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年号是中国历史帝王独有的制度产物,我国封建时代是用年号来纪年,对周边国家也产生过影响,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在历史上也长期使用年号来纪年。

对于历史的爱好者来说,了解中国历史的年号,有益于更好的了解历史。年号制度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而终结,中国再没有使用年号,而日本仍然用年号来纪年,直到2019年5月1日改元,用“令和”年号。

中国的年号制度这么好,为什么中国没有沿用,而日本至今还在用年号来纪年呢?史学长空带着大家穿越史河时空,来到年号起源的年代,让大家亲身体会年号的妙处。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中国封建社会使用的年号来纪事

一、中国年号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的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采用帝王在位的年次来纪年。这个纪年直到汉武帝初年(公元前140年)就被新的纪年法取代。

汉武帝前的帝王纪年是这样的。如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是东迁洛邑,东周开始的年代;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是秦灭齐,统一全国。秦王政改称始皇开始的年代,此段历史时间的纪年方式与其他帝王在位的年数相一致的。

西汉中期发生了变化,采用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即位初年,公元前140年开始,称为“建元”,设置了年号制度。从此以后,各朝各代的帝王即位后,都重新纪元,更改年号,此年号制度,延续到清朝末年宣统皇帝(1912年2月12日退位)。

刚开始汉武帝更改年号,只是为了显示“祥瑞之兆

”而改。“元狩”年号,就是当时汉武帝打猎,得到了一头怪兽,朝臣奉迎汉武帝喜好,说上帝赐福,给皇帝送来了麒麟,应该庆贺,汉武帝也认为是祥端之兆,遂改定该年为“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汉武帝建年号“建元”,是中国首位建“年号制度”的皇帝

采用年号纪年法,比原来帝王在位纪年法要方便一些,也是一种进步。

清史学家赵翼“年号纪元自汉武始,上至朝廷,下至里社。书契记载,元不便之,诚千古不易之良法也。”

年号一般都是两个字,往往采用吉祥如意,神化迷信的字眼,如“神爵”、“黄理”、“天福”、“永昌”等。

其实这种年号对大多数的皇帝来说,只不过是一种自我陶醉的方式。西晋惠帝用过“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宇”、“太安”、“永安”“永兴”等年号。实际上这个皇帝在历只是以痴呆昏良而著名。他竟然还说过“百姓饿死,何不食肉糜”这种的混话。他即位后,爆发了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西晋就此以后,走向衰落,哪里出现了“永平”“永兴”呢?

明朝的明英宗采用的年号“正统”。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刺俘虏,连皇位都保不住。后来瓦刺放他回朝后,通过夺门之变,把弟弟景泰帝赶下皇位,实行复辟,定年号“天顺”。年号只是用来纪年,那是皇帝自欺欺人的想法,只是自我陶醉,解嘲而已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明英宗复辟后,定年号“天顺”

二、年号制度的建立,为了显示皇权的神圣,但仍存在利弊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只能从纪年的角度来理解,绝不能从字面上来判断当时政绩的得失。有些皇帝在位期间,更改年号,没有规律可言。封建统治者出于某种原因,借故改元更改年号。

汉武帝在位54年,年号用了11个。特别武则天称帝21年,用过18个年号。

原本年号给史学家记载史料带来了方便,而这些皇帝任意更改年号,给纪年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这种现象直到明清进期才得到改变。明清共26个皇帝,除了明英宗用了两个年号外,其他一帝一号。

历史上出现两个字以上的年号。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后,用“始建国”。武则天称帝后,用四个字的年号“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等。北宋太宗用“太平兴国”四个字的年号。西夏的建立者元昊称帝后,用“

天授礼法延祚”六个字的年号。超过两个字的年号,就不一一在此举例了。

虽然纪年带来方便,统治者为了选用吉利的字句,但吉利的字句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字句重复使用。如“建武”年号,就有西晋惠帝,东晋元年司马睿,十六国的后赵、西燕等用过。

“甘露”年号,也曾有西汉的哀帝、前秦符坚、三国魏国和吴等用过。这种情况给历史纪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引起了读史者的注意。

人们往往用年号来称谓皇帝,洪武帝(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崇祯帝(明思宗朱由检),康熙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等等。

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把年号,当成玩似的,一年一改,甚至几个月更改年号。更改一下年号,显示皇权是神圣的,随着皇帝的意志而更改。

有时因国家大事而更改年号,像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就更了年号元封。武则天受迷信的影响,频繁更改年号,为了能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年号制度的建立,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逐渐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武则天登上极位,改年号“天授”

三、中国的年号制度竟在日本长久流传

1. 日本学习中国的年号制度

我国历史上用年号来纪年法,对周边邻国也产生了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长期使用过年号纪年。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鲜、越南与中国一样没有再使用年号纪年法,而日本直到至今还在沿用中国的年号来纪年。这种纪年制度对亚洲国家的历史也不是没有益处的。

日本因袭中国众多的制度,而年号制度可以说在日本长久流传并被继承到至今的制度。在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宫廷政变,政变后拥立的孝德天皇为第三十六代天皇,仿照中国设产年号来纪年,称“大化”(645-650)。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出自汉籍。

《吕氏春秋·大乐》“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

《汉书·循吏传》:“为民兴利除害,成大化。”明确反映出儒学治国经世的政治思想。

日本沿用中国的年号,刚开始没有制度化,时断时续,中间的第37、38、39代天皇都没有年号。

直到公元701年,文武天皇建年号为“大宝”,成为日本年号制度上的转折点

当时《仪制令》规定:“凡公文纪年,皆用年号

。”历史天皇相继制度了自己的年号,并一直沿袭至今。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文武天皇建年号“大宝”,日本年号的转折点

2.中国的年号制度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在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到此结束。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新纪元的开始,定国号为中华民国纪年。中途出现复辟帝制。袁世凯自称“中华民国”皇帝,他逆流而上,改元“洪宪”,没有多久就被废止。

在1932年,清废帝溥仪,成立“满洲国”,改元“大同”。在1933年把“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改元“康德”。中间出现了袁世凯和废帝溥仪称帝,更改年号,但是没有得到正统史书与人民的认可。只认可清末所用的宣统为最后的年号。

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内忧外患,废除帝制是时代所趋。不像日本,仿照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些封建残余遗留的年号,随着君主一起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1933年溥仪把“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改元“康德”

3.为什么日本能够一直沿用年号来纪年呢?

日本人民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发达的国家,日本向英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制度。

A、由于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868年,日本通明治维新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当时日本天皇的权力还是很大。

君主立宪制度原本是限制天皇的权力,“君临而不统治”的君主执政方法。天皇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而实际行使权力的是议会选举出来的首相。

日本在第二战后,天皇受美国政府强行干涉后,天皇发表

《人间宣言》,降为凡人。君主权力受到了议会成员的限制,虽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但是君主仍然受人民的爱戴和尊重。

日本却保留了天皇,并仍将其使用的年号,作为国家的纪年方法。由于日本至今仍实行君主制度,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昭和天皇宣读《人间宣言》,从此天皇没有实权

B、年号制度对日本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心理的稳定,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战后,天皇没有实际统治权力,但对日本人民来说,这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为了社会了稳定和发展,年号制度深入人心,也象征着天皇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日本选择年号极为慎重,多取自《易经》、《尚书》和《史记》等汉文经典。

如“明治”(1868~1912年)取自中国《易经·说卦》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昭和”(1926~1989年)取自于中国的《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而如今所用“平成”(1989~),则取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年号是中国古代国粹,并已伴随专制时代的结束而寿终正寝。而日本继续使用年号,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意义是代表天皇的权力,象征着他对人民的统治。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日本的年号,不止是纪年,实际上已成为日本国家治理的理念和发展追求的目标

日本江户时代年号的作用不仅仅只是纪年,就已经体现德川幕府治理日本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

通过天皇年号表现出来。如“元禄时代”,大家就会想到德川幕府中后期的三大改革,“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

日本吸收和改造中国儒学以为已用的独特性。对于现在日本的年号,不止纪年,且有正式、庄严的味道。

2019年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向世界各媒体平台公布“平成”之后的新年号“令和”。日本政府对年号“令和”作了解释:新年号出自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的内容:“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后之香”。

日本首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梅花在严寒之后,宣告春天到来而秀丽绽放一般,每位日本国民都能够对明天充满希望、盛开出各自的绚烂花朵。”

年号蕴含着皇室悠久的传统、对国家安泰与国民幸福的深深祝愿,并串联了我国历史近1400年。融入日本人的情感之中,支承起日本国民的精神一体感。

政治视角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是战后日本政治体制与社会生活转型的一种体现。

年号制度早已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为何日本却至今还在使用?

2019年5月1日,日本使用年号“令和”纪年

史学长空认为:

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既庄显了皇权的神圣,又能方便纪年记事。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进步。

从年号上来看,历朝历代的帝王渴望自己的统治地位永固;同时也希望国泰民安。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跟随封建时代的结束而终结。

日本人从中国唐朝学习年号制度后,吸收了中国儒学文化的精髓及年号制度。经过改造和完善后的年号制度,在日本已经深入人心。年号这个名词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日本人的生活轨迹里。

日本天皇虽然没有实际统治权力,但仍然是国家统治者的象征。年号能延用至今,与天皇的存在是息息相关的。

日本的年号已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表现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成了日本民众的精神支柱。

我衷心的希望日本的新年号也会被百姓认可接受,深深扎根在日本人民的生活里。

朋友们,你们如何看待年号呢?日本沿袭中国的年号到至今,如果中国人继续再用年号,会怎样呢,大家能接受吗?欢迎评论留言,一起探讨。

文献参考:《史记》、《汉书》、《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新华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