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曹操與劉備,哪個更好一些?

鵬舉張說天下


歷經千年的人物,誰都說不上真實,只能通過後來的各類史書,演義來看待他們二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何為奸雄,奸詐而有雄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第一:重視人才,是古代中國第一個提出了“唯才是舉”的舉措,讓寒門子弟終於能夠出人頭地,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控的舉薦制。

第二軍事成就,官渡之戰打敗了首席霸主袁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一舉奠定了曹操北方地區軍事霸主的身份。著有孫子十三篇。

第三,首推屯田制,讓北方地區的老百姓能夠安定,吃得飽肚子。

第四,就是最著名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小時候感覺曹操太狠,不虧為白臉奸臣。長大後才知道,曹操此話的意思是,你們都說我曹操對不起別人,辜負別人。可你們怎麼不說你們對不起我。辜負過我。曹操算得上偉丈夫,真小人。不失真性情。

劉備此人,有大志,亂世梟雄。曹操煮酒論英雄說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耳。劉備一直是一副仁人君子,忠厚長者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也是他的招牌,是他籠絡人心的手段。有句話說,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作為政治家而言,會有很多種面孔出現在世人面前,只是自己的政治需要而已。

個人觀點認為,曹操是真小人,劉備偽君子。作為政治家他們是成功的,人中之龍,這毫無疑問。


青梅煮酒讀歷史


一個是富二代,利用身邊資源成功晉級國企老總,通過一系列兼併重組成功IPO,家大業大實力雄厚;一個是白手起家的窮小子,籠絡一幫窮哥們艱苦創業,憑藉“中山靖王之後”一個賣點,戚細分市場上苦苦經營,最後仍然被國企吞併。

若說不同,都是為了各自利益,在不同的市場採用不同的經營手段而已。



泥土芬芳的歲月


能在亂世之中成就一番霸業的人,哪有純粹的好人呢?

不過,曹操與劉備都不算是殘暴的人,不像董卓那樣,把人命當做兒戲,沒事就殺個人取取樂。



當然,曹操也有殺人如麻的時候。比如他剛開始在兗州站穩腳跟時,想把他老父親等家人接來享清福,結果被陶謙部下給劫了個道,人財兩失。曹操悲憤之下,帶兵攻打陶謙,期間屠了好幾座城。但總體來說,他對老百姓還是挺好的,也寫了不少反應民生多艱的詩歌。

劉備更不用說,愛民如子的名頭非常響,這不僅是三國演義給他編織的謊言,而是歷史就是這樣記載的。當然,誇張是免不了的。



現在網上動不動就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虛偽的很。但證據呢?當婊子用時立牌坊,那叫虛偽,可劉備有這樣的行為嗎?

真要說虛偽,那孫權才算是。前一秒還是跟劉備哥倆好,下一秒立刻翻臉把關羽殺了。而且還派人把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想來個禍水東引。類似的事情很多,比如曹操晚年,他一個勁攛掇曹操稱帝。


BOSS李的通鑑日課


人們常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見歷史難得真相,但道理值得借鑑。讀史的目的是悟透歷史帶給後人的智慧和啟發。

作為經營管理者,我們一起重讀三國品評曹操和劉備的創業之道,兩位都是青史留名的大英雄,曹操的特點是“剛中帶柔”,劉備的特點是“柔中帶剛”。

東漢末年,宦官十常侍禍亂朝政,西涼董卓專權,民怨沸騰,導致群雄並起,大大小小的“集團公司”相繼成立,各自為政,展開了激烈無比的爭奪天下的“市場競爭”。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集團公司”中,最終修成正果的莫過於曹操的“國營企業”、劉備的“民營合夥企業”以及孫權的“世襲家族企業。

一、曹操成功的奧秘。

在三國的各路諸侯首領中,曹操是最出色的,也是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曹操團隊中,謀士如雲,猛將如林。那麼,曹孟德是怎樣把這些能臣武將鑄沙成塔的呢?

1、曹操愛財更愛才,唯才是舉,不看出身。這一點,他和袁紹有著本質的區別。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被董卓大將華雄殺的人仰馬翻,只殺的盟軍陣營無人敢去應戰,危難之際,身為馬弓手的關羽挺身而出,盟軍首領袁紹問其何職位,當得知是一小小馬弓手時,輕視之極併名人把關羽打出大營,關鍵時刻,曹操力挺關羽,並問其溫酒壯行,一舉成就了關公溫酒斬華雄的千古美談,由此可見,曹操識人之眼力確實了得。

青梅煮酒論英雄之際,曹操早就覺察到劉備絕非池中之物,程昱、郭嘉早就建議曹操殺了劉備,曹操遲遲下不了手,唯恐壞了自己愛才的好名聲。

再有,在官渡之戰膠著之際,故交許攸來投奔,曹操喜出望外“不及穿履,跣足而行”,令許攸非常感動,獻上計策言袁紹糧草大營在烏巢,而且守將是酒館淳于瓊,建議夜襲烏巢燒掉袁紹糧庫,斷了袁紹糧道,袁軍不站自亂,潰不成軍。

2、包容大度,放眼大局。

卻說曹軍大敗袁紹於官渡之戰。在清點戰利品時,曹軍搜出一大捆往來書信,曹操仔細一看卻是自己的部下,揹著自己與袁紹的往來書信,正可謂是“身在曹營,心繫袁軍”。這時,有人建議曹操挨個仔細查實姓名,之後一一砍頭。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曹操命令士兵把這些書信當中燒了個乾乾淨淨。

曹公此舉,說明了一個千古大道理,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之人當不了大領導。正所謂,居上不寬,下必自亂,最終是樹倒猢猻散。

3、嚴格治軍,率先自律。

一次,曹操率兵行軍在麥田之間,當年由於兵荒馬亂,兵災之苦致使老百姓見了曹軍都躲的遠遠的,不敢前來收麥子,曹操深知軍民關係的重要性。於是下令,有殘踏麥田者斬,行走間,一隻小鳥驚嚇了曹操的戰馬坐騎,在麥田中不停的上竄下跳,曹操要求治自己的罪,並欲拔劍自刎,在眾將領的苦苦請求下,曹操才以寶劍隔斷自己的頭髮,割發代割頭。要知道古人的觀念,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割發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啊。

4、樂觀豁達,笑對失敗。

話說曹操親率百萬大軍,兵敗赤壁,在幾乎全軍覆沒潰敗逃命狼狽不堪之際,眾將都垂頭喪氣、驚魂未定之時,曹操卻連連大笑諸葛無謀、周瑜少智。後人說,天不滅曹,在張飛、趙雲、關羽的眼皮底下,僥倖逃脫。

反過來想一下,大軍慘敗之際,首領曹操也悲觀喪氣、長噓短嘆,可能敗軍都回不了許都就都散架了。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強調,軍隊將領必須具備獨自一人力撐將要潰敗的大軍之頹勢。

5、不避親仇,一視同仁。

法家代表韓非子說:“聖者明君,內舉不避親,外舉不必仇”。曹操用人不避仇人,宛城之戰,曹操折長子曹昂,失大將典韋,但在詔安張繡後,還同他結為兒女親家,幾年後,張繡成為曹操開國的一大功臣。

6、恩威並舉、兩手都要硬。

胡蘿蔔加大棒歷來是統兵馭將之真理。曹操有其溫情的一面,更有其鐵腕的一手。曹軍主薄(相當於高級秘書)楊修自持才高八斗、智商超群,屢屢道破天機,賣弄小聰明,最終被曹操下令砍掉其項上人頭,上司的心思不是誰混亂猜忌的。

當然,曹操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作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我們暫且擱置這些爭議(讓歷史學家和人們去爭議吧),重要的是從曹操身上學習他的創業之道才是我們的主題。

二、劉備成功的奧秘

劉備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名聲相當較好,歷代說書者當說到劉皇叔遇險、身處困境之時,聽書的人經常哭聲一片,為劉皇叔擔心,而說到曹操難,人們往往拍手叫好。可見“擁劉反曹”是民間的主流形態,劉備團隊也備受民間推崇。

那麼,劉備有哪些特點和過人之處呢?

1、出身卑微,情商一流。

劉備雖說是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但由於時代間隔久遠,實際上與普通百姓沒什麼差別。平日只好以織蓆販履擺個地攤做個小買賣勉強度日,一句話,賣草鞋、草蓆是劉備的主要工作和生活來源。然而,時勢造英雄,論事業規模,劉備顯然比不上張飛的肉鋪做的大,論武藝,劉備根本不是關羽的對手。但是,在張飛和關羽在涿州街頭打架,一句話就能看出劉備的水平和情商絕非凡人:“兩位壯士武藝非凡,都是了不起的英雄,佩服、佩服”,首先讚美誇獎雙方一番,而不是像一般人勸架,生硬的用手一撥,說你們兩個為什麼打架,都給我住手,如此勸架,以關、張的脾氣,非聯合起來揍他一頓不可。而劉備誇獎二人還說二位是了不起的英雄,兩位馬上安靜下來,中國自古就有英雄相惜的傳統。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

還有,劉備的自控力超凡脫俗,手段高明。比如:關羽為曹操斬了袁紹的顏良、文丑兩元大將,而此時劉備正在袁紹大營效力,袁紹欲殺掉劉備為顏良、文丑報仇,危急之際,劉備鎮定自若、從容應對說,曹操知道我在明公您這裡,此舉必是想借明公之手殺我,好使關羽為其效力,我願寫一封書信給關羽,讓他星夜來明公處,輔佐明公,共誅曹操。說得雲淡風輕,巧妙的化險為夷。智慧的保全了自家性命。

後來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請諸葛,這些都昭示著劉備的至高情商。

2、大智若愚,堅守底線。

劉備的城府和穩重天下聞名,話說劉、關、張老哥兒仨東征西討、打打殺殺、居無定所十幾年,後來到富得流油的徐州,陶潛三讓徐州劉備三拒徐州,關、張非常不解,而此時的劉備內心一定非常想擁有自己的革命根據地,但其內心另一個劉備告誡他要堅守底線,功高蓋主、德不配位,坐擁富庶的大郡徐州,豈能安寧。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會領徐州,後來,陶潛病故,此時,又將陶潛的遺表申奏朝廷後方領徐州牧。

此後,劉表讓荊州給劉備,劉備亦不接受,堅守自己以德服人、匡扶漢室的核心理念,從未動搖一絲一毫,劉備確實高瞻遠矚,因為劉備一旦接受了荊州,也未必能守得住,內有蔡冒搗亂,外有曹操虎視眈眈,同時,還會引起西川劉璋的懷疑,為《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將來入蜀自絕退路、自毀長城。

由此可見,欲成大事者,不會計較眼前利益得失,捨得,有舍才會有得,不可因為眼前利益而自毀長城、自斷前程,如此謀略大義,關、張及眾將自然心服口服。

3、心繫百姓,生死與共。

易中天認為劉備愛作秀、太虛偽,曾仕強認為如果某人當面作秀,揹著人搞另一套,是虛偽,而如果某人一生都在“作秀”,且始終如一,則不能稱其虛偽了,劉備就是這樣的人,這是一種風格。且說曹操大軍鋪天蓋地來襲擊新野,劉備深知,新野小城根本就守不住,於是攜帶全城百姓棄城而走,扶老攜幼,每天行程只有十餘里,眼看追兵將至,劉備不忍心丟棄追隨自己的百姓而去,他知道,曹軍素有屠城的先例,當年曹操血洗徐州城,屠殺百姓,慘不忍睹,如此這般,留下百姓後果是什麼,如果丟棄百姓只顧自己逃命,自己以德為先的劉皇叔美名將蕩然無存,何況它與自己的做人原則相悖。

4、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劉備善聚人心,能夠把各路英雄豪傑、智者能臣牢牢的凝聚在自己周圍的關鍵因素是其“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也就是劉備沒有官架子,平易近人,在劉備手下做事,不用整天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當然,劉備絕對不是老好人,原則問題、立場堅定,比如,在處理劉璋時果斷及時。

三顧茅廬請出高人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故事情節精彩紛呈、家喻戶曉、千古流傳。然而,自己想一下,它更彰顯了劉備屈身下士的做人風格,三顧之時,劉備已經四十好幾歲了,而諸葛亮只有二十幾歲,是兩代人了,放到今天,就好比一個六零後請一個九零後為師幫助自己出謀劃策。當時,劉備早已是譽滿天下的劉皇叔了,而諸葛亮只不過是一個時尚小青年。可見劉備的眼光和求賢若渴之心何等真誠。今天的一些小有成就的企業家們應該好好的學習一下劉皇叔是怎樣識人、請人的高超策略。

5、德高服眾,善用強者。

縱觀劉備團隊,一眼便可看出,劉備文不如諸葛亮、龐統、法正;武藝比不上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馬超等,但這些英雄都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追隨劉備,至死不渝,這一點,劉備很隨其先祖劉邦善用蕭何、張良、韓信、樊噲等。

劉備的馭人之道是,對待大賢如諸葛亮龐統等恭恭敬敬,甚至言聽計從,劉備深知,此等高人的做人原則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劉備起初用“義結金蘭”的傳統文化深得關羽、張飛兩位豪傑的生死追隨。對後來加盟自己團隊陣營的趙雲更是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膽識夯實了趙子龍的忠誠之心,此後,趙雲截江奪阿斗、單騎救主的英雄事蹟後世傳揚稱道。

再有,後來收服的老將黃忠、魏延,劉備絕不厚此薄彼,即是諸葛亮屢次刁難魏延,並聲稱其脖子後有反骨,劉備多次出面調停,魏延當然是感激涕零,只可惜魏延將軍生不逢時,此處不深入討論。

6、矢志不渝、外柔內剛。

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時起,三位年輕人在隨後的20年間,雖有匡扶漢室的宏圖大志,實際上過著顛沛流離的苦日子,先後在曹操、袁紹、陶潛、劉表甚至三姓家奴呂布大營混飯吃,以求生存,兄弟三人也時聚時散。被打散之後的兄弟重逢更加增強了他們的手足情義,劉、關、張這三個異姓兄弟,從風華正茂的青年至天命之年才過上安穩日子,在這漫長而艱難的20多年間,他們與命運抗爭、同強敵戰鬥,經歷過無數場血雨腥風,無數次死裡逃生,對於理想的追求,用一句當代流行時髦的話語就是他們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不拋棄,不放棄”。《周易·繫辭》上說:“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劉、關、張三人義結金蘭,三人同心,終成大業,萬世敬仰。

曹操和劉備是一對歷史冤家、也是朋友,二人從青梅煮酒到三分天下有其二,東征西討,血染戰袍,二人都在歷史上譜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並自導自演了精彩絕倫的傳奇大戲。

翻開二人用血和火譜寫的篇章大戲,常讀常新!

感謝點“贊”,歡迎朋友們關注“阿寧說管理”


阿寧說管理


一個是奸雄,一位是梟雄。

一個是會用人,一位是有魄力。


歷史上的劉備,作為與曹操、孫權鼎足而立的天下英傑,蜀漢政權的開國之君,既有“明君”之譽,又有“梟雄”之稱。

作為“明君”,劉備一生作為,基本符合古人對“明君”的最重要的兩點期待:一是仁德愛民,有濟世情懷;二是尊賢禮士,有知人之明。史書對這兩方面都記載頗多。

在《三國》當中,曹操被作為一個奸雄的典型來對待了,這是不公平的。

這一點也有原因。



一般而言,中國歷史上都城設在北方的朝代,就會以直接繼承曹魏的西晉司馬炎的晉朝為正統。

而定都在南方的,就會以劉備的蜀國為正統。

明朝定都南京,羅貫中於是就取了劉備做正統。

另外封建王朝一直認為不是同姓人篡位的就是亂臣賊子,曹丕廢漢稱魏,所以曹操也就背了另外一個罵名。


在《三國》開篇沒多久,作者就用一個名叫許韶的人物來評價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也就是說,作者儘管對他抱有偏見,卻還在對他的能力予以認同。

治世,顧名思義,就是太平盛世,就是說,曹操這樣的人,不論是清平盛世還是混混亂世,他都能在歷史上有難以抹殺的一席之地。

這說明了什麼?首先曹操是有能力的,就是反對他的人在這一點也不得不承認。


其次,他對待社會的態度是積極的,他尋求的是入世,而不是遁世。這點諸葛亮就比他不得。

諸葛出生到了亂世,試想一個“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人”又何以能想象他在太平盛世有些什麼作為呢?

我想,能力與態度,決定這個人註定要成為一個英雄了。


V學社


三國英雄人物能如此性格鮮明,除了要感謝《三國演義》,更要感謝一本書——《三國志平話》。此書成型於宋代,是那時候說書人手裡拿的提綱腳本,相當於現在賈躍亭忽悠人的PPT。在這本書因為取自民間,所以三國人物身上變有了草莽氣息,而且劇情甚至也相當狗血,如諸葛亮就是個莊稼漢,劉備曾經到太行山落草當了一名好漢等等。

雖然人物鮮活了,但英雄們的本來面目也被編得面目全非,特別是他們的人品與性格,更是真假難辨!如劉備,雖然描繪為仁君,但“仁”裡面又藏著很多狡詐;曹操,是個奸雄,但“奸”裡面又透著可愛和豁達;孫權,是個好領導,但“好”裡面又似憋著一肚子壞水。近些年,隨著電影電視劇的不斷“洗白”,更是讓人弄不清誰忠誰奸了。

所幸,在離他們那個年代最近的史書《三國志》裡,作者陳壽真實記錄了曹操、劉備、孫權的事蹟,並對他們的人品進行了直截了當的品評。

對於曹操,陳壽這樣評價:曹操精於謀略,善於運籌,用人得當,是個了不起的傑出人才。因為《三國志》是以魏國為正統寫的,陳壽在裡面對曹操大誇特誇一番,但細心的人會發現,他並沒有對曹操的人品交待一個字。那曹操的人品到底怎麼呢?依筆者看,估計是不好,因為對於劉備和孫權,陳壽都描寫了他們的人品情況,而對曹操卻隻字不提。為何不提呢?因為不敢,而且不好,索性乾脆誇獎他的才能,別的就不說了。

對於劉備,陳壽這樣評價:劉備百折不撓,寬厚仁義,有識人之明,氣度非凡,有漢高祖劉邦的風采,他將國家託付給諸葛亮,更顯示了他的光明磊落。陳壽同時也肯定了劉備的才能,不比曹操差,但是,更多的是肯定了劉備的品德。陳壽生於蜀國,並在蜀國當過官,但是仕途不順,屢遭奸臣排擠,儘管對蜀國和劉備有些非一般的感情,但他對劉備的評價,幾乎都是圍繞著品德展開的,這與只誇獎曹操的才能完全不同。可見,真實的劉備,也是他們三人中最佳的。

對於孫權,陳壽這樣評價:孫權能夠忍辱負重,有勾踐的本事,知人善任,也是一世英豪。但他猜忌心太重,殺戮無度,還處理不好接班人問題,以致吳國滅亡。陳壽對孫權的批評,多於讚揚。他對孫權並沒有什麼好印象,甚至對他充滿了鄙視。他先肯定了孫權也是一代雄主,但接著就說他晚年猜忌心強,殺人太多,是吳國最後敗亡的罪魁禍首。

關於三人的人品,陳壽對曹操是一字不說,可見好不到哪裡去,對劉備是一頓猛誇,可見其仁德並非浪得虛名,而對孫權則是一通批評,幾乎通篇差評,可見其人品確實不怎麼樣。


孕育大咖


曹操。有血有肉,能文能武。

劉備。有情有義,能忍能容。


六福雅士


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性格決定做事方式,他們從各自的不同性格特點出發,都得了天下。對於我個人來說,更欣賞劉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