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工業園區始建於1919年,由民國北洋政府籌資建設,距今剛好一百年整。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歷經國有化,大鍊鋼鐵,改革開放,產業轉型,08年奧運會的整體搬遷等一系列變遷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為首鋼園區的改造建設正式拉開了大幕。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首鋼三號高爐剖解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新首鋼園佔地8.63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正在進行中的最大城市更新項目。園區的大量制鐵工藝相關工業遺存如原有三號高爐、冷卻塔、熱電廠、精煤車間等工業建構,承載著大量的在地集體記憶,它們的改造更新標誌著原有園區從工業性向城市性的徹底轉變。三號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及D館空間,做為撬動整體改造的首批重要示範項目,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三高爐博物館和D館具備獨一無二的工業廢土美學基因,做為多維度的歷史切片集合,室內設計團隊在對工業遺存充分尊重的同時為其賦予新的語境,在巨大的工業空間中以敘事性的方式重構,打造出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識的工業賽博穿越場景。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平面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功勳柱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功勳柱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功勳柱 ©夏至


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分鏡頭

“鋼與火的穿越重生。”----劇本大綱設定為鍊鋼意象與鋼水奔湧的穿越場景。

水下展廳位於首鋼園的秀池中央,沉隱於水面之下,室內中軸線由水下展廳,甬道和功勳柱組成。水下展廳空間主體是清水混凝土的大構建,中心點是圓形天井,與通透的中庭形成質感上的強烈對比。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 ©夏至


三高爐博物館D館空間分鏡頭

“想象自己是一顆走向高爐內部的小礦石”。

D館是進入三高爐本體前的序廳空間,建築設計為此賦予了一系列具有工業感的外立面鋼結構及精密節點。室內設計團隊在這個連續的上升空間裡,用接近鋼材原石的色彩和材質繼續加強整體的體量感。鋼樓梯由地面交錯延伸到高爐底部的空間,路徑曲折,蜿蜒而上,形成更強的時間遞進感。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鋼樓梯底部用燈光和鋼構製造懸浮感,坡面鋪滿鐵礦石,劇本大綱的設定正在於此----“如果你也是一顆被運往高爐的小礦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 ©夏至


項目圖紙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總平面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平面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底下一層總平面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D館平面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水下展廳立面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功勳柱大樣圖

北京首鋼三高爐博物館水下展廳!新網紅打卡點!

功勳柱大樣圖


項目信息

建築師:蘑菇雲設計工作室

地址:石景山區首鋼園,北京,中國

面積:4532 m2

項目年份:2019

攝影師:夏至

室內方案主持設計(蘑菇雲設計工作室):徐迅君

室內設計方案深化團隊(蘑菇雲設計工作室):楊育青,崔強松,陳汝瑋,徐貞

室內設計施工圖團隊(北京清尚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於雷,黃雙秋,李鵬、劉晨、李昱曉、姚青龍

室內照明(優米照明設計):龐磊、李暢、張俊

室內標識(爍設計) : 張爍、王小陽、陳雅安、梁培華

建築設計(築境設計): 薄宏濤、劉鵬飛、蔣珂、範丹丹、康琪、王增、周明旭、鄭智雪

景觀設計(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朱育帆、姚玉君、田錦、孫宇彤、於淼、呂回、佟思明、易文靜

業主設計管理團隊(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王世忠、劉樺、金洪利、李景園、胥延、段若非、周婷、柴德文、董泉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