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和名相不胜枚举,然而真正能让人记得住名字的又有几人呢?而管仲,这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的政治家,在中国名臣史上的地位大概是无人能取代的,甚至连孔子都曾称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他是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管仲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已经过世,管仲和老母亲一起生活。为了赚钱养家,他常和挚友鲍叔牙一起经商,每次赚钱之后,管仲总是拿多数,鲍叔牙一点也不计较。人们背地里议论管仲贪财、不讲友谊的时候,鲍叔牙总会出面来解释说是他自己愿意让管仲多拿钱的。 后来管仲去参军,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是怕死,只是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如果他战死了,谁来照顾他的老母亲呢?管仲对鲍叔牙异常感激,多次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这句话成为千古名言,常常为人引用。

他是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管仲从事过很多职业,最后终于往仕途发展。他认为,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很有可能登上王位。于是,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样,不管谁登位,两个人都可以互相举荐对方。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他的堂弟姜无知勾结大夫杀死,齐国贵族又杀死了姜无知,一时之间齐国没了君主。而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个躲在鲁国,一个藏在莒国,谁先赶回齐国,谁就可以当上君主。管仲为了公子纠,带着士兵在路上偷袭公子小白,谁知公子小白大难不死,并且先回到齐国登上了王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在齐桓公求才之时,鲍叔牙大力推荐管仲,说他是天下奇才,并极力劝说桓公抛弃私仇,重用管仲。最终,管仲和鲍叔牙同时成为齐桓公旗下的名臣。

他是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管仲成为齐桓公的上卿之后,齐桓公逐渐发现管仲果然有着出色的治国才能,便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改革:对内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整物价等等。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为了扩大领土,伺机吞并其他小国,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齐桓公出兵吞并了谭国、遂国,同时以武力使鲁、宋、陈、蔡、卫等国都先后屈服齐国。当时郑国发生内乱,管仲抓住这个好机会,建议齐桓公打着周王室的名义,联合宋、卫、郑等国家,于公元前680年在鄄(今山东鄄城)会盟。后来干脆抛开周王室,用齐桓公自己的名义号召诸国在鄄会盟,齐桓公成为春秋公认的霸主。摆平了郑国之后,齐国召集了更多的国家在宋国的幽会盟。此时,齐国霸主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他是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作 为中国历史上罕见之改革家,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的确是个极具政治才华的人,他以一己之力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甚至影响到以后的朝代。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