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呼之欲出“直20”

中國陸軍航空兵在組建之初僅以運輸直升機為主,後來引進了少量“小羚羊”武裝直升機,隨後直9系列也裝備部隊,但是作戰模式長期停留在支援地面作戰上,尚無法成為實施空中突擊的主力。儘管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的服役,大大扭轉了中國陸航裝備缺乏偵察和攻擊直升機的局面,但中國一直缺乏一種10噸級的通用戰術 直升機來執行突擊運輸、空運及後勤支援任務。

大國重器-呼之欲出“直20”


2013年12月23日上午11時20分許,填補國內空白型號的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直20”在東北北部某機場成功進行了首飛, 直20成功首飛,預示其將成為我國未來通用直升機裝備的主力,從而真正為中國陸軍“插上翅膀”,並有可能發展成艦載機等型號。

大國重器-呼之欲出“直20”


從外形上看,直20通用戰術直升機外形比較類似中國進口的美製“黑鷹”S-70C-2直升機,但與“黑鷹”不同的是,直20主旋翼採用五槳葉結構,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機動性;另外, 直20在機身和尾梁連接處,有較明顯的過渡結構,猜測是對機艙的運輸性能進行了優化。

大國重器-呼之欲出“直20”


據稱,中國在引進“黑鷹”的最初時期,就曾考慮仿製這款機型。儘管中國引進的型號只是民用出口型,但工藝技術卻是中國在當時無法達到的。例如當時的“黑鷹”就使用了大尺寸鈦合金部件,而中國在1990年代也根本沒有這種製造工藝。儘管“黑鷹”屬於1970年代的產品,但中國即使到了21世紀初仍無法拿出類似的產品。可見,同大多數航空機型一樣,中國仿製“黑鷹”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需要材料、工藝、加工、研發等無數環節的積累。而一些研發和工藝經驗,沒有10年、20年時間的磨合,沒有有足夠經驗的隊伍,就算有了材料和機器,也根本談不上一款型號的成功開發。所以說,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足夠的工藝、技術經驗積累,別說70年代的美國型號,就連50年代的型號也造不出來。中國直升機發展的艱苦歷程,實際上是一個航空後進國家必須經歷的痛苦過程。

大國重器-呼之欲出“直20”


現在中國直-20成功首飛,並不僅是一個美國老式直升機型號的“複製品”這麼簡單,而是中國已擁有全套先進直升機研發、生產體系的象徵。同時,直-20在吸收“黑鷹”設計理念的同時,也加入了中國特色的技術,外形細節大有不同。這一切,都濃縮了中國航空工業多年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