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網紅”編織達人邱景霞—帶動700多個農村婦女發家致富


吳橋“網紅”編織達人邱景霞—帶動700多個農村婦女發家致富

邱景霞正在直播

“我是一個農家妹,宅在家沒事兒做,想和你學鉤針編織可以嗎?”

“當然可以,有什麼不懂的問我就行。”邱景霞說。

“我是外地的,能學嗎?”

“全國各地都能學!我在直播間免費教,還免費送鉤針。”邱景霞說。

“做了成品,你負責回收嗎?”

“我給你提供線和樣品,你負責加工,只要產品合格,我全部回收。”邱景霞說。

……

就在很多人宅在家裡享受清閒的時候,吳橋的邱景霞卻忙得不亦樂乎。她一邊忙著進行網上直播,免費教人們學編織,一邊忙著聯繫客戶把訂單發往全國各地。

巧手“網紅”

邱景霞有固定粉絲20多萬,這還不算每天上門跟她學習的人。

“疫情期間,我們宅在家裡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了!快手直播間免費培訓手工編織,鴻鑫英手工坊帶你一起創業、一起掙錢!”邱景霞每天在她的直播間裡都這樣說。

今年58歲的邱景霞是吳橋縣溝店鋪鄉徐莊村人。在吳橋提起她,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這個老太太特別“潮”,有頭腦,人特別好。

她有多“潮”呢?2002年,大部分農民還不知道啥叫寬帶、還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她就開始在網上賣商品了。

2013年,農村很多人還不知道啥叫“快手”的時候,她就通過“快手”直播賣產品了,而且產品遍銷國內外。

在她的生意風生水起的時候,她又忙裡偷閒回到村裡的姐妹身邊,手把手地教她們手工編織。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邱景霞利用快手直播平臺,免費教大家做起了手工編織。短短几天時間,她的粉絲達到了20多萬。“一不小心,還成了網紅了。”邱景霞笑著說。

惟妙惟肖的生肖帽,可愛俏皮的娃娃,漂亮的吊帶裙……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們看到她的編織作品像工藝品一樣精緻,歎為觀止。大家想不到如此精巧的手工藝品都是出自一位普通農村婦女的手。

今年2月15日,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遍地英雄》欄目播出了對邱景霞的專訪。

6雙“老虎鞋”開啟創業夢

吳橋“網紅”編織達人邱景霞—帶動700多個農村婦女發家致富

邱景霞編織的鞋子

“你看,要這樣用針,線這樣繞過去,編出來才平整。”邱景霞邊做邊跟來學習的老鄉講解。

邱景霞沒有一點老闆的架子,那些閒在家裡的農村婦女都願意過來跟她學。尤其是她創業的經歷更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

在做手工編織前,邱景霞在老家種過地,後來去石家莊打工賣鞋。

2002年,邱景霞還在石家莊打工。有一次逛商場,在工藝品銷售區,她看到手工藝品頗受人們喜愛。虎頭虎腦的“老虎鞋”、惟妙惟肖的刺繡鞋墊以及用五顏六色的毛線織成的圍巾、帽子等,都讓人們愛不釋手。

“我也做雙老虎鞋試試看!”邱景霞買來布料、針線,每天下班後就躲在房間裡一針一線地認真縫製。

兩週時間,她縫製了6雙精緻的“老虎鞋”。當這些栩栩如生的手工藝品呈現在商場工藝品部經理面前時,對方簡直不敢相信面前這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會有如此精湛的手藝,當即以高價收購併預定了200雙同樣的“老虎鞋”。

就這樣,6雙“老虎鞋”開啟了邱景霞的創業夢。

為了擴大規模,2002年秋,邱景霞從石家莊回到吳橋老家,專門做起了手工編織工藝品的生意。

吳橋“網紅”編織達人邱景霞—帶動700多個農村婦女發家致富

邱景霞編織的手工藝品

3個帽子的賠錢買賣

無意中從兒子嘴裡聽說在網上能賣東西,邱景霞也想試一試。她從縣城裡買回來電腦,可是裝上電腦才知道,村裡沒有網絡。

為了能讓電腦連上網,邱景霞跑到縣裡的通信公司,想盡了辦法,才解決了這一難題。在電腦上賣東西,還得用手機拍圖片往電腦上傳,邱景霞又跑到市裡買回了一部智能手機。

在網上賣東西,她不會用電腦,更不會打字,只好跟女兒學打字學上網。

網上小店開業了,她每天都會耐心地坐在電腦前,沒人買貨,她就看別人怎麼賣。幾天過後,終於有人在她的網店裡下單,買了3個帽子,共36元。

邱景霞看到有人下單,激動得差點跳起來。可是怎麼把這3個帽子給客戶郵過去呢?她這一打聽急得出了一身汗,不但她所在的徐莊村沒有快遞公司,就連吳橋縣城也沒有快遞公司。後來幾經打聽,有人告訴她,山東德州有快遞公司,可以幫她把貨品寄到客戶家中。

邱景霞拿著那3個帽子從村裡坐三馬車到吳橋縣城,又從吳橋縣城坐長途汽車到了德州,輾轉了一天才寄出帽子,光路費就花了46元錢。不算手工和成本,她淨賠10元錢。

雖然第一筆訂單沒有賺到錢,但是卻給邱景霞增加了很大的信心,為她打開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從此,一發不可收,她的網店經營得越來越紅火。

輸液時非要在腳上扎針

看到邱景霞坐在家裡用一根小小的鉤針就能掙到錢,村裡許多婦女們心動了,她們上門請求加入邱景霞的手工坊。

邱景霞耐心地把手藝傳授給大家,還把家裡三間平房騰空,全部用來當作生產車間。

為了帶領更多的姐妹們掙錢,邱景霞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有一次,她生病發燒,還是放不下網店的生意,堅持坐到了電腦前面。她丈夫叫來大夫給她輸液,為了不妨礙雙手打字,她伸出一隻腳去,讓大夫在她的腳上扎針,大夫半開玩笑地說她要錢不要命了。

“其實,真的不是在意自己少掙了多少錢,是怕客戶丟了,村裡那麼多姐妹還等著活幹呢。”說起那件事,邱景霞笑著說。

2011年,在女兒的幫助下,邱景霞創建了一個網站,取名為“吳橋縣溝店鋪鄉徐莊村鴻鑫英手工坊”。邱景霞把自己手工鉤織的鞋帽類製品貼圖在網上時,立即引起強烈反響。來自浙江義烏、山東青島、上海等城市的手工藝品經銷商,紛紛打電話和她洽談代理、銷售事宜。

有了銷售渠道,邱景霞心裡吃了顆定心丸。她把本縣及周邊地區農村婦女發動起來,手把手教大家鉤織童鞋、棉被、帽子等工藝品。產品完工後,她逐一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後,發給外地經銷商。如今,邱景霞已發展加工點50多個,幫助700多名農村婦女實現就業。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楊玉霞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