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來越少,房價會越來越低嗎?

快樂攝影師6699


人口總量並不決定房價的走勢,只有人口的流動性才決定中國各城市房價的走勢。

在未來,城鎮人口的戶籍數量肯定高於農村人口的戶籍數量。大中型城市人口,超級城市人口必然也會高於三四線城市人口。

目前新農村土地主要呈現為承包制和集體制兩種。集體土地被承包商大規模用做種植和生產,以科學養殖,新工業生產為主。這個趨勢會稀釋農村勞動力人口,加速促使農村新青年以城市為最終工作生活的立足地。

近些年,國內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出情況也比較嚴重,由於政府財政主要投入到省會城市,以及中西部超級城市的發展,所以在就業、生活配套、醫療、教育等硬性需求方面要遠高於三四線城市。目前來看,三四線城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也更偏向於往一,二線中心城市生活發展。

正由於國內人口的流動性,才造就了全國漲跌不一的房價。未來的房價行情也會繼續這樣兩極分化,且出現更大的差距,這就是中國人口經濟最直觀的價值體現。



武漢背鍋俠


首先,我們要尊重一個基本事實:房價長期靠人口。人越來越少,房價會越來越低的,都沒有人了,誰還買房子呢?

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更是支撐房價的長遠因素,然而2016年放開的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預期,生育堆積效應已消退,中國人口出生數量已經連續三年下滑,尤其是近兩年下滑比較明顯。

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而國家統計局預測2025年-2030年預計國家出生人口數量將降至1000萬左右,屆時人口出生數量小於死亡數量,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

說白了,隨著中國人口出生數量逐年下降,適婚人數越來越少,相應的未來購房目標客戶會越來越少,而房子數量目前來看還會逐年增加,也許若干年後,房價會如馬雲所說的白菜價一樣。


洋哥聊房


房地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買房時都很關心房價。其實,房價受很多因素影響,不是一個因素能決定的。房地產週期每20年轉一次,一個人可以遇到兩個房地產週期。為什麼?一個人的集體生活會買兩次房子。第一次是他們結婚時,平均年齡是27歲。他們第二次買房時,性需求的改善大約在42歲左右。一個人的消費高峰出現在46歲。46歲以後,這個人的消費會下降。你的消費將逐漸從家庭轉向醫療保健。因此,這所房子一生大約消耗兩次,大約每20年消耗一次。房地產週期是一個20年的週期。中國房地產週期從99年開始。根據房地產週期規律,分為三波。第一波是從00點到07點。2009年之後,它將再次崛起。再過13年和14年,它將以三波的速度上升。作為中國房地產週期的最高點,房價稍後會回落。


小凱說房


不會。

先不說中央不允許房價大起大落,更重要的是,調控之後,房子本就不多的一線城市的銷售房源也受到了限制,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供求平衡。

首先,是來自個人的二手房源的減少。

限購之後,手裡已經有2套房以上的戶籍家庭,和手裡有1套房以上的單身人士,沒有特別需求,絕對不會出手賣房;

還有一些城市,比如廈門和廣州,強制規定交易後2年內不能出手,更是直接減少了房源;

認房又認貸之後,換房難度非常大,首付動輒5成、6成、7成,大部分人都不會輕易換房,自然也就沒有了賣掉自己房子的需求。

其次,則是來自開發商的新房房源受到限制。

因為規劃的建設用地有限,住宅土地供應正逐年減少,有機構統計,2016年,廈門、上海、廣州、北京宅地供應同比分別減少50%、48%、42%、31%。

重點城市新房庫存也在不斷降低。

據統計,截止2017年3月初,廣州全市商品住宅庫存為952萬㎡,消化週期跌至8個月。外圍黃埔、增城僅夠賣5個月和4個月;

再看北京,截止2017年2月底,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的庫存量為50560套,創下了歷史最低值;

還有上海,截止2017年2月底,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654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8%,同比減少30.2%。

而更重要的,則是企業“自持”的住宅或者類住宅,大幅度增加。

3月25日,北京市住建委、市規土委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公告,明確:

從3月26日起,在建、在售商辦類項目禁止賣給個人。最小分割單元不得低於500平米。而已銷售的商辦類項目再次上市交易時,雖然可以出售給個人,但購房人必須符合名下無房且納稅或社保滿五年的資質,而且不能獲得銀行貸款。

3月30日晚,廣州跟上大哥北京的節奏發佈了類似政策,明確:

自3月31日起,商服類項目不得改變為居住用途,開發商新報建商服項目,最小分割單元不得低於300平米。在建、在售商辦類項目禁止賣給個人,只能賣給法人單位。而新政前已售的商服類項目,不動產權證滿2年方可轉賣給個人或法人單位。

可以預料,接下來還將有更多城市跟上,限制商服類項目。比如上海、深圳、天津、合肥、南京……

這有什麼影響?以北京為例,誰會浪費一個購買普通住宅的名額買商辦?即使真的有人這樣選擇,恐怕也無力支付全款。所以,等於是說,以後,可能沒有任何個人會買商辦類的類住宅,“商住、公寓”都由企業持有,出租給個人。

此外,鼓勵企業自持居住類項目,然後用於出租,以後可能將是一個長期政策。比如“全自持地塊”已經多處試點,以後可能將遍地開花。

2016年12月1日,萬科以50億元拿下的永豐產業基地18號地塊。同一天,萬科還以聯合體方式還拿下了上述地塊臨近的19號地塊。兩幅地塊的住宅部分均需開發商100%自持。企業自持的這部分商品住房將全部作為租賃住房,不得銷售。

合富研究院顧問黎文江也認為,只有當房子大量積壓,供過於求時,買方主導市場才有可能降價。若調控以壓縮投資投機需求為主,則大量剛性需求仍在,不可能降價。

4

當交易減少

房屋價值變成穩定數字

貨幣就被解放出來了

某一種交易中的貨幣怎樣可以“解放”出來,用到別的地方?核心並不在於降低這類商品的價格,而在於降低這類交易的頻率。

房產也是這樣。當房產交易越來越少,之前被鎖在樓市裡的貨幣就可以解放出來。房價不會大起大落,因為正如前面所說,供需都減少了,所有交易都經過深思熟慮。

房價可能會穩定在現在的位置。如果房子能決定階層,那麼階層也被穩定在現在的位置,住別墅、洋房、三房、兩房的人,改變現狀都要承受巨大壓力。


愛創漫剪


現在縣城的人都往主城區聚攏,區縣的房子空置的新房許多,主城還好,所以最近就算低也是因為疫情低一些急用錢的業主


預約看房介紹鏈接


你怎麼計算的人口數量?從哪統計的?明明是人口越來越多,以後外國人移民中國的會越來越多,海外華人也會退國籍回國,中華民族實現真正復興的時候,全世界擠破頭要移民中國,不打仗的情況下,十年以後就見分曉,所以房價會越來越高,而且開發商有個屢試不爽的手法,就是徵地重建,給你一大筆錢,然後讓你花更多的錢去買房,房地產怎麼會倒閉呢?資金不雄厚的頂不住,品牌房地產根本不在乎。


一米八四硬漢


縱觀房地產市場的頭十年,每次樓市調控都是不讓房價過快上漲,而去年和今年樓市調控依然如此,調控房價只不過是為了防止泡沫經濟,但是樓市調控多次,為什麼房價就是不降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的。

第一就是政策調控原因,政策調控的目標就是穩定房地產市場,不會讓房價大漲或大跌。但事實上,在政策和市場的影響下,房價已經開始回落,只是降幅並不明顯,所以大家沒有感覺到而已。

第二就是住房需求原因,房價不可能一直下降,事實上與住房需求有很大關係,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有缺房子的人,不能說在售樓處搶房子的都是炒房客,所以有住房需求的人仍然很多,這也導致一些投資者認為房地產投資是可行的,所以這也是房價不怎麼降的原因。

第三就是下跌後果太大。事實上我們都撐不起房價暴跌的後果,所以國家控制房價,一方面不希望房價大幅下跌,另一方面不希望房價急劇上漲,穩定房地產市場是最好的結果,一旦房價大幅下跌,樓市就會出現泡沫,而且還會牽動很多行為,對社會傷害是很大的,所以這也是一個原因。

總的來說,房價要保持整體不漲的趨勢,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房價下跌,社會矛盾就會明顯,這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情況。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調控穩定房價是非常合理的。對此大家覺得呢,你們是怎麼看待房價呢?


等風來蘭君


不會


和她一樣像風像霧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做為從事多年房地產工作的我,可以告訴你。人口是支撐房價上漲的重要一個因素,沒有人口支持的城市,房價不可能上漲。

一般情況下價格是有幾方面構成的,價格=供及+購買力+需求。房子也是商品,當人口減少,說明需求減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當市場上供大於求時,物價就會下降,反之物價當市場上供不應求時。物價就會上漲。

在國內有很多城市就因為人口的流失,房價一直很低的例子。例如像黑龍江的鶴崗,甘肅玉門等等,就是人口減少。賣的多,買的少所以房價只有一兩千一平米。就是因為這些城市是能源型城市,一但能源轉型或者枯竭,人口就會減少,人口減少的直接表現就是房價的下跌。前一段時間有網紅敬漢卿在鶴崗花了5萬買了套房,據說還是64平米的兩居。可見人口流失對房價是多大的影響。





大偉聊房


應該是的,以前是一家一幢房子,現在農村2致3幢房子,城市上商品房一家也有好幾幢房,人少房多住一幢就夠,其餘的都是擺設,掙個臉面罷了,看這樣下去,很多房子不好賣,會低價賣出去顧到本就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