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廷傑:直播經濟或成為中國商業模式創新的典型案例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凌紀偉)4月26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與知識管理研究中心、新華網、抖音主辦的“疫情之下:直播塑造的數字經濟新業態”論壇通過飛書線上舉行,會上發佈了國內首份《推動經濟新業態成為新常態——抖音直播助力經濟復甦白皮書》。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高校院所的專家就直播經濟商業模式、發展趨勢進行演講,並圍繞白皮書做點評。

吕廷杰:直播经济或成为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圖為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

會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表示,“直播經濟現象確實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商業模式創新非常典型的案例。”他認為,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業態,直播市場潛力非常巨大。當直播和場景結合,直播就不再是“搖錢樹”,而是“搖錢樹”的土壤,成為使能他人的平臺。

呂廷傑說,“直播的前景非常大,它不光能夠帶實物商品的貨,它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就是技術驅動。”他介紹說,5G技術到來,支持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影像、雲遊戲等等,5G也會直接影響直播行業,因為技術的驅動會催生新的直播業態。“直播業態遠遠不是今天看到的帶貨,未來直播的形態非常值得關注。”

直播進一步向前發展,呂廷傑認為應該關注要素市場。“今天的要素市場,國家一直倡導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要培育要素市場,從這個角度來講,直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他表示,通過直播所獲得的數據,用它驅動供應鏈,就可以按需生產,降低庫存,提高物流效率,減少盲目性生產,這才是基於數據的要素市場調整,所以直播驅動供應鏈最終會提高社會效率,推動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

《推動經濟新業態成為新常態——抖音直播助力經濟復甦白皮書》,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與知識管理研究中心的學者與抖音的實操者,聯合組成研究和調研團隊,分析涉及教育、農業、零售、旅遊、地產、汽車等行業近百個抖音直播經濟活動案例,梳理直播重塑疫後4大生產經營場景,總結直播服務經濟活動5大要素,提出傳統產業可借鑑4大“直播+”商業模式,闡釋直播帶貨不僅是救急工具,也是“直播經濟”全面發展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