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2020年是否还有起色?

2019年的冬天,生鲜电商不好过。


  • 12月11日,上海易果生鲜旗下我厨叫停;
  • 12月6日,主攻武汉市场的生鲜电商吉及鲜,宣布融资失败,大量关仓、裁员;
  • 11月底,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妙生活关闭其在上海的80家门店;
  • 11月22日起,生鲜电商呆萝卜陷入关店和资金链断裂危机,虽然12月9日再次宣布恢复运营,但是无疑遭遇了一场困境……

其中,吉及鲜CEO台璐阳坦言,“下半年资本市场非常寒冷,资本市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盈利的要求”,吉及鲜从10月份开始停掉了很多补贴,开始做盈利模型;但目前为止,他们仍然没有实现整个公司规模化盈利,最终融资失败。


资本寒冬之“罪”?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为5461起,同比下降36.9%;投资总金额为4314.10亿元,同比下降53.7%,直接腰斩。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可否认,融资环境的寒冷,是烧钱需求旺盛的生鲜行业不得不面临现金难题的重要原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22家生鲜电商企业共融资近120亿元。但根据《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商业模式与用户画像分析报告》,今年1-3月生鲜电商企业仅融资13笔,融资约3.9亿元。

《2019社区生鲜调研报告》亦指出,与去年相比,2019年生鲜领域投资总量和投资笔数双双下降。

资本的态度越来越谨慎,多名投资人表示,他们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改变。

首先是不再看好烧钱模式。

长久以来,生鲜电商玩家习惯了烧钱抢市场,投资人也要追求回报率,创业者必须拼命往前跑,一面不盈利一面还要不断扩大规模。

由此引发的资金链断裂事件不在少数,例如,果食帮就因陷入O2O补贴大战、产品低价竞争,最后弹尽粮绝,被逼停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意识到,即使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撑,价格战也非长久之计。

“单点模型没有跑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亏损越大。一个店都挣不了钱,100个店凭什么就挣钱了?零售是需要花时间的。一年两三百倍的增长,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合理。”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需要是能够复制的东西,但生鲜是个非标品,本地化、个性化特征明显,很难形成全国性网络效应,所以投资人更看重标准化。

有投资人坦言,“生鲜市场确实很大,很有吸引力,大家都在想,如果市场上只剩下我或者两三家赢家,长期的现金流和利润还是丰厚的,因此钱多的时期,会有大批投资人支持烧钱,不过现在钱荒,需要机构自己造血。

可想而知,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一旦资金链断裂,便是覆水难收。“别低估生鲜的烧钱速度”是生鲜圈子中很多从业者的口头禅,资金链断裂往往是压死骆驼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吉及鲜、迷你生鲜以及妙生活皆是如此。


线上菜市场,有多难?

不过,生鲜电商的困局并不能全怪资本寒冬。早在2016年,生鲜电商行业就迎来了灰暗的时刻。

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倒下的生鲜企业多达14家,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曝出一组数据: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88%亏损,7%巨额亏损,只有1%实现盈利。

成立于2012年的本来生活创始CEO喻华峰曾说道:“和我们同时成立的生鲜电商企业大多数都倒闭了”。

行业情况如此恶劣,“线上菜市场”,真的不是一个好生意吗?

虽然市场规模可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生鲜市场是个重投入且盈利期漫长的行业。

有分析认为,“目前生鲜赛道的玩家绝大多数都是互联网思维,倒闭的也是这些,即先跑马圈地然后再考虑盈利的事情。前期要先支付大量的补贴、房租等高额的管理费用,还有生鲜的高损耗率问题,想盈利就需要把区域的量做起来,把费用摊下去,严格控制损耗,然后再用那点微薄的毛利来实现盈利。”

生鲜电商的关键在于保住这个“鲜”字,这就要求企业拥有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而事实上,在运营环节中,成本、仓储、运营、物流、品控、技术投入都是难以降低的必要成本。而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

2016年,联想“佳沃市集”CEO崔晓琦写下了《我暂时不会再碰生鲜电商了》,揭开了生鲜电商背后的“心酸”。

他提到,“有家公司2012年做生鲜电商时,还自建配送公司。后来我意识到:它自己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没人把生鲜配送这事儿做好。但冷链物流成本非常高,有些公司的投入早就超过一个亿。”

此外,即便是辛辛苦苦自建物流、做好品控、降低物耗,“生鲜电商的产品毛利率 20%、30% 到头了,但仓储运营的成本能占到 1/3,物流成本可能又占 1/3。目前客单价能有 100 多块钱已经算不错了,但还是太低了。只有把客单价提起来,才能把成本占比降下来。”

然而,提高客单价,对生鲜行业而言也并不容易。

生鲜天然的限制是保质期短,对“新鲜”的要求极高,所以要求用户一次性购买大量商品,并不现实。那么,提高商品价格可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大家对消费品质有更高追求的今天,愿意花168买10斤橙子的人也不是很多。

生鲜电商,2020年是否还有起色?

如何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如何找到品质与成本的平衡,在生鲜领域尤为重要。基于此,生鲜电商间的竞争实际上也演变成了一场资本间的较量。

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弹药,是生鲜电商的“原罪”。而资本寒冬下遭遇冲击,也必定是生鲜电商难以逃过的“水逆”。


生鲜电商,仍存希望

生鲜行业的终局和出路到底怎么样,现在还看不清,但这个行业在屡战屡败间,推翻了某些对规模效应的不理智的“幻想”。

多位投资人表示,生鲜赛道最终不太可能出现一家通吃的情况,但它已逐渐发展为流量巨大的“线上菜场”,接棒外卖成为本地生活第二战场。

但毫无疑问的是,如何在这个寒冬活下来,才是生鲜电商们的第一要务。

2020年再度起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