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張排葡萄產業發展的祕訣

近幾年來,吉首市河溪鎮張排村因蓬勃發展的葡萄產業而聲名鵲起,100餘戶村民因此脫貧發家致富。是什麼原因使這裡的葡萄產業發展得如此之好呢?4月下旬,記者走進該村田間地頭、走訪幹部、農戶,聆聽一個個生動的創業故事。

百姓認準的產業

2005年,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張排村開始種植葡萄,歷經10多年發展,全村葡萄種植戶已發展到103戶(其中建檔立卡戶24戶),種植面積達到500餘畝,年產值已超過1000多萬元……葡萄產業成為百姓認準的普遍受益的產業。

至今,71歲的張排村老支書田宗書清晰地記得當年產業開發伊始的情景:要致富,興產業。2003年時,張排村主導產業是柑橘、水稻和蔬菜。要提高收入,必須發展特色產業,才能帶動百姓致富!通過2年多的外出考察和思考,包括田宗書在內的村裡10餘戶農戶行動起來,紛紛平整自家的一二畝田土,共種下了近50畝的美國紅提,幾年間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村民們自主發展特色產業的熱情,得到了鎮裡、市裡的大力支持。迅速爭取扶貧開發項目資金,投入近10萬元,建成了一條500多米長的溝渠,及時解決了種植必需的排、灌問題;鎮、村幫助農戶辦理農業貸款,解決了產業開發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

不久,根據市場需求反饋,葡萄因為口感好、甜度高等因素更受歡迎,於是村民們一步步摸索試種葡萄。2010年後,村裡全面推廣種植葡萄,100畝、200畝、300畝、500畝,20戶、50戶、100戶……逐步形成規模和效益。

“種葡萄一年開發,二年見效,三年收益;畝產2000斤,收入2萬元。”找準產業,算好賬,葡萄種植大戶、張排村村主任田祖生說,如今村裡家家戶戶心裡都有一本“葡萄經”。

市場就在身邊

眾所周知,發展農業產業,市場是影響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張排村是怎麼樣闖好市場關的呢?

2011年,村支書陳青春和村支兩委一班人接過產業發展的接力棒,認真思考:積極開拓市場,推動葡萄產業進一步發展。並邁開了穩健的步伐:

第一步,提升葡萄品質。在鎮、村支持下,村主任田祖生、村婦女主任向永、村綜治專幹羅齊燕等種植大戶,不斷探索創新,成功引種推廣了崇明玫瑰、巨峰、甬優1號、夏黑、醉金香等10多個葡萄品種,既豐富了市場需求,又提升產品價值。其中,張排種植的“醉金香葡萄”一舉奪得了2017年湖南省第四屆“湘葡綠品杯”葡萄品評會金獎;“崇明玫瑰”和“巨峰葡萄”又榮獲了2018年湖南省第五屆“湘葡綠品杯”葡萄品評會金獎。

第二步,鄉村休閒遊引來市場。該村太陽島是多年發展起來的一家鄉村休閒遊,村裡立足葡萄產業與旅遊業相互融合,把市場引到村裡,形成了“太陽島+葡萄產業園”集採摘、體驗、遊玩為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脫貧發展模式;從2013年開始,村裡成功舉辦了五屆葡萄音樂節,讓張排葡萄名聲在外。每到葡萄成熟季,就吸引吉首市民及周邊遊客紛紛前來採摘、訂購。

第三步,積極向外開闢市場。雖然現在葡萄銷售“不上街”,但葡萄產業進一步擴大後怎麼辦?鎮、村未雨綢繆,謀劃開展讓利市民活動走進城區超市,採用先進種植和貯藏技術,錯峰銷售舉措,搶佔吉首及周邊市場,擴大銷售份額;同時,走深加工之路,依託本地企業開發果醋、酵素等產品,延伸產業鏈,實現更大產業價值。

科學規劃推進產業

4月下旬,與張排村一河之隔的持久村黃泥灘上,通過土地流轉新開的160餘畝葡萄園裡,田祖生和該村新成立的友秦生種養專業合作社的幾個大戶正在為長勢喜人的葡萄苗去尖、打頂,促進分枝生長,抓緊培管。

據瞭解,2019年以來,該社已經投入70餘萬元用於新開葡萄園建設,其中僅支付的土地流轉費用就達16萬多元。“現在村裡葡萄產業面積已經有700畝,下一步要擴到1000畝呢!”田祖生高興地表示,合作社申請的40萬元農信貸款已經批下來了,同時,生產道、滴灌池等配套設施建設年內實施,大家都攢足了勁要大幹一場。

在村部,河溪鎮黨委書記吳飛打開葡萄產業園發展規劃,向記者介紹,為把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河溪鎮計劃以張排村為中心,向阿娜村、持久村延伸發展積極打造“千畝葡萄產業園”,逐步實施阿娜—張排—持久十里果廊、紫山坡產業路、大莊至江豐連接線,黃泥灘大橋、五斤坪風雨橋、太陽島人行跳巖等建設,力爭2025年逐步完成葡萄產業的“三園、三路、三橋”目標,實現葡萄產業和旅遊產業齊頭並進、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當下,和煦的春風帶來勃勃的生機。我們欣喜地看到,瞄準發展千畝產業園,建設“葡萄小鎮”,帶富一方百姓,河溪鎮、張排村正大步向前。

團結報記者 楊繼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