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年代的遠近並不不是確定一枚錢幣珍稀程度的定唯一因素,主要從鑄造數量、存世量、錢幣鑄造工藝、文獻有沒有記載以及幣材的品相、質地等幾個方面來綜合衡量。從大體上說,鑄造工藝精湛、鑄造數量少、存世少、文獻沒有記載、可以補充文獻的不足、品相佳、貴金屬質地幾類錢幣比較珍貴、稀少。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評價古代錢幣,通常是採用標明級別和標價的方法。按照文物定級方法,可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錢幣藏品,博物館對錢幣的定金採用的都是這個方法。也有的是按照珍、罕、稀、少、多的五級標級法,國家文物局編撰的《中國古錢譜》對錢幣定級就是採用這個方法,還有的是採用從一級到五級的級別標明法,上海孫仲彙編寫的《簡明錢幣辭典》就是將錢幣分為五級,每一級中又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迄今為止,因為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大部分的錢幣圖譜往往是用標價來反映其價值,特別珍貴的定為無定價,比較珍貴的是在萬元以上,一般珍貴的在幾千到萬元之間、最早採用這種標價法的應該首推清朝末年著名的錢幣學家丁福保。他在《歷代古錢圖說》一書中用當時的袁世凱壹元銀幣作為標準來定價。另外,北京古錢幣博物館的《中國曆代古錢圖解與價格指導》、華光普的《中國古錢譜》也是採用這個方法對錢幣進行分級。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中國的古錢成千上萬,其中稀有的古錢幣是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歷史上有些朝代的錢幣,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所以這類古錢的數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的王昶剛剛試鑄了一些樣幣就比改朝換代了,這類古錢幣數量自然也就很少。“物以稀為貴”這條原則特別適用於古錢幣收藏、戰國時“明刀”雖然只在燕國一地流行,然而由於鑄造數量很多,直至今日有時出土,而且動輒就成百上千枚。從漢朝中期到隋朝末年一直延續長達六百年的“五銖錢”,年復一年的重複鑄造,可以想象它流傳下來數量之多。春秋時期“空首平肩弧足”式的布幣之所以能買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原因不僅僅是他們的年代久遠,更主要的還在於這類錢品特別的稀少。遼錢與北宋錢幣都是流通於同一個時代,但是由於遼錢比較稀少,相對來說就要被北宋錢幣貴重得多。南宋雖然要比北宋的珍貴,原因也是南宋錢幣流傳於世的比北宋錢幣少,經歷160多年的北宋,商業繁榮,文化發達,鑄錢數量之多,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宋神宗時,每年鑄錢就達到了500萬貫以上,時至今天北宋通寶錢幣仍然遍佈於大江南北,甚至連域外也時常聽聞有出土,由此可以看出其數量之多。同一時代的錢幣價格相差懸殊,這是由它們存世的多少來決定的。就南宋來說,高宗時“建炎元寶”鑄量就非常少,重寶也不是很多。孝宗時期所鑄的三種年號錢:隆興、乾道、淳熙。其中隆興折二錢更是很少見;寧宗時期所鑄五種年號錢:慶元、嘉泰、開禧、嘉定及鐵錢“聖宋重寶”,“開禧通寶”折十型背“利”大錢現如今只留存有二品。毋庸置疑,也是屬於這種情況的古錢,身價也就越高。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特殊版別的古錢也是屬於珍稀古錢,所謂特殊的版別,也就是說同一種錢幣由於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而常帶有各自的特徵,包括由於刻版的錯誤而導致有特殊標記的古錢,收藏者往往都喜歡追求這些特殊而又少見的版別,而隨處可見的普通版別則不受青睞,在市場上的售價也很低,是賣不上價的,但若是在刻板與鑄造過程中誤差而造成的疊字或變形的五銖錢,反而能買上好價錢。距今最近額清代,並不是所有的清錢都不值錢,有些鑄量稀少,版別特殊的清錢也是十分珍貴難得。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我們今天所見的古錢幣大多數都是在歷史上曾經參與流通的正用品,不過但是還是鑄造過一些帶有封賞和紀念性質的特殊錢幣。通常而言,這類的錢幣比正用品錢幣鑄造量少,存世量也少,珍稀程度較高。正如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例張獻忠鑄造的“大順通寶”和“西王賞功”兩種錢幣,前者幾十元一枚,而後者身價高達數萬元。非正式流通的還包括開爐錢、母錢、供養錢、春錢、宮錢、打馬格錢等。大量翻鑄錢幣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被稱之為母錢,母錢通常都較大,較厚。開爐錢就是指正式鑄造錢,先精工鑄制一批帶有紀念性性質的錢幣,用來做祈禱。供養錢也被稱為“宙宇錢”和“供佛錢”,舊時候官方或者寺院所鑄的用來供奉佛殿神像的錢幣,有的錢面除了沿用年號與國號之外,更有“寶珠菩薩”、“花香供養”等,背文則有“神”、“護聖”及“香殿”等字樣,整體制作比較粗疏,形體偏小,流傳於世的不多。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與民間的的私鑄錢相比,官方頒行的官鑄品在工藝上都會十分講究,製作精良,收藏價值比較高。在清朝,民間私鑄錢幣成風,現如今所見到的清朝私鑄錢有許多,例如“光緒通寶”和“乾隆通寶”等私鑄錢,銅質、鑄幣工藝度非常差,,粗造不堪,毫無收藏價值可言。在同一類、同一品的錢幣中,貴金屬鑄幣如金、銀窯壁一般的銅、鐵幣相對來講要珍貴許多。原因是金、銀等貴重金屬幣材本身的價格就很高。例如西漢的五銖錢,金質的玉質的都要比銅質的高出很多;又如唐代銀質“開元通寶”每枚的價值在400元左右,而銅質的開元錢的價值低的可憐。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有些屬於重要鑄幣的古錢,儘管它的數量比較多,但是品級仍然很高,比如說王莽造的契刀、金錯刀就很有投資和收藏價值。在鑄幣史上他們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製作十分精美,所以它的價值等級非常高。至於按照幣值等級、背文鑄地、不同字體、一朝年號及不同版別等蒐集組合起來的“套子錢”,就更加寶貴了。比如王莽的“六泉”和“十布”配齊,不管是在何時何地都可以賣出好價錢。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古錢幣承載著中國文化,所以,古錢的文化內涵也成為了評估其價值的主要因素。精美的設計,豐富的圖文寓意很能為其增色添彩。唐高祖武德四年時所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文是由大書法家歐陽詢親筆書寫的。兩漢之間的新莽政權鑄造的“貨泉”、“布泉”及“大布黃千”等錢文是當時很流行的“懸針籇”。王莽幣制改革時間很短,而且還以失敗告終,但是錢幣藝術卻達到了高峰。其中“錯刀”仍是青銅製造,俗稱“金錯刀”,刀身鑄陽文“平五千”三字,新中國成立以後知識在陝西臨潼一帶發現過數枚。

古錢幣值不值錢誰說了算?——淺談古錢幣的價值評估依據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錢幣物館、嘉德拍賣行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