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首日,體育課老師發現全班“變圓”三分之一!碰肘慶重逢,午餐這樣吃

今天(4月27日),上海初三、高三年級迎來返校日。

與久違的校園闊別3個多月,同學相見分外興奮。最早到學校的學生,早晨六點半就來到學校。不能握手,不能擁抱,特殊時期特殊禮節,許久未見的同學以“碰肘”的方式慶祝重聚。更有趣的是,3個月不見,有體育老師竟然發現班裡的同學三分之一都“變圓”了。

返校開學第一天,晨報記者多路探訪開學現場,帶你看看特殊時期的校園重逢。

體育老師發現:三分之一學生“圓”了

開課第一天,儘管上午剛剛上了兩節體育課,寶山區吳淞中學體育老師王譽瑾就發現——班裡有些娃“變圓”了。

“一個班35到40名學生,上課的時候看過去,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胖了。一個班將近10個左右吧。女生居多一點。”

王譽瑾說,雖然孩子們穿著春季的校服,但明顯可以看出孩子們臉圓了。以前班裡就比較偏胖的張浩博,再見面又大了一號。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從1月份放寒假,到今天迴歸校園,張浩博明顯胖了一圈,最為明顯的就是腰圍。張浩博媽媽說:“原本我家孩子在同齡人中就是個小胖子,放假的三個月,目測張浩博胖了10-15斤。孩子大了,他每次都偷偷地稱重,但不肯告訴我具體體重。”

其實,張浩博屬於易胖體質,加上不愛運動,導致疫情期間體重快速增長。張浩博媽媽說,張浩博每天一日三餐,不吃零食也不喝飲料,每頓米飯一小碗,但是菜吃得比較多,葷、素都愛。

媽媽為了控制兒子長胖,紅燒肉、大排這些葷菜都不會單獨做,通常是炒肉片、炒肉絲,因為這些菜裡可以搭配青菜、木耳、土豆、胡蘿蔔等素菜一起炒。

疫情期間,孩子去樓下散步的次數和時間都減少了,每天不是坐著就是躺著。如今迴歸校園,張浩博媽媽發現兒子的校服穿得特別緊,尤其是褲腰帶夾裹著張浩博的小肚腩。媽媽希望兒子回學校後積極上體育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指標,逐漸加大運動量。之後她也會讓兒子恢復每天飯後散步的習慣,去小區裡步行半小時至一小時。

另一位學生劉鎮偉今天放學後回到家,直呼上了體育課“腳太酸了”!

令劉鎮偉媽媽感到欣慰的是,今天學校一上來並沒有只抓學科類知識,而是讓學生上了一堂體育課。

疫情期間由於上網課的關係,劉鎮偉頸椎和視力有明顯不適,所以在家會增加上肢運動,比如啞鈴、拉力器等,但體能明顯下降了不少。現在重回校園,劉鎮偉媽媽希望兒子能逐步恢復體能,多參與體育運動。

孩子們期待室外體育課,大約兩週體能可恢復

與孩子們變“圓”相伴,王譽瑾觀察到第一節體育課上,孩子們的運動狀態略有下降。

“做練習的時候,學生們的動作做不到位,跑步的姿勢也沒有以前每天上體育課的時候標準。儘管今天的課程降低了些難度和強度,但是從持續性上來看,孩子們做完練習有點氣喘喊累。”

造成運動能力下降的原因,王譽瑾分析,這段時間長期的居家生活,三個多月中還包含了一個春節。孩子們吃得好吃得多,卻缺乏運動,加上高三的學生忙於複習,可能沒有很好地跟隨線上體育鍛煉課程。

開學以後,吳淞中學體育課老師將點對點,從教室統一接學生到操場,下課時會讓每個孩子消毒洗手後再統一帶回教室,課上將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恢復性訓練。

對胖得比較明顯的學生,老師會專門出一套有氧減脂操。對本身就注重健身的孩子,老師會讓他們進行一些上下肢配合練習、核心力量練習,循序漸進增大強度。

“如果孩子們能跟著老師的節奏好好鍛鍊,每天一節體育課的節奏,大約兩週差不多就可以恢復到以往的運動能力了。”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返校後除了每天一次的體育課,各個學校也給學生們留出了活動的時間。華師大一附中保留了廣播體操時間,每個學生的腳下都有白色粉筆標註的點位,將距離隔開。在建青實驗學校,早晨錯峰到校時,較早時間抵達學校的三個班級,由老師帶到操場上跑早操。

開學首日,不少學生問大境中學特級體育老師俞定智:“何時可以在室外上體育課?”同學們紛紛表示想要跑步、打籃球、增加戶外運動,就連女生也不例外。

俞定智告訴記者:“3個月的超長寒假讓學生極度缺少運動,但要恢復學生體能不能惡補,必須循序漸進展開。尤其是熱身運動,要增加時長,讓肌肉和骨骼都慢慢適應,然後再開始跑步。”

第一頓午餐怎樣吃?取餐也分男、女生

華師大一附中的食堂裡,設置有自動感應洗手龍頭,每個水龍頭都配備一瓶洗手液,每個用餐的座位都用透明隔板做間隔。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為了更有序地取餐,學校食堂每個座位都確定到每個學生,班級、姓名等信息都標註在透明隔板的紅色紙張上。記者在現場發現,取餐竟然也分女生、男生窗口。倒不是因為男女生飯量有差異,而是為了方便老師指引學生,按照窗口取餐。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閔行中學,高三年級的539名學生已經下課,正在分批次來到食堂準備午餐。排隊取餐的學生之間時刻保持著一米的間距,做到“北歐式排隊”。學校採用的是固定式座位就餐。入座後,學生們將口罩放入學校為他們事先準備好的一次性塑料袋內保存。

金蘋果學校要求初、高三開學後,學生用餐按一人一桌方式用餐並提前公示餐區規劃。“我們學校相對比較大,食堂可以一次容納超過2000人。”校招辦老師朱蓓蕾說,“現在只有初三和高三兩個年級返校,我們要求進入食堂前必須測量體溫,佩戴口罩,不佩戴者不允許拿飯。排隊時人與人間隔一米,領完飯後一人一桌,朝南坐下,不允許交頭接耳,自己管自己吃。”

虹口實驗學校有自己的廚房,但沒有專門的學生餐廳。記者得知,今日返校的初三年級,午餐時,每個班級將一拆二,分在兩個教室裡用餐。校長鬍培華說,後續全部年級陸續返校後,午餐時沒有多餘的教室進行班級分拆,“但午餐時可以保證單人、單座、單向。”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在建青實驗學校,以九年級為例,每班學生三十餘人,用餐時間每班留下不超過16位學生在本班就餐,另一部分學生統一安排至其他空教室就餐。全部套餐在食堂分裝、封蓋完畢,按照每班就餐人數裝箱送往各班門口,餐盒保溫覆蓋。

隨著午間12點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的用餐時間到,有的學生掏出自帶的酒精溼巾開始擦拭自己的桌面。

老師安耐住興奮的娃們,讓大家不要自由取餐,而是依次到講臺處用免洗消毒洗手液洗手,從教室前門出來取餐再由後門進教室,將餐盤擺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所有學生都已取餐就位,老師才按下“開始鍵”,孩子們統一摘下口罩,打開餐盤,安靜就餐。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就餐期間,除了食堂分餐師傅忙著遊走於自己負責的班級,各班老師、學校領導也都在初三和高三的所在的班級,上下樓層來往觀察、指導,把可能存在的不足記錄下來,二次分析改進。

在華師大第一附屬初級中學,返校復課的第一頓午餐,學校給學生們精心準備了一份“驚喜”:滷蛋+炒蛋,雙蛋寓意中考得勝。

開學第一課:把好心理關

“不知道大家這次是懷著何種心情回到學校的呢?是不是和我一樣,心情有些複雜?”今天早上8:30,華師大一附中初級中學102名初三學生,一人一座戴著口罩坐在教室裡,看著電子屏幕,耳邊傳來該校心理老師陳元捷聲音。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回到學校,重新面對學業壓力,以及兩個月後將要面臨的中考。加之疫情尚未結束,始終會讓我們有些擔心,在學校的日常生活、與同學朋友的交流方式也都相應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僅平時要戴著口罩,還要保持社交距離,這些都會讓我們出現一些不適應。學生重回校園出現不安、焦慮、擔心、害怕等等情緒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陳元捷說。

建青實驗學校開學第一課,學生們一起收看校園電視臺準備的直播講座,尚麗娟老師對學生們進行復課心理調整知識直播。她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配合開學後作息時間規律作息,高效適應學校的學習節奏。其次,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短期目標如查漏補缺、學習任務,長期目標如中考高考、職業理想。第三,改變認知,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讓積極的情緒流淌起來,多關注學校積極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同伴關係。第四,保持穩定的情緒,及時調整負面情緒。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靜安區共有中小學99所,其中初、高中53所,都配有心理教師。昨天開始,很多學校開始在做開學第一課,心理輔導都是其中重要內容。靜安區教育學院心理教研員楊紅梅表示:“這次疫情前所未有,對學校、家庭和孩子都是一次心理大考。心理輔導,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希望能幫助孩子發展出生命的彈性。”

孩子們盼望開學,復課第一天精神飽滿

今天(4月27日)早上6:35,華東師大一附中門口就迎來了第一位到校的學生。“今天來學校非常開心,終於可以見到久違的同學。來校園學習更有氛圍,高考加油!”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不能握手和擁抱,許久未見的同學以“碰肘”祝重聚

在建青實驗學校九年級五班的門口,熊怡敏和陶君成時隔三個多月終於線下相見了,這對要好的朋友難掩返校的興奮和激動,看著想念許久的老師和同學,覺得有點“不真實”。

专稿 | 开学首日,体育课老师发现全班“变圆”三分之一!碰肘庆重逢,午餐这样吃

“大家都好激動,一定要回學校,在家腰也痛腿也酸的,一回來感覺都沒了,好神奇。”

“是啊,我們還在比個子,看有沒有誰又長高了。”“進校晨檢、提交健康碼、測體溫,到處都有洗手消毒的設備,流程這麼細,能感覺到學校為我們做了很多!所以我也能安心下來,更多去關心自己的二模考試。”

陶君成說,根據這段時間的學習情況來看,自己的成績剛剛超過平均線,希望返校後能抓緊校園學習時光,再爭取一些進步。

“接到27號返校的通知,我們家長還是蠻激動的,畢竟初三了,開學前老師做了很多防護提醒,感覺比家長考慮的還要細緻,今天孩子一大早就起床了,喊著要來找小夥伴們。”九年級學生甘玉涵媽媽說。

建青實驗學校副校長萬技偉,早晨七點就趕來學校門口疏導學生入校,之後又趕往高三年級為畢業班的孩子們上語文課。

對學生們的復課狀態,萬技偉在上午的兩節語文課上觀察到,孩子們已做足充分準備,對課程進度沒有出現疑惑、不適應的情況,大家上課精神飽滿,看得出對返校的渴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