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7年摘帽,5個變化,5條經驗

阜平:7年摘帽,5個變化,5條經驗

4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佈會。圖為發佈會現場。郭慶敏 攝

長城網訊(記者 郭慶敏)“在這裡,我要向大家特別彙報:總書記親切看望過的駱駝灣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2年的950元增長到2019年的13620元,増長了13倍多,顧家臺村由980元增長到16109元,增長了15倍多。”在4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新聞發佈會上,阜平縣委副書記、縣長賈瑞生說,經過7年努力,今年2月,阜平縣順利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7年來,阜平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賈瑞生解釋說,“一是群眾收入大幅提高,二是致富產業蓬勃發展,三是住房條件全面改善,四是綜合性保障水平顯著提升,五是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

在阜平,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2年的3262元增長到2019年的9844元,增長了3倍多。全縣已形成以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藥材、規模養殖、家庭手工業、生態旅遊為主導的“長短結合、多點支撐、綠色環保”的6大扶貧產業體系,實現了每個貧困戶兩個以上的產業就業覆蓋。

近年來,阜平縣高標準建成41個搬遷安置區,共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0313戶31850人,對25個特色保留村的2322戶民居實施了提升,改造農村危房19290戶,實現了全縣農村不安全住房清零。新建13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教育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完成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硬件升級,慢性病救助和家庭簽約醫生服務全面落實,識別確認農村低保12112戶15223人,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阜平縣還實施了總投資2.27億元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成三級以上公路455.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及街道硬化710公里,完成總投資1.5億元的貧困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建設通訊基站1176座,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通訊難等問題。

“回顧7年來的奮鬥歷程,我們之所以完成高質量脫貧的目標,主要得益於5個方面。”賈瑞生介紹說,壓實了脫貧攻堅的主體貴任,踐行了精準扶貧的基本方略,創新了脫貧攻堅的機制模式,凝聚了各方幫扶的工作合力,激發了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堅持每週召開會議研究推進相關工作。”賈瑞生說,他們將全縣13個鄉鎮劃分為8個戰區,各由一名縣委常委分包負責。與鄉村兩級層層簽訂責任狀,逐級壓實責任,實現所有工作都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都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都向脫貧攻堅聚合,一切圍繞脫貧攻堅轉,一切圍繞脫貧攻堅幹。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阜平縣逐戶精準識別、摸清底數,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把致富產業找準,把脫貧路子找對做到了致富產業、利益聯結、基本社會保障結對幫扶對貧困戶的全覆蓋。

“我們立足實際,用創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以‘企業+基地+農戶’為主要特點的產業扶貧模式、以‘顧家臺、駱駝灣鄉村旅遊’為示範的旅遊扶貧模式、以‘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為代表的科技扶貧模式、‘集團化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區域協同發展’職教扶貧模式、‘荒山綠化’土地扶貧模式、‘聯辦共保、風險共擔’金融扶貧模式等,有力助推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賈瑞生介紹說。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阜平縣得到了中直單位、東西部扶貧協作單位以及省市相關部門的傾力幫扶,有效提升了阜平縣脫貧摘帽的質量和成色。

阜平縣大力培樹宣傳致富帶頭人,通過典型示範引導群眾樹立信心。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站,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實現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無縫對接。通過設立志氣榜、光榮榜等,在全縣營造了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濃厚氛圍,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賈瑞生說,“我們將用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持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完善防貧體系建設,用紮實的工作成效完成總書記‘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殷切囑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