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態對了,生活就順了

王陽明:心態對了,生活就順了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他認為人若能通曉良知的訣竅,即使心存再多的邪念,也會自動消失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感念一二足矣。保持良好的心態,想開、看開、放開,與自己和解,你就發現,生活會越來越順了!

1

好心態的人,能夠以德報怨

一代大儒,備受世人追捧,殊不知沒那麼好當。

本是一位衣食無憂的富家公子,偏偏要靠才華吃飯。自小立志成聖,將讀書做聖賢列為人生的第一等事,並且為了實現這一志向不斷地去努力。

王陽明有一次考科舉失利,大家都替他惋惜,寒窗苦讀就這樣毀於一旦了。但王陽明卻很樂觀,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他認為一次科舉失利並不能代表什麼,沒有什麼好恥辱的,大不了過幾年繼續考,只要自己有實力,就不怕考不上。

步入官場之後,王陽明的仕途之路有些不順。趕上宦官劉瑾當政,他因直言上書而觸怒劉瑾,不僅被廷杖四十,打入大牢,還被貶至偏遠的龍場一帶,開始了流亡他鄉的生活。

另一邊劉瑾難平心中的怨恨,在王陽明趕往龍場途中,暗派殺手,幸好王陽明機智躲避,與死神擦肩而過。

本想徹底逃離塵世,不再參與這是是非非,但一位道士給王陽明算了一卦,卦象顯示“明夷”,代表著只有經歷重重磨難,堅持下來才能看到“又一村”。

因此王陽明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起身趕往龍場勝任,面對龍場惡劣的環境,不友好的鄉民,王陽明選擇以德報怨,用自己的快樂去感染他人,最終也是在龍場實現了自己一生的志向——悟道成聖!

王陽明:心態對了,生活就順了

2

好心態的人,能夠淡泊名利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高峰也有谷底,誰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代文豪——蘇軾,他的一生也是百感交集,運勢不佳。

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仕途卻極其坎坷。入朝為官被誣陷,當時他因反對丞相王安石的政見,而導致鋃鐺入獄,差點身首異處,這便是“烏臺詩案”。

幸得趙匡胤曾定過“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免除一死。被貶他鄉,自此開始流亡,一路輾轉,生活潦倒不堪。

但蘇軾淡泊名利,從未在意這些,依舊堅強勇敢地面對生活。只要他還活著,就可以靠種地來養家餬口,這樣的生活雖然比較簡陋,但是遠離京城紛爭的他感覺很自由、愜意。

到了62歲時,蘇軾依舊在流放,他自己蓋房子,吟詩作畫,還開辦學堂教書育人……在儋州一帶建造了東坡村、東坡井、東坡路、東坡橋等,被當地人世世代代緬懷著。

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悲慘而又歡樂,正因為他能夠坦然面對逆境,不放棄自我,才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世世代代被人們歌頌!

人的成長往往不是順境時的成功,而是逆境時的反轉。若陷入逆境就自甘墮落的話,那註定就是個弱者。

王陽明:心態對了,生活就順了

3

好心態的人,能夠應對一切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

擁有了好的心態,才能應對生活中的一切。說起好心態,就不得不提這位老人家——姜淑敏。

60歲開始認字,76歲開始寫作,她比大多數人起步都要晚,但姜淑敏老奶奶並未放棄,她憑藉自己的樂觀積極,努力學習,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前半生的她操勞丈夫、子女,忙忙碌碌,直到花甲之年她不想留下遺憾,決定後半生真正為自己活一次。

一個從未上過學的人,要開始寫作並出書,聽上去就是天方夜譚,姜淑敏從早學到晚,學拼音,學寫字,儘管耗費了她很大一部分精力,但依然樂在其中,直到76歲,她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這對她來說就是人生路上一次質的飛躍。

姜奶奶並不覺得自己學習晚,反而將“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走好自己餘生的每一步。

無論是坎坷一生的王陽明,還是窮困潦倒的蘇東坡,亦或是花甲之年才開始識字的姜淑敏,他們都是在面對生活的苦難和挫折時,依舊積極樂觀,勇往直前,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才使得人生變得越來越順。

其實生活沒有那麼苦,幸福是需要我們去尋找、去掌握的,用一顆平常心排除萬難,丟棄一切煩惱,才能真正擁抱生活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