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究竟毁掉了多少孩子?

颜值甜


这句话应该是每个家长都会说的,小时候明明自己是对的,家长不理解总觉得年龄比我们大,阅历比我们丰富,喜欢替我们做决定,当我们发起反抗的时候,又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我不会害你的。’这些话我无法反驳。

可是,时代变了,我们的脑洞会更大,家长有些时候脑洞,想法,思想,已经固定了,他们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别人说一就是一,对我们的保护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想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却又不让我们去尝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结果不如意有去埋怨我们。

最后,我们的思想也被固话了,他们又会说我们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没有一点自主能力。其实想让孩子成长,就要放手,哪怕孩子会受伤。小时候受伤都是小伤,总比长大了受的伤轻很多。


李家慧735


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提要求时,往往会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而孩子往往不理解、不接受,造成亲子矛盾。

从父母的角度看,爱子心切,提的要求说的话做的事,肯定是不会有坏心的,但可能基于父母的认知,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父母的要求,有可能是不合理的。所以,父母要适当反思自己,适度放手,当孩子需要你提出建议给予帮助时,就及时出手相助。同时,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抉择的空间和机会,哪怕是错的,也是他必须要走过的路,也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有时候,父母需要有容错的雅量,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人生有很长的路,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父母不能过于束缚孩子,硬性指令,必须要走哪条路。孩子的路,要他自己摸索着走。所以,一切都要“慢慢来”。

从孩子角度看,对于父母的意见,还是要慎重考虑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他们出于自己的经验给你提出的建议,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不同意不接受,请把自己的理由好好地跟父母沟通,取得父母的理解。在沟通过程中,也再次审视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如果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么你不妨去尝试,但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要让父母担心。慢慢地,如果你做得足够好,父母也会改变观念,认可你的做法。一切,也要“慢慢来”。

父母和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彼此都要好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宽容对方。慢慢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浅溪jlj


其实找到一个为你好的人,很不容易。

如果父母对你说这句话,那是真的为你好。帮你选择,帮你安排,百分之一百二对你好。但处处管束,处处帮你安排,处处操心,那就影响了孩子的生活规律,我并不赞同。我个人观点:对孩子好,父母应赢得认可,适量有度。

如果是老板说这句话,你要咀嚼与观察是否在真的培养你还是暂时在哄你,实际都没关系,每件事都是经历与阅历。

我都在为你好,要认真品味,别一味否定,也不能全程接受。。。


申第教育John


  “你看吧,让你不听我的,现在吃亏了吧,我可都是为了你好!”   我们中有多少人是听着这句话长大,并把这句话也种进我们孩子生命的呢?   今天依然为大家分享一篇来自刘凤老师的文章,这篇文章将真正教会我们“如何真正为孩子好!”Ta值得每个为人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我们阅读. 孩子的想法,你真听过?   母亲节那天,我的孩子小文一手背在身后,一手端着个盘子像服务生一样毕恭毕敬地递到我面前。   黄色的面包,切成圆片状的黄瓜,三角块的毛桃,白水煮蛋被剥了壳并一分为二混搭组合在一个洁白盘子里,扒拉开里面还藏着丁状的玉米肠。似乎为了增加节日的甜密度,孩子还在面包皮上淋上了一层薄薄的蜂蜜。   看我大块朵颐,小文很高兴:“怎么样?”我双手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   作为一个母亲,除了以如继往的接受孩子的礼物,争抢或丢炸在微信群里的红包,为家里的老人做点什么.......我要为自己做点什么,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样一个有关我作为母亲身份的节日。正好同事露露推荐一个纪录片《镜子》,同时我也邀请先生一起看。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看着片头语,先生来了一句:“这个多长时间?”   “15分钟。”我回复到。   °“我曾经是一个机器人,我听主人的发生的任何指令......”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否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这些对白加上屏幕里一张张青春而又扭曲的脸面对镜头发出的心声,让小文安静下来。   “爸爸,一起看嘛,今天可是母亲节......”第一集15分钟完后,孩子迫不及待要看第二集且拉着她爸爸的手,直到爸爸微笑着点头。   于是两个大头加中间一个小头凑在一起对着手机里播放的视频被定格1个小时,“对嘛,你们应该听听我们的小孩子在想什么......”小文看着我眼眶湿润便主动把头靠了过来。   “是的,我们也是第一次做家长,的确是需要学习......”我点点头把孩子头拢过来。   我们边看边讨论,小文也提到他们班上一对所谓早恋的同学被班主任以请家长为警告,强行“拆开”,女孩子为此背地痛哭数月。   而真相不是那位同学不愿意学习,而是家里爸妈的离婚,让她害怕,她太渴望寻找到有爱的感觉,至于她想要的是亲情的爱还是爱情的爱,因为年纪尚小,她自己也分不清楚。   听到这里,我心里一阵心疼,不知什么时候把我们父母视为天的孩子,在我们还没意识到时他们开始迅速长大,且不肯再牵着我们衣角对我们亦步亦趋。   并且她会带着我们给她的人生信念面对未知的未来,那么,我想除了那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呀!”我们首先让孩子知道的是“ 我是一个有独特灵魂”的人。 如果孩子连他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孩子,你到底怎么啦?”当我们想问孩子时。   “我不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以后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孩子的内心里其实也在发出这样一个声音问自己。   “我总觉得你们不了解我,但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我还以为我有多优秀,我曾以为我成绩不错,但.......”当我家小文把这篇自嘲自己幼稚的日记送给我时,我被震撼到了。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了解孩子,事实上你都是不那么了解TA的。   “好,孩子们,请告诉我,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的优点有哪些,写下十个优点,然后告诉我...”在一个五四青年节的下午,我对面前100多个孩子发出邀请。   偌大的礼堂里,先是几秒钟的静默,然后开始窃窃私语,“怎么啦?”我有点不解,几个胆大的孩子叫着:“太难啦,我怎么可能有10个优点呢?”   “那5个?”我降低标准,“还是太多了!”孩子继续摇摇头。   “那3个?”我只好再降低标准,“还是有点难,我们试试吧!”孩子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   结果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写出三个优点,甚至一个都写不出来。我是调皮捣蛋的,胆小的,拖拉磨蹭的,不听话的孩子。那么谁告诉他们是个调皮的孩子,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   当我邀请一个写满3个优点的孩子上台来分享时,只有一个带着眼镜文静的孩子怯怯地把手举起来,她举手的理由也让我哭笑不得——“老师,我觉得你挺不错,不想让你太尴尬....”。   这个女孩的确分享自己的优点比较自信,但大部分都是她的特长——   “我会英语”   ”我会跳舞“   ”我的笔记做得比较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   我指出这是她的特长,“除了你说得这些特长,还有什么吗?”对于我的提问,她木然的摇摇头。可见她对自己的性格特质没有更多的了解,换句话来说,这些价值都建立在外界的夸奖上。   孩子最早的价值感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认可。从婴儿开始,TA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孩子会我们父母对Ta的评价,去慢慢一点点像拼图一样拼出自己的样子。   “你很敏感,内心细腻,也很善解人意,怕冷了老师的场,否则不会鼓起勇气站在这里,老师谢谢你。”孩子听了我的话,抬起头郑重的看着我,眼镜片开始模糊,我们紧紧的拥抱了好一会儿。   我们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给孩子设置很多“应该”、“最好”......."我是为了你好!"我们当然就是爱孩子的,可是当一个人被他人的声音充斥着完全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时,他就会感觉被吞噬掉。   “你是我的孩子,我才说的,别人拿钱给我,我都懒得说呢......”这是我孩子时我的父母经常对我说的话,没有理由,我吃得盐比你走的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得听我的。我们开始将孩子物化,可事实上每个都有着独特的灵魂。   所以,孩子没有怎么了。TA一直在探索自己,TA一直渴望自由。而作为家长,你需要去分享,作为父母,你到底怎么啦?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   你是如何对待生活的,   你是如何克服未来恐惧活在当下的......。   此刻,我对小文承认到:“妈妈,学习成长了这么久,发现还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发现我也有害怕,因为我数学不好,所以对你学数学就特别焦虑......”   “没关系的,妈妈,”小文把我的脸扳过,狠狠地亲了一口。 孩子,先学会取悦自己   其实孩子爱我们父母也超乎了我们的想像,他们是多么在乎自己在父母中的样子,并借由父母眼中的自己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请问哪里是起跑线?我常常听见父母现实生活中说:   “你要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你这次考了XX分,我就跟你买YY,”   当父母无意识的表达“如果你做了什么,我才会更喜欢你”,孩子就会觉得只是成为他们自己是不够的。   一次元旦,我陪小文到文具店为她的同学挑礼物,突然她拿着一个东西跑过来说:“妈妈,我也给自己挑了件新年礼物。可以吗?”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见店老板大赞:“怎么不可以呢?哪去找这么好的孩子,你家孩子多爱学习啊,你妈怎么可能不同意呢?”   我抬头一看:“居然是一本口算题。”我笑了(当时觉察为什么笑了,因为我的期待还在那里对吗?但孩子是真心的,跟你的期待也一样吗?充满灵性的孩子选了她认为你快乐的方式来讨好你,这份爱是不是让你体会到她的悲凉,我不停的反问自己)。   于是,我很温和的接过口算题翻了翻,对孩子说:“说真的,我很开心,我开心倒不是因为你选了这个口算题,而是因为你真的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为自己负责,我挺高兴的,但是最近会不会觉得累啊?”(我本来想说孩子不要讨好我,你就是你自己,而我是我,我不需要你来完整我,但我觉得会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换了种方式去肯定她。)   “当然累!”   “哦,家里的口算题用完没?”   “没有!”   “那,我们就先不买好不?等家里用完了再说好吗?”   “好的,那我想买那个花花姑娘的本子,可以不?”   “当然可以,你可以任何你想买的,就目前而言........”   大家看到这就明白了,其实孩子更想买的是她选中的那个漂亮的本子,但怕大人不高兴,而先采取讨好的方式来取悦大人。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Jeefrey,一针见血的这样描述过:“因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支配地位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步入取悦父母的节奏,然后就会压抑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长大后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不要让孩子取悦所有人包括父母   因为没有谁能取悦所有的人,春雨不可能取悦所有人,贵如油也不能取悦所有人,农夫喜悦其润泽,但行人恶其泥泞;明月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尽管明月皎洁,但家人喜其观赏,盗贼恶其光明,就连老天都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   同时更严重的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活着,必然丧失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所有对自己的肯定,欣赏,赞美都取决于外在,那么别人给你很容易,拿走也很容易,你得教孩子不如取悦自己,这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放 下   “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你XX样妈妈才喜欢你””你看人家孩子...“这样的养育执念。   去真正走进Ta的心,听听Ta的想法,让Ta知道自己是谁,并让孩子相信取悦自己是没错的!如果你做到了这些,请相信这样的孩子无论面对怎样的未来,身处何种景况,我想他都将有力量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种取悦自己,快乐而自信的人生。


一天影音制作


这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没少听,听着道理没错,但是都不喜欢听这句话,究其原因在于家长说出这句话时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觉得自己比孩子更有经验和阅历,自己给出的建议肯定是好的,但是却没有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孩子这个时候需要的可能只是你对他的想法的尊重,作为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想法,比如:我很高兴你有自己的想法了,说明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已经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了。这时候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终于理解我了,他们会放低心里的警惕,可能会愿意和你分享更多想法,家长这时就要认真倾听,说不定孩子的想法也会给你带来一些收获。

如果说,孩子的一些想法真的是不合时宜或不太恰当的,家长这时就可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你的想法我觉得也挺好的,至少怎么怎么样,但是如果试一下这种方法呢(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我那时是怎么怎么做的

总之,作为家长和老师,肯定会比孩子的经验要更丰富,关键就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将你的经验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乐于去接受,去尝试。


优课讲堂


大家好,我是正能量的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话。带有一种歧视的语言。或者是一种错误的表达。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速的成长。在教育方面儿会用很多的方式方法。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错误与毛病。怎么叫害了多少孩子呢?所以说问题问的不仅不严谨,还是错误的表达。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一句对我都是为了你好。只是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教育的方式,并不能为孩子造成多大的负担,可能你想表达的意思不是这句话,你的心态我能理解,但是你的问题问的确实有点儿偏激。否定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希望,所以说请你下次精准的问出你想提问的问题。


正能量的亮


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奴隶,也是父母对孩子情感与精神的绑架!


难子622


我觉得说这样话的家长,都是比较自私的家长。他们不在乎孩子的感受,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所以孩子千万不要为了这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就放弃自己的想法,听从父母的。

而且最近好像报道这样的家庭还真的是挺多的,无论孩子多大了,妈妈都以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来道德绑架孩子。

这样的妈妈无疑都是强势的妈妈,她们把个人的想法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参与时也要马上参与其中!

只要把控孩子成长的大方向,不让孩子误入歧途即可!

毕竟未来孩子的路走多远,走得多高,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能力决定的。


A妈说教育


以爱的名义,束缚孩子,跟孩子平等,交朋友,共同进步


willow薇


不放飞闭门造车啃老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