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云雾茶

(一) 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自古以来曾有“天子都”、“天子郸”、“敷浅原”等称谓。相传周朝时有匡氏兄弟结庐隐居于山而得名。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靠长江,东濒都阳湖,风景区总面积302km2,山体面积282km2,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m。从西汉司马迁“南登庐山”起,先后有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卜4000余首诗词歌赋。其中东晋的慧远在山上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宋代的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近代胡先骗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 李四光创立“第四纪冰川”学说。庐山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

科学和美学价值。全山拥有12个景区,474处景点,全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个,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个,有25个国家建筑风格各异的1000余幢山地别墅。

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是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二)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近两千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的特点。1959年朱德委员长在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期间,品尝庐山云雾茶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如此可见云雾茶的品质也是极好的。

此外,庐山云雾茶的优秀品质是庐山特色茶文化加上庐山云雾茶 “味醇、色秀、香馨、液清”的独特卫生理化感官品质的综合表现,成为优秀精神文化品质与优良物质理化品质相辅相成的国家级传统名茶必须拥有的全质特征。那么在庐山风景区,云雾茶更是大量被种植。万余亩茶园分布在海拔100- 1100公尺的崖壁谷坡之上,有的几百亩茶园连成一片,高低起伏,“五老峰下成绿海”;有的层层梯田,拾级而上,尤如绿色天梯高耸入云。每逢采茶季节,身着艳丽服饰的采茶姑娘,行动穿梭于茶园绿海之中,满山的茂密森林与之相互依衬,和蓝天白云、瀑布飞泉一起,构成了“天人合一”的人间仙景。游人至此,无不感到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三)云雾茶文化

文化是庐山之魂,庐山特色茶文化则是庐山云雾茶品质之魂。从东汉起儒、释、道三家文化就交融五百里庐山,最为出名是的以东林寺、栖贤寺、诺那塔院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文化,以简寂观、太平宫、仙人洞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白鹿洞、濂溪书院、桃花源和庐山草堂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而庐山云雾茶文化融汇九江庐山的佛家、道家和儒家思想文化宝藏,促使中国茶文化发祥于九江,形成“三教一体”,具有“六好”特色的庐山特色茶文化体系,具有九江名山、名湖、名人、名茶、名具、名水相互交融的庐山茶文化的最大特色。由此可见,庐山云雾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在云雾茶文化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从历史沿革上来看,首先,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崖削谷,取诸崖峭壁栽种茶树,焙制茶叶。唐宋时期,是庐山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而九江作为庐山云雾茶的产地有着“贡茶祖庭”的地位,而云雾茶也曾作为贡茶供帝王贵族享用。《庐山志》载:“宋太平兴国二年,庐山例贡茶。”此后云雾茶经元、明、清三朝,供奉时间长达1700年,居贡茶之首。其次,庐山作为一座历史名山,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驻足于此,白居易、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人留下许多咏茶的诗篇佳作。最后,庐山文化的独特性——佛、道、儒三教一体,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可以说,云雾茶文化孕育在庐山深厚的历史背景下,极具地域文化特色。

先从云雾茶本身来说,庐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庐山云雾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另外,在其加工技艺上也是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宋代丞相周必大在《庐山录》中记载庐山“激水碓茶,资其利”表明庐山茶农利用庐山溪水推动水碓舂捣茶叶,这是中国最早的自动化制茶。庐山水碓至民国仍存“共一百八联,每联两碓”,至今庐山天下第六泉附近村庄中还可见利用山溪水作动力的古老水碓。此外是龙团茶的加工方法演变,唐代时为“采、蒸、捣、拍、焙、穿、封、干茶”等工序步骤,到了宋代,则为蒸、榨、研、造、过黄、烘茶等步骤,工序更加复杂,制作更加精细。那么现如今,云雾茶的加工工艺则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九道工序,制作工艺愈发成熟和精良,也正是因为如此云雾茶成为名茶。当然除了云雾茶的独特的生长条件和加工技艺外,还有一点更加值得一提,那便是茶具。所谓好茶也要有好茶具。云雾茶文化中其中一好为“好具”。古代茶人历来器重茶具,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赏心悦目的好茶具,以增加茶艺兴趣和享受。唐代斐济在《茶述》中说:“茶,起源于东晋胜于今朝。”可见,品茶风气和茶文化的发展由来已久。2005年庐山东林寺在修建寮房时出土一批的东晋茶具“青釉瓷盏”、“青釉水盂”、“陶盏”和“锡壶”等物证,说明了庐山的茶具在东晋时就形成高档茶具系列。此外,九江的好茶具大多出产自有着“中国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因此茶具的品质有着极高的保证。这使得云雾茶真正做到好茶配好具,极大地提高品茶人品茶的雅兴。

接着将云雾茶文化放置于整个庐山文化下,我们不难发现,“名山、名水、名人、名湖”都是依托于庐山。庐山的名山地位在之前都介绍过,这里就不重复说明。而至于名水,欧阳修在《大明寺水记》中写道,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又载羽为秀卿论水次第,有二十种,秀卿所说二十水,庐山康王谷水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其中他的“天下二十泉”有三处在庐山,汉阳峰康王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观音桥招隐泉为第六泉,天池为第十泉。当然不仅如此,庐山东林寺的“聪明泉”和“观音泉”水;归宗寺后的“玉帘泉”水;万山寺后的“散珠泉”水;栖贤寺后的“飞锡泉”水等等山泉水,书体洁净,水温四季不变且流量稳定,符合泉源活、泉质清、泉味甘、泉温冽、泉水轻的宜茶上好佳泉标准。庐山的云雾茶也就是因为庐山名水的存在而更加出名和珍贵。接着说到庐山的名人,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并且现今庐山现存诗词书法艺术作品的原件或复印件、诗词创作地或内容描绘的景点或景色、摩崖石刻、文人或书法家故居、毛主席诗碑园、白居易草堂、陶渊明故居等都能成为云雾茶文化的背景依托,体现茶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此外,由于庐山又是一座宗教名山,鼎盛时期,庐山的寺庙道观多达数百处,历代高僧道长都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庐山茶文化正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博采儒、佛、道众家之长,积淀而成。因而内涵丰厚,博大精深。如茶文化提倡的静品和佛教的静坐、道家的静修、儒家的静思有许多相似之处,使人在宁静的品茗中,追求一种高雅深远的意境,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完美。同时,庐山是雅茶的自然依托载体,提倡儒家的中庸、尚礼和尚俭,以茶融合秀美客观风物与丰富的人文情感。庐山之景色使得茶与人、与天地、与山水云雾融为一体,为品茗的上乘之选。

可见云雾茶因其历史悠久而极具历史文化价值,那么云雾茶在其发展进步中还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价值。庐山产茶历史悠久,加上久负盛名的九江茶市影响,庐山及周边地区的茶俗茶艺异彩纷呈,别具特色。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的习俗由来已久,非常普遍,而且花样繁多。如茶叶茶、冻米茶、菊花茶、芝麻豆子茶,还有暑期劳作出汁过多而补充盐分的“咸茶”,招待贵客的“甜茶”,婚嫁喜事孝敬长辈“新娘茶”等”。在长期种茶、采茶、制茶和品茶的劳作和生活中,茶歌、茶调、茶舞、茶戏也应运而生,其内容或喜庆丰收,或传情送爱,或相互祝福,或祈求平安,在民间广为流传。而茶艺则随着茶市的兴衰而兴衰,在庐山历史上,佛家的禅茶一度较为盛行,近几年,福建的“功夫茶”逐渐在浔城兴起。当地的一些学院还会比编排云雾茶艺表演,深受民众的喜爱。

结语

总之,可以说庐山云雾茶不仅本身具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在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民俗价值,而且云雾茶文化承载着庐山特色的儒释道“三教一体”文化,使得云雾茶文化更加具有标识性和独特性,并且最终形成“名山、名湖、名人、名水、名茶、名具”一体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云雾茶文化体系。我想,云雾茶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发展庐山风景区的旅游业,促进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更加能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人文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