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罪己詔”

中國企業“罪己詔”

中國明星企業的星光正不斷被自己“抹黑”。慶“渝”年“第二部”之後,蔣凡的處罰結果也隨之公佈:降級、剔除合夥人職位。被譽為阿里“太子”的蔣凡或從此與接班人無緣。從噹噹內鬥到瑞幸造假,再到阿里整風,那些風暴中的主角所要經歷的罪與罰可能才剛剛開始。

噹噹:內鬥

搶章奪權事件後,李國慶再度發聲。

4月27日,李國慶在朋友圈發文稱,他接管公章、財務章,並給原保管者寫了收條。

“前後15分鐘,沒有任何撕扯,何來搶?!”他解釋,所謂的四個大漢其實是新董事,董秘和早晚讀書公司攝像,助理,行政,司機等。

而文章的落款為“噹噹網董事長兼總經理”。

從夫妻反目,再到創始人奪權,一位是北大的高才生,一位是華爾街投行出身,噹噹到底是誰的當當?

工商信息系統登記的信息顯示,俞渝的持股超過6成,噹噹的說法是俞渝的持股有52.23%。不過現在多了一個新的變數,雙方的孩子可能持股18%,而孩子的股權目前由兩夫妻代持。

因此,也有人認為,李國慶突襲的行動不在於接管噹噹,而是通過攪亂噹噹股東會和管理的方式,把離婚案、股權分割和噹噹治理方式置於不可調和的聚光燈下,即便最後無法真正控制噹噹,至少要達到其平分當當股權資產的目的。

十年前,噹噹赴美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完全基於線上業務、在美國上市的B2C網上商城,市值一度達到26億美元,那一年是噹噹的巔峰時刻。

2010年的阿里麻煩不斷,支付寶VIE事件、淘寶“殤”城、股價暴跌……馬雲面臨著社會道德、商業誠信的雙重危機;那時的劉強東還未於奶茶妹妹相識,京東也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B2C。

此後今日頭條、美團、拼多多輪番登場,再到當下大紅大紫的直播電商抖音、快手。大佬們換了幾茬,噹噹卻像一名日漸退步的學生,不僅缺席了每一場考試,如今只剩下內鬥吸引眼球。

垂直電商退潮,噹噹也早已不是那年的當當。今日的當當,不僅沒有了爭鬥之心,甚至連自給自足都成了問題。

“裁員傳聞”不絕於耳,此前,還有媒體報道稱,噹噹員工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只發基本工資,績效、獎金都沒有按時發放。

疫情期間,以京東、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均成為抗擊疫情的優秀代表,而噹噹卻成為反面教材:一位曾在公司辦公3天的員工確診為新冠肺炎,導致66人被隔離觀察、200多人居家隔離。

似乎每一次噹噹承壓,李國慶都會出現。

噹噹不是從前的當當,市場也不是從前的市場了。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噹噹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0.5%。

沒有了規模,俞渝為噹噹所作的規劃是”小而美“。對於當網未來的選擇,俞渝給出的三個方向分別是:香港上市,但並無時間表;學習華為不上市,成為一家小而強的私有公司;遇到合適買家,再次考慮出售或接受投資。

瑞幸:內幕

如果說高管內鬥的當當尚能自保,而造假的瑞幸面臨的後果要嚴重得多。

4月2日晚間,身披光環無數的中概股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舉世譁然。公司公佈調查顯示,其COO劉劍以及部分員工偽造交易價值大約22億元人民幣。同一時間,瑞幸股價暴跌,盤前暴跌85%,開盤20分鐘內三次熔斷。

距離瑞幸承認造假尚不足一月,4與27日,就有消息稱,證監會目前已經派駐調查組進駐瑞幸咖啡,多位審計人員正在對瑞幸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

瑞幸為什麼要造假?這是否如瑞幸官方所言,是高管個別人誠信問題?

究其原因,這是瑞幸用資本做的一個局,最後自己套住了自己。

瑞幸的模式一出生,就驚呆了很多人。瑞幸高管也曾經高傲的說過,看不懂瑞幸的人,是因為思維的守舊。不得不說的是,這是個非常“機巧”的模型,這個模型機巧之處在於,瑞幸的團隊找到了一個能夠用資本驅動快速擴張的產品類型,就是咖啡。

可惜,中國用戶的增長速度,還是趕不上瑞幸開店的速度。瑞幸只能靠補貼來獲得增量市場。那麼瑞幸為什麼要瘋狂開店呢?

開店的本意是滿足潛在已知消費者的需求。可惜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跑不過瑞幸的開店速度。消費力就像種子,需要時間生長,可是瑞幸跑的太快了,沒時間等。也許有一天咖啡會成為一個更加普及的消費品,但是中國不同的城市,消費力不同的市場,進程也會不同。

因此,有人認為瑞幸的造假行為,是這一“顛覆”性的商業模型一步一步推演至今的必然產物。

瑞幸造假事件也導致中概股接連被狙擊。此後短短几日,愛奇藝、跟誰學相繼被做空,好未來自爆銷售醜聞……中概股市場烏雲密佈。

一系列重磅利空之下,伴隨而來的是中概股的股價暴跌。4月7日晚間,好未來教育發佈公告稱,在例行的內部審計過程中中發現了某些員工誇大銷售數據,製造虛假合同。隨著好未來的自爆,當晚,其股價下跌17&,市值一下消失了420億元。

股價暴跌,甚至讓一批互聯網金融中概股瀕臨退市邊緣。有些不僅全部跌破發行價,更有多隻步入了1美元區間。

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公開甚至表示,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證監會主席在電視媒體上,公開提醒投資人,不要投資中概股。

如今的種種跡象,不禁讓人想到十年前,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東南融通等一批中概股因財務造假被集體做空。綠諾國際因欺詐從被做空機構渾水質疑到退市只用了短短 23 天, “中國概念股”也被推到風口浪尖 上,此後一年內超過20家中概股退市。

更嚴重的是,隨著事情的發酵,中國公司接下來在美上市數量將大幅減少,即使成功上市,市值也會被嚴重低估,並最終導致不少中國公司私有化回國。

統計顯示,迄今為止,358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已有108家被摘牌。歷史似乎正在重演,甚至會更加變本加厲。

阿里:內控

“標杆企業”阿里也開始整風。

4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公佈了蔣凡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阿里確認:阿里在2016年投資如涵電商的決策與蔣凡無關;蔣凡對如涵電商、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經營活動並無任何利益輸送行為。

不過,最愛標榜企業文化的阿里怎麼會對影響如此之大的事件輕描淡寫呢?

阿里方面表示,蔣凡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決定對蔣凡作以下處分:即日起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

取消合夥人身份意味著與接班人無緣,對於一直被阿里以“太子”身份培養的蔣凡,這個處罰是否過重呢?

“我個人認為不算重”。上海奇榕諮詢公司創始人張詩信指出,此前阿里就曾以雷霆手段處理員工違規,2016年中秋節,一位低層級的員工因多得了幾盒月餅被阿里處罰。 當時在其他人看來不是特別嚴重的一件事情,大家都認為阿里太不近人情了,處罰太嚴重了,但是阿里還是這麼做了。

“今天下午蔣凡被處罰的這個消息發出來的同時,有一個消息說張勇為蔣凡說情,這則消息我不是特別相信,因為這似乎不大符合阿里的文化,也不大符合阿里的價值觀。如果確有此事,我個人情願認為大約是在唱雙簧。 ”張詩信表示。

阿里商業版圖巨大,投資眾多,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律也顯得更為重要。

沒有了蔣凡,阿里還會有“張凡”、“李凡”,可是張大奕的如涵沒有Plan B。

4月17日,如涵大跌6.36%,市值蒸發約2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張大奕身家在一夜之間損失超2000萬元。從2019年4月3日IPO至今,如涵股價已經累計暴跌64%。

作為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曾經的如涵被稱為“中國MCN之光”也不為過。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3億元入股如涵。在阿里的加持下,如涵一路高歌猛進,估值達到31.3億元。

經調查,雖然蔣凡沒有利益輸送,但給如涵的打擊卻實打實。從4月15日開始,如涵股價就已經連續下跌。

北京商報記者陶鳳 常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