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省考行測假言命題推出關係之“推”波助瀾

今天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梳理一下行測邏輯判斷當中的一個重頭戲:假言命題,因為必然性推理是邏輯判斷中必考的一部分,而假言命題則是必然性推理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一定要會假言命題。

假言命題:假是假設,言就是說話,所以假言命題實際上是表示假設關係的一句話。其實,說到假言命題,考試時就可以直接看成是充分必要條件和必要條件的推理關係。

那麼到底該如何推呢?先說充分條件,什麼是充分條件呢?記住四個字——有它就行!

其實,我們辨別它的關聯詞就好了,剛才的例子中的關聯詞是“只要,就”類似於這樣的聯結詞還有:“如果,那麼”“若,則”“要想,就必須”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只要看見了這些聯結詞,就直接可以前推後啦。同理可知必要條件,那我們記住四個字——沒它不行!我們寫成推理的形式就是:嫁⇒大房子。那我們就記住:“必要條件後推前”,當然啦,這個時候我們判定必要條件的方式還是看關聯詞,這樣的聯結詞有:“只有,才”“A是B的前提/基礎/保障/基石/必不可少的條件”“除非,否則不”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只要看見了這些聯結詞,就直接可以後推前啦。

為什麼是“除非,否則不”呢,我們一般不是說“除非 ,否則 ”嗎?那我們來看看如果“除非,否則不”是後推前,那“除非 ,否則 ”到底是誰推誰呢?

舉個例子:除非今天下雨,否則我們去爬山。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今天沒爬山,那麼說明一定下雨了。我們就可以寫成:不爬山⇒下雨。所以,以後看見“除非,否則”就直接“否後推前”就OK啦。

所以,大家對於假言命題的推出關係,重點還是應該記住聯結詞,記住聯結詞就可以把推出關係符號化。在考試過程中,遇見這些聯結詞就可以直接進行推理了。

考生們是不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演練一下呢,下面以兩道題為例:

【例題1】從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來看,如果一國或地區的經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速度,大多數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必然隨之上漲,只要這種漲幅始終在一個較小的區間內就不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這個題幹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和“只要,就”,兩個關聯詞,所以可以判斷出這個題目是考察假言命題,兩個都是充分條件假言命題的關聯詞,所以都是前推後,

寫出推出關係就是:

(1)經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速度⇒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必然隨之上漲,

(2)漲幅在一個較小的區間內⇒不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例題2】有人認為,一個國家如果能有效率地運作經濟,就一定能創造財富而變得富有;而這樣的一個國家要想保持政治穩定,它所創造的財富必須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財富的公正分配將結束經濟風險;但是,風險的存在正是經濟有效率運作的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這個題目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就這個關聯詞,所以可以判斷出是考察假言命題,但是後面的命題則沒有很明顯的關聯詞,此時就要注意一些關鍵詞,像“必須”,“不可或缺”這兩個關鍵詞,說明他所描述的條件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必不可少的也就是必要條件,所以整個題乾的命題可以描述為:

(1)如果有效率運作經濟,那麼創造財富而變富有;

關係式:有效率運作經濟⇒創造財富而變富有

(2)如果想保持政治穩定,那麼財富公正分配;(財富公正分配是政治穩定的必要條件)

關係式:想保持政治穩定⇒財富公正分配

(3)如果財富公正分配⇒那麼結束經濟風險;

關係式:財富公正分配,結束經濟風險

(4)如果經濟有效率運作,那麼風險存在;(風險存在是經濟有效運作的必要條件)

關係式:經濟有效率運作⇒風險存在

大家都推對了嗎?如果有任何不解或疑惑,隨時來中公教育諮詢。

新餘中公教育地址:城北仙來中大道58號復興大廈4樓,袁老師 QQ/微信928245328 電話:180790556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