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資本論》讀後感二

閱讀之《資本論》讀後感二

閱讀書籍《資本論》

閱讀時間90分鐘

這是我第二天閱讀資本論了,今天我看到了第三篇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地十一章協作,和昨天一樣我將分享我覺得比較實用的知識點。

1.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1.1不變資本

原文沒有直接解釋不變資本的語句,但根據上下文,不變資本指的是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的那部分。

1.2可變資本

原文:變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不僅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價值生產自身的等價物,而且可以生成一個超過等價物的餘額,就是剩餘價值。當然這個剩餘價值本身是可以變化的是可大可小的,稱為可變資本部分或簡稱為可變資本。

理解:剩餘價值是資本家自己定的,所以可變。

2.剩餘價值率

剩餘價值率=m/v(m為剩餘價值量,v為購買勞動力的資本)

也就是說你花50元僱個人,他給你產出了100元的價值,那麼剩餘價值為50元,剩餘價值率=50/50=1

3.工作日

閱讀之《資本論》讀後感二

三種工作日

如圖a-b段為必要勞動時間,bc段為剩餘勞動時間(為資本家的無償勞動時間),bc段越長,剩餘價值率就越高。

事不過三,今天要分享的知識點就先到這裡。

我昨天發了我第一篇讀後感以後有人問我是不是賣書的,天地良心,我真的沒有哈,我只是分享我自己的閱讀心得而已。也有人問我書籍的內容,這個真的讓我很開心,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閱讀這個隊伍。

欲知後事如何,請關注我,我下回再談(舊文章關注以後也可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