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記得以前作為中學生聽政治課的時候,老師講資本主義社會工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還覺得,老師是不是在講故事啊?腦海中想象不出工人悲慘生活的場景來。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普遍好起來了。很多人也無法想象,窮苦人的日子,究竟可以窮成什麼樣?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直到有一天,翻開了《資本論》,細細閱讀裡面記述的19世紀英國工人的實際生活狀況,才發現,老師當年真是所言不虛。其中的一個個生活場景,真令人感到震撼和憤怒。

生活條件最惡劣的是農業工人。這些居住在他們耕種土地上的工人,卻沒有像樣的住宅,只有非常簡陋的小屋。也許是一座破落的小屋,只有一間臥室,沒有火爐,沒有廁所,沒有可以開關的窗戶,除了水溝以外沒有任何供水設備,但工人對這種不公正卻無可奈何。抽水馬桶?不存在的。住戶們都要自己蓋廁所,房東只提供一個土坑,誰家蓋了廁所,鄰居們便都來使用。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工人勞動的辛苦不用多說,一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得拼命幹活。勞動之後的場景呢?農民在風吹雨打中勞動了好幾個小時以後,就回到自己的小屋裡,坐下來烤烤火,燒的是泥炭,屋裡煙霧騰騰。小屋的牆是用粘土和石塊砌成的,地是光禿禿的泥地,跟沒蓋房子以前一樣,屋頂是一堆蓬鬆的溼秸稈。工人就在這種充滿惡臭的空氣裡,在泥濘的地上,同他的老婆孩子一起吃晚飯,往往披著僅有的一套溼衣服,讓他在身上暖幹。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到了晚上,常常有10來口人擠住在一間狹窄的臥室裡,已婚的和未婚的成年男女常常擠住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羞恥心和莊重感被粗暴的傷害了,道德敗壞幾乎是必然的。有個曾在倫敦當過多年偵探的警官,在談到他們村的姑娘時說:

他們在這樣小的年紀就這樣道德敗壞,這樣放蕩不羈和厚顏無恥是我在倫敦風氣最壞的街區當偵探時也沒有見過的。他們像豬一樣生活,小夥子和大姑娘,母親和父親通通睡在一個房間裡。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在1846年,皮埃爾·杜邦在他的《工人之歌》中寫道:

穿破衣,住洞窟

屋簷底下,垃圾堆裡,找棲身處

貓頭鷹,小扒手,這些黑夜之友啊

齊來和我們同住

這樣的生活和居住環境,不僅容易造成傳染病流行,極大的威脅他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還經常出現幫派團夥。粗野的放縱、漫無節制的尋歡作樂和極端傷風敗俗的猥褻行為,使幫夥具有巨大的魔力。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孩,即使不被鴉片和病毒毀掉,也會被幫夥帶入歧途。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瞭解到這些惡劣的生活場景,使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有更加感性的理解和認同。難怪馬克思會激憤地說:一切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是財富的積累,另一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對比19世紀英國工人的悲慘生活,可以真切感受到,我們已經告別了舊社會,很幸運地生活在新時代。今天的人類社會,無疑更加進步和文明瞭,人民日益改善的生活更是令人感到振奮。我們既要珍惜,更要努力把這個社會建設得更好,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奮鬥。

窮人可以有多窮?不讀《資本論》,不知苦海深

馬克思主義是站在窮苦人民立場上的學說。只要馬克思所批判的那種兩極分化的趨勢還存在,只要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還存在,它就不會過時。

今日話題:瞭解到19世紀英國工人的生活情景,你有什麼感受呢?

文|烏衣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