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2017年2月7日,在央視舉辦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中,憑藉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氣魄,來自上海蘭生復旦中學的武亦姝火了。

“七月流火,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首出自遠古時期的古老詩歌,從她的口中清脆流利地吟出,瞬間驚豔了整個賽場。觀眾們盛讚她滿足了現代人對於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一襲漢服,滿身書香,從容淡定,文靜雅緻,才華橫溢,出口成章……

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吟誦的這首詩,出自《詩經·豳風·七月》,是一首規模宏大、具有代表性的敘事詩,詩中反映了西周農業的生產情況和農民的日常生活。作為一個華夏子孫,我們可以不認識武亦姝,卻不能不知道《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典的源頭,收錄了我國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305篇作品。《詩經》原本只稱《詩》,或連帶詩篇的大約數稱《詩三百百》。所謂《詩經》,是後世儒家學者把它稱為經典以後的稱呼。

《詩經》的作者包含了當時社會不同身份、不同社會經歷、以及不同性別的人。它包含的題材各種各樣,有抒情、敘事、諷刺、讚頌等。創作的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愛情、婚姻、民俗、政治、農事、狩獵、戰爭、歌舞幾乎都有涉及。

《詩經》廣闊而豐富的內容是我國古文化和古文明的載體,也是我們瞭解古代社會和古老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典籍。

《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從古至今,名人學士們所著關於《詩經》研究和賞析的書籍有很多,作為一個愛好古典文學的人,我也閱讀過不少。近日讀了作家李顏壘的著作《最美不過詩經》,對於《詩經》的瞭解又增添了幾分。

李顏壘在《最美不過詩經》這本書中,從情有獨鍾、思念如潮、執子之手、紅顏禍水、戰爭悲音、人生悖論六個方面入手,揭秘恬靜悠遠的先秦生活,解讀至純至真的詩經之美。在那片樸素的天地中,人們採摘著快樂、憂傷與希望,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都能唱出來成為歌謠,不加修飾,卻吟出了純粹的詩章。

在這些詩篇中,描寫男女愛情婚戀和當時人們生活狀況的詩歌佔了很大一部分,也讓我們從中看到遠古時期的人民,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怎樣的愛情。

《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一、先秦人民的愛情,是美麗惆悵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的開篇之作。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詩三百》用這首以愛情為名的《關雎》作為開篇,由此可見愛情無論在哪個朝代,都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雎》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講的是一位青年男子,在河邊遇到一位美麗賢淑的姑娘,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向心上人表白,只好把思念放在心裡,從此陷入日思夜想難以入眠的相思之中。他輾轉反側、寤寐求之,卻又求之不得、焦慮不安。這種心情,想必很多人情竇初開的時候都曾經有過吧?

《關雎》中的愛情之美,不僅美在那“君子好逑”的姑娘,美在那“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相思,美在那“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希望,更美在那“河之洲、左右流之”的可遇而不可得。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詩經·周南》中的這首《漢廣》,是一首樵夫唱的單戀情歌。這位在漢江邊砍柴的樵夫,看到高大的喬木和浩瀚的江水,不禁牽動了情思,想到心中那個愛慕卻難以追求的姑娘,心中無限惆悵,於是便唱出了這首蕩氣迴腸的戀歌。

《詩經》中與《關雎》同樣可遇而不可得的愛情,除了《詩經·周南·漢廣》之外,還有《詩經·秦風》中的《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一首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的詩。美麗的伊人始終站在那“水中央、水之湄”,那個想要追求她的人,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河流,遠遠地看著自己心儀的對象,無法得到,卻怎麼也忘不了。

這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情,真是既美麗,又散發著淡淡的惆悵。

《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二、先秦人民的愛情,是自由大膽的

青春的少年哪個不多情,妙齡的少女誰個不懷春?在先秦那個遙遠而古樸的時代,那些正值青春的男女青年也和當今的少男少女們一樣,渴望著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遇見一個合適的人,談一場甜蜜的戀愛。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詩經·鄭風》中的這首《野有蔓草》,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首情詩。一對青年男女在一個露珠未乾的早上不期而遇,一見傾心,從而私訂終身,相約“與子偕藏”。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先秦時期,男女之間的交往是比較自由的。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這首詩出自《詩經·衛風·木瓜》,這是一首男女青年互贈禮物表達愛意的詩。詩中的女子看見一位心儀已久的男子從身邊走過,於是將一個木瓜投給了他。男子心領神會,於是趕緊把自己隨身攜帶的玉佩贈送給姑娘。

因為他明白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木瓜,這個木瓜代表的是姑娘那顆誠摯火熱的心。

我們知道,在兩千多年前,先民們都是以贈送瓜果、佩飾等東西來表達愛慕之情和確定婚姻關係的。男子回贈姑娘玉佩的熱烈反應,說明他也愛慕這個姑娘很久了。姑娘喜歡男子也不藏在心裡,而是通過投擲一個木瓜給他大膽地表達出來。他們之間這種質樸大膽的表白,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愛情,更流傳了千年。

同樣大膽的愛情在《詩經·召南·死有野麕》也有表現。“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詩中的男子扛著獵物回家的時候,遇到一位懷春的女子,他把剛剛打到的獵物用白茅草送給她。女子接受了他的追求,兩人在外面幽會時,女子輕聲囑咐男子:“不要著急,不要慌張,不要引得狗兒叫汪汪。”

這樣自由活潑、熱烈大膽的愛情,實在令人既羨慕,又欽佩。

《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三、先秦人民的愛情,是忠貞不渝的

1944年8月,張愛玲和胡蘭成以一紙婚書為定結了婚。胡蘭成在婚書上寫下一行字:“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是他給張愛玲的愛情誓言。可笑的是,這個把誓言寫得如此美麗的男人,原來是個最負心的人,他沒過幾年便喜新厭舊變了心,最終負了張愛玲。

熱戀中的男女都喜歡發誓,比如:我永遠愛你;我愛你一生一世;我這輩子只愛你一個人等等。相比現代人的直白,古樸的先秦人民就顯得比較詩意,他們對愛人的誓言,是以民歌的形式吟唱出來的。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詩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是一位遠征參戰、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對遠方妻子的愛情誓約:今生今世我們都不分離,就算生死也不能將我們分開。我一定會把我們的誓言深深記在心裡,緊緊握著你的手和你一直到老。

這鏗鏘有力的誓言,穿越了幾千年的時光,依然能夠擊中人們心底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一次又一次被後人深情地吟唱。

青春易逝,紅顏易老。在老得哪也去不了時,還能有這樣一個人陪在身邊,攜手笑看細水長流,問此生,夫復何求?

《最美不過詩經》:從古老的詩歌中,感受先秦人民的愛情

和睦的家庭生活、真摯的夫妻感情,是每一對相愛之人對於美好人生的最大心願。

這樣的願望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正如《國風·鄭風·女曰雞鳴》詩句中所描繪的:“宜言飲酒,與子攜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日幕降臨,天色將晚,勞累一天的夫妻兩人在自家的小院中相對而坐。他們吃著美味的飯菜,喝著醇香的美酒,你唱歌來我跳舞,你彈琴來我鼓瑟。這寧靜安詳、悠然自得的生活,是如此的舒心和歡暢。

夫妻恩愛情深、攜手相伴到老,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愛情,這也是世人追求的最高的愛情境界。

《詩經》中大量的愛情詩,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戀愛生活中的各種情景和心理,以及相關的民風禮俗。

這些詩歌,既散發著自由大膽、忠於愛情的青春活力,又表現了對某些禮制的衝突。相思相愛,感情專一,忠貞不二,是對偶婚的需要,也是人類兩性關係步入文明社會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