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優課化學於汐: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易錯警示全整理總結

高中化學必修二的定位是化學中的一些常識,所以內容比較駁雜,廣而不深,稱作選修三、四、五的合體簡易版教材,需要記憶的內容非常多,同時必修二的基礎弱不紮實,可能導致選修三、四、五聽課的時候脫節。

今天對高中化學必修二進行知識點總結及易錯警示整理。


元素週期表中元素及其單質和化合物性質的變化規律

點心優課化學於汐: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易錯警示全整理總結


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判斷規律

(1)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①元素的單質與水或酸置換出氫氣的反應越容易進行,則其金屬性越強。

②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則其金屬性越強。

③金屬元素的單質與鹽在水溶液中進行置換反應,若A置換出B,則A的金屬性強於B。

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前面的金屬性強於後面的。

⑤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則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弱,元素的金屬性越弱(注:Fe的陽離子僅指Fe2+)。

(2)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①非金屬元素的單質與氫氣化合生成氣態氫化物的反應越容易進行,則其非金屬性越強。

②非金屬元素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則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

③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則其非金屬性越強。

④非金屬元素的單質與鹽在水溶液中進行置換反應,若A置換出B,並且A體現出氧化性,則A的非金屬性強於B。

⑤非金屬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則其單質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


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四同”規律

1.同週期——“序大徑小”

(1)規律:同週期,從左往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2)舉例:第三週期中:r(Na)>r(Mg)>r(Al)>r(Si)>r(P)>r(S)>r(Cl)。

2.同主族——“序大徑大”

(1)規律: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或離子)半徑逐漸增大。

(2)舉例:鹼金屬:r(Li)<r(Na)<r(K)<r(Rb)<r(Cs),r(Li+)<r(Na+)<r(K+)<r(Rb+)<r(Cs+)。

3.同元素

(1)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半徑比較——“陰大陽小”。

某原子與其離子半徑比較,其陰離子半徑大於該原子半徑,陽離子半徑小於該原子半徑。

如:r(Na+)<r(Na);r(Cl-)>r(Cl)。

(2)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陽離子半徑比較規律——“數大徑小”。

帶電荷數越多,粒子半徑越小。

如:r(Fe3+)<r(Fe2+)<r(Fe)。

4.同結構——“序大徑小”

(1)規律: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

(2)舉例:r(O2-)>r(F-)>r(Na+)>r(Mg2+)>r(Al3+)。

特別提醒 所帶電荷、電子層均不同的離子可選一種離子參照比較。例:比較r(Mg2+)與r(K+)可選r(Na+)為參照,可知r(K+)>r(Na+)>r(Mg2+)。

同一元素的“位、構、性”關係

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了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主要性質,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元素的主要性質,故三者之間可相互推斷。

即:元素的原子結構/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主要性質。

點心優課化學於汐: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易錯警示全整理總結

1.結構與位置互推是解題的基礎

(1)掌握四個關係式。

①電子層數=週期數。

②質子數=原子序數。

③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主族序數。

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族序數,

最低負價=主族序數-8。

(2)熟練掌握週期表中的一些特殊規律。

①各週期元素種類數(分別為2、8、8、18、18、32、26)。

②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序數(分別為2、10、18、36、54、86)和所在週期(分別在一到六週期)。

③同族上下相鄰元素原子序數的關係(相差2、8、18、32等各種情況)。

④同週期ⅡA族與ⅢA族元素原子序數差值(有1、11、25等情況)。

2.性質與位置互推是解題的關鍵

熟悉元素週期表中同週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主要包括:

①原子半徑。

②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③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

④單質的氧化性、還原性。

⑤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鹼性。

⑦金屬從H2O或酸中置換H2的難易程度

3.結構和性質的互推是解題的要素

(1)電子層數和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原子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

(2)同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

(3)正確推斷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大小及結構特點。

(4)判斷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

易錯點提示

1. “三個不一定”。

①需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碳和氧氣的反應;

②放熱反應常溫下不一定容易發生,如鋁熱反應;

③吸熱反應也不一定需要加熱,如Ba(OH)2·8H2O晶體和NH4Cl晶體的反應。

(2)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都是化學變化,如NaOH固體溶於水是放熱過程,但不是放熱反應;如昇華、蒸發等過程是吸熱過程,但不是吸熱反應。

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點心優課化學於汐: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易錯警示全整理總結

點心優課化學於汐: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易錯警示全整理總結

原電池原理的應用

(1)比較金屬活動性

作負極的金屬活動性強,作正極的金屬活動性弱。

(2)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如:在Zn和稀硫酸反應時,滴加少量CuSO4溶液,則Zn置換出的銅和鋅能構成原電池的正負極,從而加快Zn與稀硫酸反應的速率。

(3)設計原電池

如:把Fe+2Fe3+===3Fe2+設計成原電池,可用Fe作負極,銅(或石墨)作正極,FeCl3溶液作電解質溶液。

(4)保護金屬設備

如:船體是鋼鐵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蝕,在船體外殼焊接上比鐵活潑的金屬(如Zn),則構成以Zn、Fe為電極的原電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護。

常見的燃料電池

常見的燃料電池有氫氧燃料電池、甲烷燃料電池、甲醇燃料電池等。燃料電池的正極反應物一般為氧氣。電解質不同,電極反應就不同,如氫氧燃料電池以鹼為電解質,其放電原理為:

負極(H2)反應式:2H2-4e-+4OH-===4H2O(氧化反應)

正極(O2)反應式:O2+2H2O+4e-===4OH-(還原反應)

電池總反應式:2H2+O2===2H2O

氫氧燃料電池以酸為電解質,其放電原理為:

負極(H2)反應式:2H2-4e-===4H+(氧化反應)

正極(O2)反應式:O2+4H++4e-===2H2O(還原反應)

電池總反應式:2H2+O2===2H2O


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注意點

(1)主要因素(內因)

不同的化學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速率,因此,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性質是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

(2)外界因素(外因)

①溫度: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降低溫度,可以減小化學反應速率。

②催化劑:當其他條件不變時,使用適當的催化劑通常能極大地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③濃度: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減小反應物的濃度,可以減小化學反應速率。

④壓強: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氣體的壓強,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減小氣體的壓強,可以減小化學反應速率。

⑤固體表面積:固體顆粒越小,其單位質量的表面積越大,與其他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大。

⑥反應物狀態:一般來說,配成溶液或反應物是氣體,都能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有利於增大反應速率。

⑦形成原電池,可以增大氧化還原反應的反應速率。


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

1.直接標誌

(1)v(正)=v(逆)。

①同一種物質的生成速率等於消耗速率

②在化學方程式同一邊的不同物質的生成速率與消耗速率之比等於化學計量數之比

③在化學方程式兩邊的不同物質的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於化學計量數之比

(2)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一定

①各組分的濃度不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②各組分的質量分數、物質的量分數、體積分數不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2.間接標誌

(1)反應體系中的總壓強不隨時間的改變而變化(適用於反應前後氣體體積不等的反應)。

(2)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的改變而變化(適用於反應前後氣體體積不等且無固體、液體參與或生成的反應)。

(3)對於反應混合物中存在有顏色變化的物質的可逆反應,若體系中顏色不再改變,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4)全是氣體參加的反應前後化學計量數改變的可逆反應,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

(5)對同一物質而言,斷裂化學鍵的物質的量與形成化學鍵的物質的量相等。

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的有關規律

(1)反應條件和反應物

反應條件為光照,反應物為鹵素單質。例如甲烷與氯水、溴水不反應,但可以與氯氣、溴蒸氣發生取代反應。

(2)反應產物

雖然反應物的比例、反應的時間長短等因素會造成各種產物的比例不同,反應的產物都是CH3Cl、CH2Cl2、CHCl3和CCl4四種有機物與氯化氫形成的混合物。

(3)物質的量的關係

CH4與Cl2發生取代反應時,每1 mol H原子被取代,消耗1 mol Cl2分子,同時生成1 mol的HCl分子。

(4)注意:

①有機反應比較複雜,常伴隨很多副反應發生,因此有機反應方程式常用“―→”。

②CH4與Cl2的反應逐步進行,應分步書寫。

③當n(CH4)∶n(Cl2)=1∶1時,反應並不只發生CH4+Cl2CH3Cl+HCl,其他反應仍發生。

解題方法歸納

(1)甲烷的滷代反應的產物是混合物。

(2)甲烷等有機物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時,取代的位置和個數是難以控制的,因此製備鹵代烴一般不採用取代反應。

葡萄糖的化學性質

點心優課化學於汐:高中化學必修二知識點易錯警示全整理總結

酯與油脂的區別

(1)酯是無機含氧酸或有機羧酸與醇通過酯化反應生成的一類有機物,而“油脂”是高級脂肪酸與丙三醇形成的酯,故“酯”中包含“脂”,注意兩字的書寫,“油脂”不能寫為“油酯”。

(2)“油”和“脂”都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油”一般不飽和程度較高,熔點較低,室溫下為液態;“脂”一般飽和程度較高,熔點較高,室溫下為固態,又稱為“脂肪”。油通過氫化可以轉化為脂肪。另外,油脂是混合物。

蛋白質的檢驗

(1)有些蛋白質能與濃硝酸發生顏色反應。此類蛋白質通常含有苯環。

(2)灼燒蛋白質固體時產生燒焦羽毛的氣味,原因是分子中含有N、S等元素。

我是點心優課化學於汐老師,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系,全國前五高中任教17年,曾任化學教研組長、競賽教練。

更多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高考必殺技請關注公號ID:化學點心優課服務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