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

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

今天,

上海的初三、高三学生率先返校开学。

孩子在来回学校途中,

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在校期间又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这些家长关心的,事关学生防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细节再次“敲黑板”。

进 校 前

自行晨检莫忘

在王慧看来,师生每天上学前最重要的事,是在家自行晨检并测量体温。如发现体温大于37.3℃,或有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应视病情或就医或居家观察休息,并将详细情况如实报告学校,切勿带病前往学校。每个人都应遵守《传染病防治法》,既要对自己的个人健康负责,也要对学校的疫情防控负责。

从出家门开始,就应全程佩戴口罩。如有条件,尽量采取乘坐私家车、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前往学校。必须乘坐公共交通的,途中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交通工具上的物品,避免与人近距离面对面,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进 校 门

体温正常方可入

来到学校,应在校门口依次、有序通过红外线测温仪接受体温检测。王慧特地提醒学生,前后一定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体温异常的师生到临时留观区再次测温,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学校。如果测体温仍然高于37.3℃,应协助校医登记个人相关的信息,校医应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体温高,无流行病接触史,无症状或症状较微,联系家长。体温高且有接触史,按要求做好防护,由专人负责送至就近发热门诊就医,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进 教 室

保持通风和座位间距

进教室前,应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后进入。进入教室后,学生应全程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酒精湿巾纸对自己的课桌及个人用品进行擦拭。教室内应保持通风和桌椅间距最大化。

在 学 校

课间不扎堆不串门

王慧特地建议同学,课间休息时,学生应分批有序到室外活动,不扎堆嬉闹,不近距离接触,不到其他教室串门,不相互借东西,不随地吐痰,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如厕时,应保持一定距离排队,有序错峰如厕,避免拥挤,上厕所后要认真洗手。

去 用 餐

分时、分批、分散

王慧再次提醒,学生须佩戴口罩进入餐厅,就餐前要认真洗手,可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领餐时须佩戴口罩。应按照食堂分时用餐时序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就餐。在食堂就餐的,应加大间隔,单面用餐,禁止交谈。送餐到班的,可分批用餐,要分散就餐,避免集中,并督促学生将桌子清理干净。在校期间不要叫外卖。

放 学 后

直接回家不外食

学校应分年级、分班级分批放学离校,防止校门口学生和家长大量聚集。王慧建议,学校不同年级、班级可划定分散的家长接送点,以分散人流,避免聚集;放学时,学生应错峰陆续离校,由班级教师按照本年级放学时间护送学生到学校划定的本班级家长接送点,确保将学生安全交接给家长。

她还建议,学生放学后直接回家不要去其他地方购买零食等,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到家后认真洗手。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在外聚餐。

回 到 家

悉心观察孩子变化

王慧建议,学生放学回家应立即洗手,并将外套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家长应督促孩子掌握正确的戴口罩和脱口罩的方式,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的卫生礼仪。家长应密切留意孩子回家后的情绪变化,和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通过悉心留意、“察言观色”,了解孩子身体状况。

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
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
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

平 安 长 宁

祝 您 平 安

期待您的支持“在看”

专家提醒:确保师生健康,牢记各环节安全“要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