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村裡長大的孩子,愛跑是天性,跑起來毫無章法,只憑情緒,常常是從山的這邊跑到山的那邊,從林子的外面跑到林子的裡面,跑在田間地頭,跑進十里春風。用現在的話來講,那便是童年,然而在我童年的歡聲笑語裡,總是夾雜著諸多的體弱和多病,大概在四年級我才如夢初醒,決心作出改變。小學的操場,那個用煤炭渣子和碎石子鋪成的跑道,便成了我的起點。

從這裡出發,我跑進了中學。我在這裡完成了我的第一個一千米測試,兩百米的跑道整整五圈,用時五分零四秒,哪怕已經過去八年,哪怕我已經測過了無數個一千米,這個“五分零四秒”我都沒有忘記。也是在這裡,我遇上了跑步的啟蒙老師,她要求我們每天自覺繞著操場跑五圈,一個學年下來,堅持下來的人寥寥無幾,很幸運,我是其中一個,也是她說的一句話:跑道前面總是有人的。成為後來我跑步的唯一動力。

我在高中有了自己的第一輛山地車,跑步也在那個時候變得功利起來,一切為了川藏線,為了儲備足夠的體力,為了應對常規的缺氧,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飛沙走石。我在這裡第一次走進運動會,三千米,還是兩百米的跑道,十五圈,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跑步,而是在轉圈,對於長跑比賽毫無概念的我最終用時13分多鐘,排名第九,恰巧錯過前八的錄取名次。後來,我便開始了習慣性錯過。大二的運動會,第二次參加運動會,這一次是5000米,20分07秒以兩秒之差再一次錯過錄取名次,排名第七。

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高二第一次參加3000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高考,高考的失利就像是給我宣判了死刑,那段時間我拒絕交流,拒絕網絡,於是,跑步和讀書成了那段難熬時光裡的唯一慰藉,早上跑過了下午再跑,下午跑了晚上又跑,一個暑假我跑遍了大足所有的公園和馬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也是在那個暑假,七公里的迷你馬,嚴格來說算不得馬拉松,但七公里對我來說已經足夠長,一次跑過最遠的距離,是高中繞著操場跑了30圈,六公里。看著那麼多的人在一起跑步,男的女的長的幼的,他們也有自己的痛苦,但此時此刻的他們都比較快樂,也是在那一刻起,我對高考才釋然幾分。跑完之後,我沒拿獎牌,沒拿補給,只給我的號碼牌拍了張照,配上四個字“生活繼續”宣告我的迴歸。

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第一次參加迷你馬

大一的我,對於跑步依舊停留在強身健體的階段,對於配速和心率依舊毫不知曉,仍舊帶著騎行川藏的功利目的在跑,雖然在這個時候我加入了學校的定向越野隊,開始跟著校隊進行較之以前稍顯系統的體能訓練。在沒有安排訓練的日子裡,每天五公里,一週一休。

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我的隊友和自行車

在我覺得自己終於有了足夠的體能儲備,也終於有了時間的時候,大一暑假,我上路了。大二,突然覺得川藏回來沒有目標了,加之繁重的課程,我一度放棄跑步。朋友叫我參加登樓大賽,我雖然答應了但也心裡發慌,畢竟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行過體育鍛煉,過程雖然艱辛,好在完成了比賽。一週過後,我參加了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半程項目,你能想象一個從未跑過十公里的人去跑半馬嗎,這件事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了我的身上。總共三個人同行,發令槍一響便衝散了一個人,只剩我們兩個人一起跑,每個人領跑一段,七公里過後,朋友掉下去了,我只好一個人在跑,雖然在跑的過程中一度非常興奮,但底子不夠的問題還是顯露出來,在15公里過後,每一次抬腳都非常難受,最後不得已只能開始走,我強迫自己一次只能走50米,然後跑一段再走50米,淚水汪汪地盼著下一個補給站,雖然能量膠和鹽丸讓我吃著非常難受。跌跌撞撞,我還是到了終點,當志願者把獎牌掛上我脖子的時候,我好像又想跑步了,是喜歡的那種想。

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第一次參加半馬

後來,我開始參加越來越多的跑步活動,路跑、登樓、越野我都來者不拒,雖然成績一塌糊塗,但在一次又一次挑戰身體極限的過程中,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樂趣。有人說:“你這樣花錢買獎牌有意義嗎?”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常常不願爭論,心中想的卻是:千金難買我開心。

同樣是在這一年,我的自行車丟了。在學校的停車棚,這輛陪伴我四年,走過超過六千公里ATX-777,徹底不翼而飛。在多少次尋找無果之後,我只能把自己的更多的空餘時間投入到跑步上面。正是在這段時間,我收穫了一種新的友誼,暫且稱它為“馬拉松友誼”。四個長跑愛好者走到了一起,雖然我與他們能力相差甚遠,但還是每天課後一起跑步,一起拉伸,一起進行力量訓練,交流訓練感受和訓練方法,再一起去吃飯。週末的時候再一起出去比賽。彼此競爭也在彼此幫助。每一個人都在進步著,我喜歡這種感覺。

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馬拉松友誼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而跑,我真的答不上來。我只知道,跑步的過程中,我屬於我自己,沒有手機和網絡、沒有學業壓力和王者榮耀,我可以在強度跑的時候專心一意,也可以在放鬆跑的時候思緒亂飛,下一個目標——全馬。

流汗的感覺總是有一種令人著魔的神力,跑步,大概也是因為喜歡吧。

談談我對跑步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