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週五,外資假期內資砸盤,週末事件解讀彙總

2020年4月10日,週五,盤面全天整體呈Z字型震盪下跌走勢,早盤小幅低開後震盪回補缺口,後持續單邊走低至午盤後,低位震盪至收盤,歐盤市場復活節休市,日本股市盤中對應時間呈低位震盪回升,滬深港通北向資金繼續暫停,沒有外資救場,盤面終於被內資砸下去了,三大指數收中陰線,結構大票較強,指數回踩5日線,尚在反彈以來的健康調整範疇內,科創板跟隨整體調整跌幅尚算溫和。

美元指數盤整於99.5一線,匯率小幅走強至7.04下方,滬深港通海外假期繼續暫停,最新融資規模10444億元,歐美市場假期休市,A50指數較週五收盤跌0.12%,VIX恐慌指數41一線,最新中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2.54%、0.73%,持續跟蹤資金流向和美股發展走勢。

個股漲跌家數比接近5:33,漲跌停家數比40:43,跌幅大於5%個股473家,情緒跟隨走差,恐慌情緒開始發酵,強勢股連續性崩潰式走差,空間龍頭高度回落到4板,兩市成交量6719億元,量能略增加。

板塊方面簡版,重個股趨勢,個股結合基本面指標和籌碼博弈進行篩選和操作,堅持排雷,特別注意近期財報窗口期。模型技術面簡版。

市場信息面,本週證監會核發三人行等5家企業IPO批文,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IPO註冊。繼續提速,週末有報道“權威人士: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IPO批文”。客觀看,一是流動性充裕,市場並不缺錢,二是市場位置夠低反而造成的衝擊小,相當於在主動提升市場自身的抵抗力,過去太林黛玉了。

週末有關於“T+0”制度的聲音,整體看因A股散戶過高比重的投資者結構,“T+0”的時機很不成熟,可轉債市場近一個月情況就是範例,可以嘗試從上證50等大權重試行看看效果。其中有大學學者教授,一味強調市場改革,而豪不顧及市場自身和參與投資者情況,這種不接地氣的學者最可怕,對基層和底層來說就是災難,俗稱瘟神。

3月金融數據公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6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廣義貨幣(M2)餘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預期8.5%,前值8.8%,同比增速自2017年3月以來再度實現兩位數增長。貨幣邊際轉松對沖經濟壓力,後續觀察復產復工後的經濟恢復和國際疫情的影響情況,大概率一是貨幣增速很難進一步升高,二是貨幣增速將與經濟表現成負相關運動,即經濟恢復後貨幣增速降低。

疫情方面,瑞德西韋同情用藥初步臨床結果公佈,有效果,但是副作用較大出現明顯肝腎等臟器的影響,重症病例病死率在13%,張文宏醫生表示“這個數據還是比較高。瑞德西韋可以算是有效藥物,但不是特效藥”。近期關於張文宏醫生的負面聲音開始增多,對於腦子清醒,敢講真話實話的張文宏醫生,我選擇支持。有時候很可悲,總是一幫壞的帶著一大幫傻的,這就是美國允許公民持槍的初衷吧,市場會失靈,社會一樣,文明無法解決很多問題。

韓國出現新冠病毒康復者“復陽”人數增加報道,為疫情發展再添了不確定性,之前分享過,疫情的核心關注已經不是峰值多高,因為大家基本共識只要想控制敢於控制,峰值不是問題,拐點只是時間問題,大家現在更關心的是疫情影響有多長,及此造成的經濟乃至政治時局的影響。

近期美、日政府均宣佈出資幫助其國企業將產業鏈從中國遷回,我覺得兩方面看,客觀看雖然國際分工有助於企業成本降低和競爭力提升,但是在疫情環境下,遷回國還能生產,算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主觀看,也許確實有政治的因素,但是之前分享過觀點,也是前邊剛說過的,全球分工是提升競爭力,長遠疫情控制住後,依然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國內疫情方面還是防輸入性病例階段,民眾已開始放飛自我,以北京為例,出門就能看到不戴口罩的,即使在人員密集區域也不帶,電梯樓道都是高風險區域,也不帶,飯館裡圍坐一起聊的邊噴唾沫星子邊吃的比比皆是。這讓我想到的市場投資,戴口罩就像是風控,各種細節的注意和堅持就像是紀律,絕大部分人都是管不住自己的,註定來市場裡當韭菜,與學歷、級別、地位等關係都不大,人性使然。

北京擬定高三4月27日返校,初三5月11日,其他年級之後逐步恢復,還差兩會的時間。

倉位4成,週五走弱所以未能形成日線級別的高點,後續不排除早些走強去形成,而形成之後也不排除持續走高從反彈變反轉的可能,但目前看是小概率,如果這裡就直接下去走二次探底,那隻能說咱們運氣好,用一個小高點減倉完成了一次波段成功操作,但這都是小利,更重要的是能低位再買回,去年4月以來的調整週期走了一年了,對應的是將開啟新的大級別上升週期,謹慎樂觀。長線、投資者堅持以空間、時間跨度的定投式加倉。

以上為個人投資筆記,不作為投資建議,僅供參考,自負盈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