治好了。

这个“高清”,只不过是你对“10万块一台的电视机”的合理化。

事实上,它的清晰度,可能与2000块的电视完全一样,但由于花了10万,你的心理作用会告诉你,“10万的电视更高清”这件事是合理的。

而合理性,更像是一种思考方式,它是基于多一种可能性的假设,也就是关于以下问题的回答:假如这个可能是合理的,它合理在什么地方?这种合理性的作用是什么?

在可能性中找到合理性,在合理性中推演可能性。

这就是防止巩固偏见的办法。


三,收获由你自己决定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超级学习者,那你应该首先学会把决定权交给自己。

也就是说,你来决定,到底自己要获得什么。

前些天,有一位家长来咨询我。

这位妈妈满脸愁容,说:现在孩子爱看视频,老师我知道看视频学习,有它的好处,但我怕孩子看着看着视频,就看别的东西去了,我该不该让孩子用看视频的方式来学习呢?

这个家长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不仅是家长,就连很多不断在进步路上的职场人,也有同样的疑惑。

我看出了问题的根本,于是问家长:那你觉得孩子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呢?

家长想了想,说:看书呗!

我接着问:那你怎么保证孩子,不会看着看着书,就看课外书去了呢?

家长陷入了沉思。

你发现了吗,无论看书还是看视频,都只是问题的形式,而不是本质。

本质是,是我这个人,决定了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收获了什么。

如果我是个学习者,无论看书还是看视频,我都能学习,都能得到学习上的收获。

如果我不是,可能连看书都是在浪费时间。

这就有点像那个经典的辩论题,刀是好的还是坏的?

经典回答就是,看刀落在谁的手上。

如果落在厨神的手上,就是好的工具;如果落在了罪犯手上,可能就变成了坏的凶器。

收获是什么,由你是谁决定。

所以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呢?

看完一个直播带货,有人收获的是刚需物品,有人收获的是一堆不满情绪,有人收获的是抱怨与不屑,甚至是刚才提到的鄙视。

而我收获了什么?也顺带分享一下,昨天我利用了一个方法,收获了2000多个粉丝。

当然今天的收获是,通过思考,有了这篇文章。

而这些收获,无一例外地,都由自己决定。


总结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是艺术品,得看你是不是鉴赏家。

所谓佛心自现,讲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此篇,没有批评,没有情绪,没有指指点,甚至没有骄傲到要给老罗建议,因为那只能让我学不到任何东西。

写下此篇,不是站老罗,更不是为老罗洗白。也不存在什么洗白吧,因为我从来没用过那个框架,来看待问题。

而这篇文章改这个题目,实在是用心良苦。

里面的潜台词,以防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我来负责任地翻译一下:

幸好,老罗还是那个老罗。

不幸的是,你还是那个你。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