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成真!外賣小哥化身“機甲戰士”穿外骨骼機甲送餐

日前,一名上海外賣小哥穿外骨骼機甲送外賣的視頻火爆網絡,畫面中的外賣小哥身穿外骨骼機甲,揹著三個外賣箱行走,還能行走爬樓毫不費力。有遊戲玩家稱"可媲美小島秀夫科幻遊戲《死亡擱淺》快遞裝備"了。

科幻成真!外賣小哥化身“機甲戰士”穿外骨骼機甲送餐

隨後,從餓了麼方面獲悉,這是外賣配送領域的首次創新嘗試,是本地生活正在探索中的未來外賣配送方式,特別針對城市生活中老小區沒有電梯、高峰期寫字樓電梯無法送上樓,以及非電瓶車送餐區域的物流裝備測試項目。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你點的外賣就是"機甲戰士"送來的。

12個運動自由度,外骨骼機器人讓你輕鬆送外賣

據瞭解,該設備是傲鯊智能HEMS-GS下肢外骨骼機器人,針對身高1米7到1米8正常體型的普通人,全身形外骨骼機甲設計自重16公斤,額定負載50公斤。整個骨骼有12個運動自由度,其中4個自由度為主動驅動,和傳統的工業機器人不一樣,有些"關節"需要配合人體柔性運動。

科幻成真!外賣小哥化身“機甲戰士”穿外骨骼機甲送餐

外骨骼機甲在工作時,通過整個骨骼把力量傳導到地面,不管設備有多重或者揹負的物體有多重,人主要承擔操作力,肩膀只需要承受5~10Kg的力,就如同揹著一臺筆記本電腦的重量。

雖然目前還是創新嘗試,但這給大家對未來外賣配送方式帶來無限遐想。

外骨骼早期雛形可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

外骨骼一詞,源自節肢動物門的動物。一般來說,生物界通常把具備堅韌特性的幾丁質體表層稱為外骨骼,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生物相對脆弱柔軟的軀體和臟器。從這個定義上來看,像螃蟹、蝦等動物的外殼都可以稱為外骨骼!

科幻成真!外賣小哥化身“機甲戰士”穿外骨骼機甲送餐

外骨骼機器人屬於可穿戴機器人,功能是直接輔助人的行動,增強人的四肢力量。其出現的雛形可以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初英國插畫師Robert Seymour的手繪畫:《Walking By Steam》。其畫作中以蒸汽為動力的行走裝置成為了外骨骼的早期雛形。

近代真正意義上的外骨骼研發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1963年,漫威漫畫“鋼鐵俠”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人們想把這種設備應用於軍方的設想。兩年後,美國軍方和通用公司聯合研發了一款名為“哈迪曼(Hardiman)”的動力外骨骼裝置。哈迪曼通過液壓和電機驅動結構,配合力覺反饋感應系統,不僅能夠感受穿戴者的動作意圖,還能將用戶的力量放大25倍。雖然在功能上已經頗具成效,但高達680Kg的自重最終令其“胎死腹中”。

科幻成真!外賣小哥化身“機甲戰士”穿外骨骼機甲送餐

近年來,隨著各國對外骨骼的研究不斷加大,出現了各種各樣外骨骼機器人,涉及製造業、物流、軍工、養老輔助等領域。此次,餓了麼推出外骨骼機器人送外賣,將外骨骼機器人帶入公眾視野,餓了麼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持續在外賣領域開拓餐飲品類、物流模式的創新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