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歷史上罕見之改革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和名相不勝枚舉,然而真正能讓人記得住名字的又有幾人呢?而管仲,這位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被稱為“春秋第一相”的政治家,在中國名臣史上的地位大概是無人能取代的,甚至連孔子都曾稱讚管仲:“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他是歷史上罕見之改革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管仲家境貧寒,父親在他幼年時就已經過世,管仲和老母親一起生活。為了賺錢養家,他常和摯友鮑叔牙一起經商,每次賺錢之後,管仲總是拿多數,鮑叔牙一點也不計較。人們背地裡議論管仲貪財、不講友誼的時候,鮑叔牙總會出面來解釋說是他自己願意讓管仲多拿錢的。 後來管仲去參軍,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貪生怕死。鮑叔牙聽到後,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是怕死,只是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如果他戰死了,誰來照顧他的老母親呢?管仲對鮑叔牙異常感激,多次講:“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這句話成為千古名言,常常為人引用。

他是歷史上罕見之改革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管仲從事過很多職業,最後終於往仕途發展。他認為,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很有可能登上王位。於是,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樣,不管誰登位,兩個人都可以互相舉薦對方。 不久,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被他的堂弟姜無知勾結大夫殺死,齊國貴族又殺死了姜無知,一時之間齊國沒了君主。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個躲在魯國,一個藏在莒國,誰先趕回齊國,誰就可以當上君主。管仲為了公子糾,帶著士兵在路上偷襲公子小白,誰知公子小白大難不死,並且先回到齊國登上了王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在齊桓公求才之時,鮑叔牙大力推薦管仲,說他是天下奇才,並極力勸說桓公拋棄私仇,重用管仲。最終,管仲和鮑叔牙同時成為齊桓公旗下的名臣。

他是歷史上罕見之改革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管仲成為齊桓公的上卿之後,齊桓公逐漸發現管仲果然有著出色的治國才能,便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改革:對內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整物價等等。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為了擴大領土,伺機吞併其他小國,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在“尊王攘夷”的旗號下,齊桓公出兵吞併了譚國、遂國,同時以武力使魯、宋、陳、蔡、衛等國都先後屈服齊國。當時鄭國發生內亂,管仲抓住這個好機會,建議齊桓公打著周王室的名義,聯合宋、衛、鄭等國家,於公元前680年在鄄(今山東鄄城)會盟。後來乾脆拋開周王室,用齊桓公自己的名義號召諸國在鄄會盟,齊桓公成為春秋公認的霸主。擺平了鄭國之後,齊國召集了更多的國家在宋國的幽會盟。此時,齊國霸主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

他是歷史上罕見之改革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作 為中國歷史上罕見之改革家,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管仲的確是個極具政治才華的人,他以一己之力使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他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甚至影響到以後的朝代。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等,這些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