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旧时月,乱世儿女情

秦岭旧时月,乱世儿女情


------贾平凹《山本》读后感

于小禅

一、 "陆菊人怎么能想得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涡镇的世事全变了。"贾平凹《山本》的开篇,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告诉了我们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概念,一段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山中风云变幻苍凉悲壮的故事由此展开。
十九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急剧动荡,旧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建立,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中国实际没有完成完全统一,军阀割据,战乱横生,民生凋敝,政治混乱。有枪就是草头王,城头变幻大王旗,兵匪如虎狼,人命似草木,官府无所作为,百姓在生存底线挣扎,整个中国的战乱黑暗浓缩于贾平凹的笔下,写就了以陆菊人为主线的传奇故事。
陆菊人家境贫寒,八岁丧母,父亲从涡镇杨记寿材铺赊了一副棺材埋葬了她的母亲,因还不起棺材钱,将陆菊人抵给寿材铺杨掌柜家做童养媳。公公杨掌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陆菊人陪嫁的有龙脉宝穴的三分胭脂地送给井宗秀,埋葬井宗秀死于横祸的父亲井掌柜,井宗秀葬父时挖出古墓,卖掉古墓中随葬的珍宝发了横财。井宗秀借配合平川县保安队剿灭盘踞在涡镇的土匪武装五雷之机,发展起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在麻县长的支持下,取得国民军69旅的认可,被编为69旅预备团,驻守涡镇,实际是介于兵匪之间的地方豪强地主武装。在趁机剿灭以阮天保为首的县保安队后,又被国民军冯玉祥部收编,升格为西北第6军预备旅。井宗秀站稳脚跟后招兵买马,扩充势力,成为平川县唯一有实力的地方武装,并强行将县政府迁往涡镇,挟县长以号令全县,做起了土皇帝,也使涡镇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和繁荣。井宗秀羽翼丰满,势力壮大后,同样走向了那个时代军阀横征暴敛、穷奢极侈的老路,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在涡镇建钟楼,搭戏台,进行大规模的街巷改造。历史的宿命同样应验在井宗秀的头上,在井宗秀权势达到顶峰的时候,却遭到秦岭游击队红15军团毁灭性的打击。井宗秀也被仇人阮天保暗杀,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山本》的另一条线索是井宗秀的哥哥共产党员井宗丞在蔡一风的领导下,发展壮大秦岭游击队,在秦岭山区打土豪,分浮财,攻县城,杀贪官,创建红色政权的事迹。井宗丞为筹集革命经费,设计绑架了自己的父亲水烟店井掌柜,让家人交出了存放在其父处的互济会资金,导致家庭破产,父亲横死,债主上门逼债,母亲兄弟流离失所。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可能表示怀疑和不解,但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有志青年为了革命为了理想变卖家财、与家庭决裂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的的确大有人在。在平原游击部队进入秦岭后,两支革命武装合并成立了红十五军团,井宗丞任红军团长。被井宗秀打败后的保安队长阮天保也带着警卫邢瞎子参加了红军,也任红军团长。在红军的内部斗争中,井宗丞被阮天保设计抓捕并暗害。
二、《山本》人物的主线陆菊人秀外慧中、勤劳朴实,善良宽厚,谨慎持重,持家有规矩,处事有方寸。陆菊人不满丈夫杨钟的不争气,倾慕井宗秀是敢做敢为的男子汉,希望并支持井宗秀在此乱世能有一番作为,她全心全意的关心爱护着井宗秀,井宗秀也尊重关爱着陆菊人,尊称陆菊人为"夫人",但两人在个人感情上却没有非份之想,他们之间是那种类似于亲情的红颜知己。在丈夫杨钟作战负伤死后,陆菊人不顾坊间关于她和井宗秀的闲言碎语,明白处事,坦荡做人,担任井家茶行的茶总领,善于经营,管理有方,为井宗秀的预备旅筹集了大量军费。陆菊人无微不至心无杂念的关心井宗秀的生活,在井宗秀妻子死后,她将刘老庚的女儿花生带在身边,培养调教,一力撮合成井宗秀与花生的婚事。贾平凹笔下的陆菊人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有着象秦岭大山一样博大宽厚的胸怀和慈爱。
井宗秀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草莽英雄,有心机,有胆气。对朋友,有情有义;对敌人,残忍无情。与土匪五雷周旋,不亢不卑;与麻县长相处,有礼有节。心里爱慕陆菊人,但决不越礼,是发自内心的敬重顺从。他手下的骄兵悍将,刀客逛山能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是他确有过人之处和人格魅力。在贾平凹生活的古城西安,城西南南北向的四府街,民国时叫井上将军街,正对的小南门,民国时叫勿慕门,是为纪念民国初年陕西的风云人物井勿慕而修建的。井勿慕17岁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岁奉孙中山之命回陕西策动反清起义,成为陕西会党的领袖,是辛亥革命的元勋。其兄井岳秀民国时任榆林镇守使。井家的祖上并不发达,逃荒到蒲城县井家塬村给一丁姓地主做长工,妻亡无处安葬,丁姓地主给了一块坡地让其葬妻,掘墓时,发现墓穴葬有古代武将骇骨,身穿盔甲,殉葬金银器物甚多,井家因此致富。贾平凹在《山本》中引用这一历史线索,想是对井氏兄弟功业的一种追忆。
贾平凹在《山本》中描写了两个身处涡镇乱世却置身事外的人。地藏菩萨庙的老尼宽展师父,是个哑巴,总是微笑,在手里揉搓一串野核桃。宽展师父口不能言,却能吹奏一种叫尺八的乐器。修行人心止如水,尺八声空灵恬静。不论涡镇的世事多么纷乱,地藏菩萨庙中总能传出恍若隔世的尺八声。音乐类同于宗教,是需要虔诚的膜拜才能感知的。宽展师父的世界一片宁静。宽展师父在庙堂内设了延生牌位和往生牌位,往生牌位供奉着涡镇死去的乡亲,供奉着在战火中死去的士兵,竟然也供奉着死去的土匪五雷。在贾平凹的心境中,菩萨的光明指引下,超越了善恶,超越了恩仇,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贾平凹在此处的描写体现了悲天悯人的佛性。安仁堂的陈先生,医术高明,济世救人,却是个瞎子。陈先生不仅用针药解除病人的身体痛苦,还用平静深刻的道理医治人的心病。陈先生善良沉着,不求功利,几近完人。生逢乱世,智者眼不见为净,慈悲口不言罪恶。也只有贾平凹的智慧能感悟到这种境界。
麻县长这个人物的安排,几乎成全了贾平凹为秦岭立志的初心。麻县长是一个标准的文人,在盗匪猖獗,地瘠民贫,时局动荡的平川县任县长。面对强横无理的军人,抢劫杀人的土匪逛山,杀富济贫播散革命火种的红军,麻县长一筹莫展,无能为力。麻县长每天读书写字修心,到秦岭里釆集花草怡情。为官一任,不贪不捞,竟然倾心完成了《秦岭志草木部》、《秦岭志禽兽部》两本书稿。在涡镇城破覆灭之际,向蚯蚓微笑着投入涡潭自尽,也算尽了职守所在,保留了文人的气节。
贾平凹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受,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形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山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近100人,工于心计,狡猾奸诈的阮天保;鲁莽直率,忠心事主的杜鲁成;多智近乎妖的周一山;沉着冷静,杀人不眨眼的黑线子;热心懂事的大孩子蚯蚓。还有老魏头、杨钟、剩剩、岳掌柜、吴掌柜、陈来祥、唐景、苟发明、李文成等等,个个都能写的形神兼备,有风彩,有张力。
三、贾平凹的《山本》,故事精彩,人物丰满,语言清新,足称经典,是一部传世大作。贾平凹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贾平凹创造性地升华了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贾平凹在其作品中记述了大量的秦岭山中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的仪式风俗,陕西本地方言,秦岭山中的土语、俗语,多少年以后,也许这些习惯和语言会远离我们,逐渐被人们遗忘,可只要《山本》还在,贾平凹的作品还在,就会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岁月痕迹。贾平凹忠实于自己的文字感觉,忠实于自己的文字理解,忠实于对历史的视角和切入,不饰伪,不造作,文字自然流畅,几乎没有悬念,几乎平铺直叙,将琐碎写的有声有色,将平淡写的耐人寻味。《山本》可以说是贾平凹最好的一部长篇,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新的高度。
伟大的文学必须是真实的,超越的,历史的,宗教的,人性的。而这个度的确很难把握。因为功利而虚假,因为叛逆而反动,情绪化的写作会失去方向,误导读者。贾平凹无疑是智慧的,他勇敢地、巧妙地躲避了束缚;勇敢地,巧妙地把真实呈现出来。《山本》将历史、宗教、人性、人类智慧完美的结合,为我们呈现了无可挑剔的历史。描写土匪、刀客、逛山,既有他们的暴虐凶残,也有他们的豪爽义气;描写红军游击队,也有客观的杀戳、必须的劫掠、莫名其妙的内部清洗;描写乱世当中兵匪对异性的向往,对女性粗糙的需要,既在情理之中,又见人性的丑陋。
《山本》不是一本写战争的书,贾平凹着眼于林中一花,河中一沙。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山本》的故事,是一本秦岭之志。《山本》是对历史的致敬,对秦岭的致敬,对秦岭山中那些乱世儿女有血有肉有魂魄有真气的致敬。

2018、4、8

秦岭旧时月,乱世儿女情

秦岭旧时月,乱世儿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