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工业园区始建于1919年,由民国北洋政府筹资建设,距今刚好一百年整。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历经国有化,大炼钢铁,改革开放,产业转型,08年奥运会的整体搬迁等一系列变迁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为首钢园区的改造建设正式拉开了大幕。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首钢三号高炉剖解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新首钢园占地8.63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中的最大城市更新项目。园区的大量制铁工艺相关工业遗存如原有三号高炉、冷却塔、热电厂、精煤车间等工业建构,承载着大量的在地集体记忆,它们的改造更新标志着原有园区从工业性向城市性的彻底转变。三号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及D馆空间,做为撬动整体改造的首批重要示范项目,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三高炉博物馆和D馆具备独一无二的工业废土美学基因,做为多维度的历史切片集合,室内设计团队在对工业遗存充分尊重的同时为其赋予新的语境,在巨大的工业空间中以叙事性的方式重构,打造出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的工业赛博穿越场景。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平面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功勋柱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功勋柱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功勋柱 ©夏至


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分镜头

“钢与火的穿越重生。”----剧本大纲设定为炼钢意象与钢水奔涌的穿越场景。

水下展厅位于首钢园的秀池中央,沉隐于水面之下,室内中轴线由水下展厅,甬道和功勋柱组成。水下展厅空间主体是清水混凝土的大构建,中心点是圆形天井,与通透的中庭形成质感上的强烈对比。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 ©夏至


三高炉博物馆D馆空间分镜头

“想象自己是一颗走向高炉内部的小矿石”。

D馆是进入三高炉本体前的序厅空间,建筑设计为此赋予了一系列具有工业感的外立面钢结构及精密节点。室内设计团队在这个连续的上升空间里,用接近钢材原石的色彩和材质继续加强整体的体量感。钢楼梯由地面交错延伸到高炉底部的空间,路径曲折,蜿蜒而上,形成更强的时间递进感。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钢楼梯底部用灯光和钢构制造悬浮感,坡面铺满铁矿石,剧本大纲的设定正在于此----“如果你也是一颗被运往高炉的小矿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 ©夏至


项目图纸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总平面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平面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底下一层总平面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D馆平面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水下展厅立面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功勋柱大样图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水下展厅!新网红打卡点!

功勋柱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蘑菇云设计工作室

地址:石景山区首钢园,北京,中国

面积:4532 m2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夏至

室内方案主持设计(蘑菇云设计工作室):徐迅君

室内设计方案深化团队(蘑菇云设计工作室):杨育青,崔强松,陈汝玮,徐贞

室内设计施工图团队(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于雷,黄双秋,李鹏、刘晨、李昱晓、姚青龙

室内照明(优米照明设计):庞磊、李畅、张俊

室内标识(烁设计) : 张烁、王小阳、陈雅安、梁培华

建筑设计(筑境设计): 薄宏涛、刘鹏飞、蒋珂、范丹丹、康琪、王增、周明旭、郑智雪

景观设计(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育帆、姚玉君、田锦、孙宇彤、于淼、吕回、佟思明、易文静

业主设计管理团队(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王世忠、刘桦、金洪利、李景园、胥延、段若非、周婷、柴德文、董泉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