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下司古镇位于清水江上游,凯里市西偏南部。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这里的居民有苗族、侗族,仫佬、畲族等少数民族,还有明朝时屯边浪潮里迁来的以江西籍为主的屯边兵士,以及夹杂的一些江西赣江流域,以及赣东赣东北一带的“东家人”。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下司大码头是古镇的地标性建筑,牌坊上“下司”两字为小篆字体,是清乾隆44年修建的,全部用青条石铺而成。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清末民国初,这里的商业特别兴盛。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有“小上海”的美誉。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听说以前的清水江比现在还要宽,最繁盛的时期有2000多只帆船云集清水江面。当时过河可以不用坐船或者过桥,直接从停靠的船上就可以通达对岸。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鹅卵石花街,因用鹅卵石铺路而得名,由当地豪门及云集此地的商贾出资修建,街道两旁至今还保存着古代的商铺、建筑等。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多种民族,不同地域的融入,造就这里建筑与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江南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苗侗建筑等等,都齐齐聚集在这座小镇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阳明书院,因有心学传人曾在这里讲学,于明代中后期修建。算是下司的文脉之处。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禹王宫是下司古镇的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了解下司的“前世今生”。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下司的铜鼓农民画蜚声中外。在1808有专门为铜鼓村的绘画高手提供的绘画工坊,游人可以近距离观看他们的绘画过程和作品。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鼓楼是侗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侗族人对于鼓楼的重视,从“建寨先建楼”的理念上就可以发现。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有人戏说下司古镇“人杰地灵狗出名”,听说下司犬是世界名犬,天生四肢强健、嗅觉极其灵敏、奔跑速度快、有很强的耐力和爆发力,是捕猎能手。(左看右看找不出跟我家的中华田园犬有什么区别)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一直都认为:“美景需有美食相伴”(大抵这就是吃货共同的本质吧),逛到累了,选一家饭馆,临窗而坐,点上当地出名的酸汤鱼,下司野鸭,享受大好时光,也算快意人生吧。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天造山水”下司古镇: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