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末尾覺得自己很多東西都需要做,但是沒有時間,老師課內也有作業,還需要跟著走聽課麼?

寒風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1.高考對於人生是極其重要的。高考對於個人來說是極端重要的,它可以改變人的後半生命運。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地,嚴肅地去對待它。

高三的末尾階段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緊張的階段。加上今年的疫情,實際上高三的這段就顯得緊張短促。必須合理地利用好這段時間,做好一個考前的計劃和衝刺,把最好的狀態留到高考的那個時刻,使自己的成績達到理想的峰值,考上理想的學校是每一個人的目標。

2.涉及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就是應不應該和老師的步驟同步。一般來講,帶高考班的老師都是具有豐富的高考應考經驗和帶考經驗的老師。他在時間與試題安排上與高考是同步的。

這涉及你對老師能力的評判問題。一般來說帶高考班的老師能力都是最強的。是最好的。是經驗最豐富的。我們學生應該充分相信老師在老師的指引下做好考前的一切準備。

因為不僅僅是從學習方面來做準備,需要從各個方面生活上和同學的相處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這段時間都必須處理好處於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才能使學生在高考時處於一個最好的狀態。這就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去引導,作為學生個人來說很難做到這點。

3.學海無涯。你認為自己該學的東西還很多歌,自己想學的內容與老師的內容存在衝突。你存在這種思想也是很正確的。 是你必須理性地有所取捨。

所有的題是做不完的,所有的知識點是學不完的,但是老師可以告訴你哪些考點是肯定要考的,那些考點是分值較高的那些考點是比較生僻的可以放棄的。

相信老師吧,你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把重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一個點上去面對高考。

最後給你提出一個建議。按照老師的時間安排和複習節奏。查漏補缺,把自己會的知識點大水漫灌對自己不會的知識點,金總翟貫對於確實搞不懂的知識點完全拋棄,把所有能拿的分值拿到手,不能拿對分支堅決不在上面耗費時間。

祝你考到理想的成績。


大鵬8教育


我覺得還是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比較好。

畢竟現在是比較重要的複習階段了,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比較重要的考點了,跟著老師的節奏,會把本來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再鞏固一遍,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

還有就是,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既然覺得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那就選擇自己覺得比較重要的來做。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把時間都花在重要的正事上,自己盡力了,就不會留下遺憾。


小溪泛舟


根據題主的描述,你在課上,很多東西都聽不懂,所以才能感覺到自己還有許多東西要去做。

而聽不懂,自然那些相配套的習題,題主做起來也很吃力,所以題主想自主學習。

題主多少都有逃避的意思。如果題主選擇自學,這樣似乎既能“克服”了困難,解決了自己目前的煩惱,又能維持自己愛學習的形象——我也想辦法啊,我也在努力學習啊。

1、題主確實需要補習前面的知識

題主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所不會的內容,都是高考要考的嗎?

顯然,高考並一定全考。如果題主自學,並100%掌握這些知識。不過,很可惜,有很多內容,高考不考。這是不是浪費時間?

可是,現在還有一個困難——題主聽不懂,如果假裝在聽課,同樣也是在浪費時間。

找到一個平衡點很重要——聽課和自主學習都要能有效果。

一個可行的方式就是,

1、繼續聽課,把不懂先記錄下來。如果聽不懂,也不要在那個地方停留,接著往下聽,尤其是理科的學習。

2、把自己這些不會的內容分解。對著答案,把它們分解到具體知識點。然後再認真複習這一點,老師佈置的習題跟著做,再去利用剛學會知識看能不能解決問題。

不過,如果不會。再對著答案,分解到具體知識點。再學一遍。

3、還要及時複習。利用碎片時間,複習這些才學會的知識點。

在現實課堂上,學生一旦聽不懂時,要麼開小差,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要完蛋了。要麼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這個聽不懂的問題上,導致後面的內容都沒聽進去。

所以,聽不懂最好的方式就是記錄一下。同時這也為自己在自主學習時找好了學習的素材。

老師講得都是重點,學生能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自我複習,效率會非常高。

還要記得利用碎片時間即及時複習(24小時之內,就叫及時)。

2、心理準備

我們都知道飛輪效應,原來靜止的飛輪,啟動時需要的力量很大,可是當它穩定後,只需要慣性就能運動下去。

正如飛輪效應一樣,剛開始採用這種聽課配合自學的方法時,題主也會感覺到困難。只要啟動起來,就會不那麼費力了。

為了能讓自己堅持下去,題主可以做一件事,就是發現每天讓自己高興的三件事,並把它們記錄下來。不是記錄心情,而是要記錄具體的事。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改變題主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的。比如,題主做題目的速度快了,又掌握了一些知識點,也知道它們如何應用了,這些都是令人高興的事,每天都要記錄下來。

有負面情緒時,找朋友或班主任傾訴,或者寫下來——導致自己不高興了事,不是你的情緒。

等待著情緒的平復。情緒就像是彈簧,不要去壓抑它,做別的事,等待著它穩定下來。

寫在最後,逃避是我們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它真得不能解決問題。尋找到好的學習方法,同時注意把握好自己的心態,題主就能有所得。


江蘇考英語


距離高考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多高三學生就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自己有更多需要靈活掌握的時間,這樣一來就與跟隨老師的課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等發生了矛盾衝突。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對老師的課可以靈活性有選擇性的去聽,可以留給自己更多支配的時間,甚至允許自己一心二用:比如說一邊聽語文課,一邊在做英語作業。

為什麼可以有選擇性的聽老師的課?老師上課是面對五六十個同學的,所以對於你來說所講的內容並沒有絕對的針對性。如果說你在某一科或者某一科的某個章節,掌握的已經非常好,老師在講相關內容的時候,你就不需要跟著去聽。比如說英語科目是我的強項,其中的各個考試模塊我都掌握的非常到位了,那麼在上英語課的時候,你也可以同時做數學作業。只是當講到一些關鍵要害環節的時候,你可以把心重新收回來,迴歸到老師的課程當中。

高三下學期的同學,一定要對自己的時間上有一個非常系統的合理的規劃。在時間規劃表上留出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用於處理自己應該處理的事情,用於自我的查漏補缺。你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越多,你就可以更加遊刃有餘一些。

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做這樣的靈活處理。如果說老師佈置的作業,答案一看就出來了,一看這些題目就是自己相當熟練的,那麼完全可以只看而不做。把做老師作業的時間空出來,用作自我支配。

總之,高三下學期的學習時間安排一定要靈活機動。需要跟著老師的節奏去走,但是又沒有必要完全跟著老師去走。

我是“大師高考”,願在高考備考的路上與您風雨同舟。





大師高考


對高三的學生。在高三這個時間裡,需要自己很好地去規劃,老師佈置的作業要完成。自己還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自己有什麼知識點不會。自己對自己做一個很好的規劃,怎樣把這些東西一項一項的去完成。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很好的計劃。這樣才不至於很亂。才能過好我們完美的高三生活。不能漫無目的的去學習。越是沒有目的,越是感覺特別混亂。課還是要認真聽的。同時安排好我們課餘的時間。把我們高三需要做的都做完。做到我們人生沒有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